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梦影
杨波常说:“当你一直坚持做一件事情,你就有可能成为专家。”从2.4m×2.4m 跨音速风洞项目到多功能结冰风洞工程项目,再到中国环流器二号主机安装项目,26年来,杨波始终坚持着一个身份——项目钳工班长。一心扎根“钳”线的他,以匠心为本,以干字为墨,以实字为底,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的伟大号召。而他,也用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和谦虚质朴、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995年9月,杨波从四川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技工学校设备安装专业毕业,参加工作的他成为了一名普通的钳工学徒。“刚开始的时候,我完全不能适应这个工作,想过转岗或换工作。”对于那年才21 岁的杨波来说,钳工是一个又苦、又累、又脏的工种。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杨波逐渐发现,其实钳工是一个万能工种,要想学好学精,必须要懂制图、机械、焊接、电气、钣金、管道等所有工种技术。
“原来钳工还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杨波觉得“钳工”的这个特质跟自己不服输的性格很契合。自此之后,杨波就开始沉下心来,从车、铣、刨床的操作学起,了解一般加工机械的原理后,又开始学习维修机床、工件划线、设备装配。再后来,杨波就到风洞安装现场潜心学习设备安装、蜂窝器模具的制造。杨波发现现代钳工光手上“有才”还不行,脑子里还必须要“有才”。于是杨波又开始自学CAD、SOLIDWORKS、UG 制图等一系列软件的操作,把钳工技术向新领域扩展。此后,杨波对高新设备的制作安装越来越得心应手。除了一般风洞设备的建造以外,他还参与了国防“杀手锏”工程配套系统的制造安装及调试工作。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让“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施工中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杨波通过回忆和整理,把自己参加施工的工程项目一一详细记录,编制成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并运用于特殊项目的施工及工程实践中,为风洞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财富。他参与编制的《多功能结冰风洞驻室大门制作安装工法》还被评为“2015年度国家级工法”。
一步步走来,杨波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辛劳。从了解最简单的零件原理到动手制作,从对着零件看图纸到读懂图纸悟要领,从钻研传统的钳工技艺到学习现代技术,杨波一步一个脚印,出色地完成了每一项生产任务,把自己打造成了风洞等工程建设的“专才”,他的现场制作安装技术还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安装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
“一个合格的钳工,需要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从业26年来,杨波秉承着“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的信念,先后参加了国家重点工程的一系列风洞工程建设,为推动国防建设,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出了贡献。
1995年,杨波参与制作安装了当时亚洲最大的密封门结构,制作并安装了当时国内最大尺寸的蜂窝器。“2.4米×2.4 米风洞是我国当时最大的跨音速风洞,在当时的工艺水平条件下,其制造难度是不可想象的。而风洞蜂窝器也是当时风洞设备中最大尺寸的不锈钢蜂窝器,以前也从没有人制造过。”杨波说当时的工艺水平无法对驻室大门进行机械加工,为达到法兰平面度、表面粗糙度要求,只有人工对超大尺寸的法兰进行修磨和刮研。“当时的工作条件很艰苦,一上班就要穿好劳保服,然后爬上10 米的高架去磨钢板。”杨波说每天下班脱下的衣服都可以拧出二两水。两个多月来,杨波和一帮师兄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工作,才终于完成大门法兰的人工加工。而蜂窝器的制造也让杨波经历了重重磨难。“我们当时就把工地当成家,整天待在车间里琢磨、钻研,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又再来。”经过一年的试验,杨波他们终于研制出了当时中国第一套不锈钢蜂窝器制造生产线。
“从师傅和师兄们的身上我学到了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悟到了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在困境中攻坚克难,在传承中突破创新的工匠情怀。”那时的经历在年轻的杨波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成为了他之后工作的信念。
2004年至2005年,杨波参加了Φ5 米立式风洞的建设。在施工中,他多次克服电机吊装困难、安装位置狭小、安装精度要求高等施工难点,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各项工程的施工任务。2011年至2014年,杨波参与了多功能结冰风洞工程项目。其中的驻室大门堪称风洞建设中的“亚洲第一门”,如采用整体加工方案,几乎不可能实现。杨波通过多年现场积累的施工及加工经验,较好地完成了驻室大门的制作安装任务,并在风洞的密封性能测试中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焊接和装配不仅节约了时间,更节省了120 余万元的加工经费。而对于结冰风洞另一个关键部段的攻关,杨波则克服了无经验可循的困难,制定并实施新工艺,顺利通过了风洞的结冰实验。2019年至2020年,杨波参与建设了中国最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HL-2M 主机安装”项目。他将激光跟踪仪精密安装测量技术、shimbg 工艺、smc 工艺、精密吊装技术等新技术大量运用到工程建设中,解决了托卡马克装置安装中的各种难题。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功到自然成。”多年来,杨波参与的建设项目荣获过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四川省“天府杯”优质工程奖、“改革开放40 周年百项经典工程”等多项殊荣。
工作中的杨波(左一)
“作为一名普通工人,能够到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颁奖,我感到万分荣幸。特别是当听到‘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时,我热泪盈眶。”杨波说能被国家和人民肯定,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而对于这份荣誉,杨波坦言是压力也是动力。“能够获得这个荣誉,是公司领导、同事帮助支持的结果。今后我一定牢记初心使命,戒骄戒躁,再接再厉,立足本职,不断学习、磨练、创新,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技术攻坚作用,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的工艺水平已今非昔比,数控加工、3D 打印加工、超大平面机械加工、机器人加工等加工设备和工艺层出不穷。越是新技术发展,越不能缺少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杨波看来,只有永葆这样的精神,才能在新时代的工程建设中完成更多大国重器的建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需要被传承,需要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以实现劳模价值的有形化和最大化。”杨波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会起好榜样作用,弘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让青年员工明白只要踏踏实实工作,努力钻研工程技术,一定会在劳动中成就梦想。杨波还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会继续带领项目部青年员工钻研项目管理和技术创新的本领,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引领感召下,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造就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成为推动企业打造优质工程、优质服务,不断巩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