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日前发布,提供了PM2.5和特定疾病死亡的最新全国性数据。中国疾控中心的这项研究纳入了2013~2018年共6年间监测的每日死亡病例,覆盖了中国130个县级地区共8102万人口。研究人员计算出,2013~2018年,纳入研究的130个县级地区的平均PM2.5浓度为58μg/m3。北方地区平均浓度较高,为64μg/m3,南方地区为46μg/m3,但是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25μg/m3)。
研究期间共报告了241.1万例非意外原因,其中118.1万例和心脑血管基础疾病有关,占比最高,26.66万例和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研究发现,所有分析的10余种特定疾病死亡风险都与PM2.5浓度明显相关,其中关联最为强烈的是急性心梗,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他和PM2.5浓度有明显相关的疾病还包括下呼吸道慢性疾病、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各类中风等。其中,男性PM2.5暴露和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关联比女性稍强,另外,75岁以上人群受到的影响也更明显。总而言之,短期暴露于PM2.5对中国人口健康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急性心血管死亡风险明显随污染程度而升高。
中国疾控的研究结果并不让人意外;此前,医学界已经对PM2.5与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此前的研究缺乏对PM2.5短期暴露与所有可能疾病之间关联的全面分析。权威医学期刊BMJ(《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新研究则全面回顾了短期PM2.5暴露与214组疾病住院负担的关联。
为了更好地评估短期暴露于PM2.5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医疗保险系统收集了美国2000~2012年超过9500万例65岁及以上人群的住院记录。与先前的研究一致,研究人员确认了短期暴露于PM2.5与非高血压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内的若干疾病组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包括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扩张,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心脏病,呼吸衰竭、功能不全或停止,帕金森病,具有并发症的糖尿病,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血栓栓塞。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普遍但很少被研究的疾病组与短期暴露于PM2.5有关,包括败血症,体液和电解质紊乱,急性和不明原因肾衰竭,泌尿系统感染疾病以及皮膚和皮下组织感染。“新发现的与PM2.5有关的疾病表明,暴露于PM2.5的影响并不受限于单个器官内。短期暴露于PM2.5对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例如炎症,感染和水电解质平衡)具有更系统的作用。”
研究发现,滞后O-1PM2.5浓度每增加1μg/m3,以上疾病相关的每年住院将增加5692例,住院天数增加32314天,死亡增加634例。即便在PM2.5水平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空气质量标准(25μg/m3),研究仍然生发现了其和相关疾病的关联性,作者认为,“这支持了PM2.5没有安全下限的观点。”
(朱雪琦/文,据“医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