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及应急护理干预

2021-01-11 22:37宏梅天津市南开区王顶堤医院天津30019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4期
关键词:疫苗应急发生率

宏梅(天津市南开区王顶堤医院,天津 300190)

当前,国外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展迅猛,呈现多发、高发特点,确诊患者及死亡病例每日持续大幅度增长[1]。受境外疫情影响,国内散发病例时有发生,严重危及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稳定。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一安排部署,必须抓紧推进新冠病毒疫苗全民接种,构建免疫屏障。实践结果显示,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疫苗大规模接种的前置条件,做好疫苗接种相关联不良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置,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疫苗接种的认可度,减少人群疫苗接种的犹豫现象,提高自愿接种率、加快群体对SARS-CoV-2免疫屏障的建立,降低疫情的反弹与暴发的风险[2]。我院开展该项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对象为我院2021年3月-7月期间所承担负责的社区群众接种对象,共计15500例。含男8200例、女7300例。所有接种对象年龄均为≥18岁,且<75岁,均为知情同意接种。已对身体原因、并发相关疾病不宜接种者予以排除,同时排除妊娠期女性。接种过程中,均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实施操作,接种完成后,均留观30min。

1.2 干预方法 针对发生的一般不良反应,如发生发热、恶心、呕吐、头痛、胸闷、头晕、肌肉酸痛、咳嗽、咽痛、流涕、乏力、纳差、腹泻等轻度或中度症状,主要实施对症处理,在患者症状消除后不再留观,后期接受3日随访。针对发生的异常不良反应,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应急护理干预:①肾上腺素是能挽救严重变态反应者生命的一线用药,必须立即使用,建议在大腿外侧肌内注射,剂量为0.01mg·kg-1的1:1000(1mg·mL-1)肾上腺素,最大剂量为成人0.5mg,小儿0.3mg,根据临床反应可以5-15min重复。②让患者平卧,并抬高双下肢,如患者呕吐,则注意头侧向一边,防止误吸。③给氧,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呼吸费力,可以高流量给氧或面罩给氧,患者意识丧失,则需要简易面罩加压给氧。④开通静脉通路,快速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通常5-10ml·kg-1)。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发生心跳骤停,立即开始心肺复苏。⑥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不建议常规用于变态反应的预防,以及严重变态反应和过敏性休克的处理,但用于气道高反应的紧急处理。⑦如有接种后不适者,立即将患者转至应急处置室,平卧,轻症给予对症处理;重症给予吸氧、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开放静脉通道,考虑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等抢救措施,启动紧急转运流程,联系救护车及就近的定点救治医院。救护车上准备好转运过程中必备的急救设备、物品和药品,转运途中安排2名医护人员陪同,快速转运至定点医院。

1.3 观察指标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诸如注射位点疼痛,局部肿胀、瘙痒、硬结,发烧,恶心,头痛,腹泻等。

2 结果

本研究15500例研究对象均顺利完成接种,予以留观30min,发生不良反应422例(占比2.72%,其中发热52例、恶心55例、呕吐30例、头痛18例、胸闷36例、头晕22例、肌肉酸痛28例、咳嗽18例、咽痛32例、流涕29例、乏力44例、纳差26例、腹泻32例)。实施相关应急护理干预后,均得以稳妥处置,未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造成影响,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3 讨论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报告的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或中度,极少数疫苗接种者的全身反应持续超过7d。这些不良反应相关症状多轻微且具有自限性,与剂量相关且多数发生在第1次接种之后,可对症处理。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反应一般不影响患者再次接种相同疫苗。

在可能发生的异常反应中,可涉及多个系统。①皮肤系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皮肤系统常见反应包括接种部位局部异常反应和变态反应。接种部位局部反应,可能会在注射部位出现红斑、疼痛、肿胀、硬结、瘙痒,一般在注射后数小时甚至第二天开始,症状轻微且具有自限性。变态反应中,速发型超敏反应比较少见,已经确诊的疫苗速发型超敏反应通常与赋形剂或者非活性成分相关,一般发生于接种后的数分钟到1小时,因此注射疫苗后必须就地观察30分钟。偶尔有患者在接种几小时或者几天后出现少量荨麻疹或者轻度血管性水肿,一般是对免疫接种产生的正常免疫反应,不需要接受额外评估治疗。②消化系统,现有文献报道,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消化系统常见的反应包括纳差、腹泻、恶心和呕吐,罕见腹痛发生。纳差发生率为5%-22%,腹泻发生率8%-11%,恶心发生率8%-13%,呕吐发生率1%-2%[3],腹痛症状发生比较少见。绝大多数消化道症状表现轻微。③神经系统,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很少见,大多数情况下,出现神经症状的接种者恢复良好,极少会遗留后遗症。④呼吸系统,有报道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后呼吸系统发生的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有:咳嗽、呼吸困难及急性过敏相关支气管痉挛,其中咳嗽发生率为3.1%-3.6%,呼吸困难发生率为1.1%-1.4%[4]。咳嗽症状严重者可考虑给予镇咳药对症处理。⑤血液系统,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发生血液系统并发症较少见。根据现有资料,有极少数患者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出现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和不伴有血栓形成的单纯血小板减少症。⑥耳鼻咽喉系统,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患者出现的咽痛、鼻塞、流清涕、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耳鼻喉科症状,大多无需特殊处理。⑦心血管系统,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较少见。表现为心动过速、晕厥。此外,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高血压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后血压较前升高。总体看来,目前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过程中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极为罕见,有极少数接种后出现高敏反应和严重变态反应报道。有文献报道变态反应的发生率为1.31例/1百万剂疫苗,但一旦发生严重变态反应,症状起始迅速(通常数分钟内),而且进展迅猛,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大多数变态反应(86%)发生在30min观察期内,所以,必须严格实施留观30min,并积极落实针对性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疫苗接种过程中,一旦发现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异常反应(AEFI)后,应当及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卫健机关以及食品药品监管单位汇报。一旦发现疑似与预防接种具有密切联系的死亡、残疾、群体性AEFI以及严重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相关事件时,必须在2小时内报告;县级卫健机构在接到上报信息后,必须在2小时内逐级按程序报告。由县(区)、市疾控机构组织专家开展联合调查。如果事件被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必须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相关要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报告[5]。

4 小结

新冠病毒疫苗的规范化接种,有助于迅速建立起全民免疫屏障,抑制病毒传播强度,尽可能阻断疫病流行、终止传播。而接种前后做好医疗救治保障工作,让受种人群充分了解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之后的自我观察和保护知识,妥善处置不良反应,积极建立联合平台,引导医疗救治专家组开展研究会诊,确保医疗救治工作平稳、有序、规范的实施,对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疫苗应急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