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实践全媒体记者 李贵文
11月11日,“决战决胜2020——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全国党刊全媒体采访团来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和吉首市的三个村寨,实地感受脱贫攻坚以来湘西发生的新变化。
花垣县十八洞村曾是个典型的贫困村,2013 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1668 元。就在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这个小山村,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从此,十八洞村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
走进十八洞村,来到有名的“网红打卡地”——石拔哑(也叫石拔专)的家,一进屋,映入眼帘的便是摆放在屋子正中间的那张习近平总书记与石拔专夫妇促膝谈心的照片。
“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是这样握着我的手,问我多大年纪。当听说我64 岁,习近平总书记对我说,‘你是大姐’……”回忆起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家时的情景,石拔专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脸上泛起藏不住的笑意。
在石拔专家中,顺着讲解员为我们指的方向望去,是从房梁吊下的一个灯泡。讲解员说:“习近平总书记当时来的时候,石家唯一的电器就是一盏节能灯。”由于石大姐家没有壮劳力,一年下来基本没有什么收入。
7 年的时间过去,如今电冰箱摆在客厅,平板彩电挂在墙壁,电饭煲正煮着饭。家里不仅添了电器,厨房和茅厕也改造了,尤其是茅厕,两条木板一个坑换成了抽水马桶。
今年年初,十八洞村的村民们迎来一年一度的产业分红,石拔专领到了3200 元。相比于以前不到2000 元的人均收入,十八洞村的村民们现在人人都是“万元户”,村集体收入更是逼近百万元。
今年石大姐71 岁了,身体健康。去年,石大姐还在北京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大会,看了天安门,回来便把当时的照片挂在家中墙壁上。“她到北京后特别兴奋。去看升旗仪式的早上,一开门,她就迫不及待地跑了出去,比大家跑得都快。”站在一旁的村里年轻人笑着说。
坪朗村位于吉首市寨阳乡西部峒河河畔,209 国道自西向东穿村而过。这个美丽的村寨曾是一个贫困村,2011 年之前,村里人均年收入仅1000 余元。近年来,该村在精准扶贫思路的指引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脱了贫、摘了帽,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村,光是“全国文明村镇”“中国传统村落”这样的国字号招牌就拿了好几块。
美丽古朴的苗乡村寨
42 岁的石清香是“坪朗豆腐”的第四代传承人,她被当地人称为“豆腐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美女,但石清香并不是因为美貌获得这个称号。作为最基层的湘西自治州人大代表,石清香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将“致富村民、服务村民”的话语化为行动,在农村干出了一番富民利民的事业。
2014 年底,石清香做了一件大家想不到的事:将石氏豆腐作坊一店、坪朗乡巴佬厨房体验二店、向阳坪乡巴佬厨房体验三店、团结西路坪朗豆腐专卖店体验四店一起向乡民敞开,尤其是村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4 个偏远村35 家建档立卡贫困户135 人,一起帮!
200 多亩的黄豆地,是石清香和村民一起致富的聚拢地,这里的青皮黄豆,她用高于市场价收购;帮助40多位村民就业,20 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她的豆腐坊、体验店、大餐馆就业并分红。“自己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真富。”石清香组建苗鼓、苗歌、舞狮等文艺队伍,以特色旅游、新农村示范等种种措施带村民走致富大道。
好山好水好豆腐,石清香成了乡亲们暖心的“小棉袄”,成了坪朗村的一张“大名片”!她被村民推选为市人大代表,她的提案有总结“:投资3500 余万元,先后完成242 户特色民居改造、500 平方米综合楼暨文化旅游接待中心建设及一批古街巷、古渡口的维修改造”;更有带动村里共同致富的后续办法:实行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双带双加”发展路子。
隘口村茶园
隘口,位于吉首市马颈坳镇西北部,处于黄金北纬28°,拥有生态茶园1.6 万亩,距吉首市区15 公里。这里是湘西黄金茶原产地、中国苗疆茶文化发源地,是名副其实的湘西黄金茶第一村。近年来,隘口村以茶为契机、以团结奋斗为动力、以茶旅融合为抓手,火了集体,富了群众,唱响了“精准扶贫”主旋律,走出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成功之路。
以前的隘口村,是吉首市74 个贫困村之一。土壤瘠薄,村民大多以种植蔬菜、水稻为生。内无招商引资,外无工厂企业入驻,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村里种茶虽有上百年历史,但村民种茶只是用于日常饮用,2009年全村茶叶种植面积不足20 亩。
2009 年,向天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提出重新捡起种茶传统,发展黄金茶产业。同年成立合作社,茶叶产业很快发展起来。到2011 年,全村种植黄金茶4000 多亩;2014 年,种植面积扩大到8000 亩;目前达到1.6 万亩,村民人均拥有茶园5 亩。
这几年,隘口村理顺了两条思路,一是向土地要产值;二是向市场要价值。2005 年,隘口村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实现种茶无性繁殖,解决了大面积种植存活率问题。其后,又从几百个黄金茶单株品系中,精选出黄金茶1号、2号和168号进行推广,保障茶叶品质。
“今年的茶叶都卖完了,有订单也没法子了。”向天顺笑着说,今年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渠道“大丰收”,加上线下,全村共收入7000多万元。
村民莫洪莉吃起了“旅游饭”。去年,她把自己家房屋改造成民宿。庭院绿树掩映、繁花点缀,房屋规划有序,有客房、有餐饮,还有制茶体验区。“我们还将推出茶餐,有甜茶羹、油酥茶团、茶叶熏鸡等特色菜。”去年,莫洪莉仅卖茶叶就有8 万元收入,她说:“我还计划建一个茶艺培训基地,争取卖茶叶、卖服务‘两条腿’走路。”
去年,隘口村建了11 个茶旅融合基础设施项目。观花海、赏飞瀑,在司马河边嬉戏,在茶园体验采摘,在茶马古道探寻古迹……茶园如今变景区,隘口村蹚出致富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