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蕾
(威海市羊亭学校,山东 威海 264200)
对于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而言,尝试将教学实践中涉及的理论进行具体、形象、个性的处理与转化,能够显著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新课标要求的同时还能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事实上,以项目的方式进行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能确保教学工作具备高水准的技术性与完善程度,也为项目素材与成果的选取创造了极大的开放性。在策略上则是借助全新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实现教学模式、学习策略及结果评价在教材中的融合。
PBL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方法,实现的是问题式学习或项目式学习,由于本文着重讨论初中信息技术的项目设计分析,因此对PBL的概念仅围绕项目式学习这一方向进行概述。项目式学习是指将项目导向作为教学方式,在本质上与任务导向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学习过程中均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特征。该方式的特征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找准项目研究方向,且具有学习周期短、学生掌握程度高、能够实现高水准理论实践结合的特质。具体内涵是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根据所学内容确定项目涵盖的范围,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对学生进行分组,随后由各个学生小组自主选择项目研究方向并确定项目主题,之后围绕确定的项目主题检索相关信息与资料,结合检索到的内容进行项目方案设计、项目过程实施等,最终在项目完成实施之后进行项目整体的评价与复盘[1]。由于在过程中极大程度依赖资料与信息的检索,以及结合资料进行实践的操作,因此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保证问题探究的深度与学生理实结合的程度。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事实上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得到重视,最初在教学内容上包括各类型基础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时至今日已经发展到对简单绘图工具的应用以及简单宣传动画的制作。由于具有较高水平的技术性,因此其中涉及的所有操作均需要坚实的理论支持,也就意味着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体系。而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则需要通过自主完成实践,充分建立起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并掌握基础性的信息技术概念、认知策略及操作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技术性知识,也就是说对使用者相关技术知识的掌握由一定要求,如果知识掌握程度不足,学生就很难理解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正常现象。而且同样是因为具有相应技术知识要求,教师几乎做不到将所有技术概念将一种更容易理解、更加形象的方式讲解出来,也就意味着学生的理解很可能出现偏差,而这种偏差的存在又会影响到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的积极性[2]。
另一方面,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侧重于对教材的依赖,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多以教材为蓝本进行,对于各项技术内容的详略做不到得当且有效的控制,也不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理解能力偏差。而在教学模式上依旧沿用知识内容教学与少量训练操作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不仅不能实现知识技术与实际操作的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操作机会也十分有限,因此无法保障学生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策略与技巧。
通过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分析来看,这门课程当前尚未拥有独立且足够成熟的课程标准,一般包含网络基础与应用、文件管理、信息与信息技术、文件管理、文字处理、图像处理、多媒体作品制作、电子表格、计算机基础等多个模块,不同地区在此基础上有不同的调整,但一般不会删减这些已有模块。因此在尝试项目设计时可根据软件的属性特征确定项目领域及主题。一般来讲,可供参考的项目主题包括网淘电脑、认识信息技术、印象家乡、模拟驾驶、安全宣传短片、网络认知之我见、达人秀以及创建学生社团等几方面内容。这些内容在不同层次上涉及文案、图像、硬件、信息、设计、认识等多个层面[3],如网络认知之我见就侧重于学生对网络知识及网络环境的认知,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思考与交流,更倾向于学生价值观念及精神层面的教育;达人秀则更重视学生个人风采的展现,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收录、制作、处理的能力,看中学生个人所长与信息技术能力的结合;模拟驾驶与安全宣传短片则更强调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认知能力及表达能力,考核的是学生能否将自己对驾驶、安全的认知通过形象、鲜活且具有说服力的方式表现出来;印象家乡更强调学生在图片、文案信息上的采集、处理及表达能力,对学生情怀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认识信息技术与网淘电脑则对学生在信息技术及硬件知识的了解上提出了一定要求。综合来看,各不同类型主题的项目有着各自的研究价值与能力倾向,因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完全不同的。
以项目设计的方式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意味着在不同项目中均需要设计多个具有探索价值或引导意义的问题,而这也正是项目式学习的特征之一。问题的设计需要具备应有的层次性,可采用多个分支问题围绕单个主要问题的结构,也可在不同问题之间设置递进性的联系。需要注意的是,设置的问题要能体现学科主题,或是直接将学科主题转化为实际问题,且问题的设计需要具有真实性、实用性与价值意义,进而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的解答也不能仅限于单一答案,而要使之具有开放性特征,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建立起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最后,问题应该具有指向项目核心内容的特征[4]。以电子表格这一模块的学习为例,针对这一模块设计的项目问题可与学生的日常锻炼情况相结合,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提出“你认为你的运动量达到标准了吗?”或者与之类似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日常运动与锻炼的关注,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统计学认知,帮助他们了解到运动量的判定不可以是完全主观的,而要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判断出适合普通人的判断标准。在借助电子表格进行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之后,学生们就可结合自己的实际运动状态分析每天运动的效果,这对帮助他们了解自身、强化对合理锻炼的认知、改进锻炼模式与策略也有很大帮助。
项目成果通常被用于评价项目实现的效果,也具有综合体现学生知识技能的价值,并能以具体的结果评价学生所掌握知识技能与两者结合程度,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核心素养。在设计项目伊始就需要考虑到项目结果的具体呈现形式,而项目作品能否达到预期标准则需要有效结合小组的过程性评价,根据评价内容对项目结果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这种调整不能具有随意性,而是要在学生发现无法有效完成项目成果或是完成的项目成果无从达到预期时,经过统一的商讨之后进行。项目成果通常以项目作品为最终表现形式,可以有但不限于项目规划书、方案设计、项目研究报告、展示性作品、项目模型或是专题讨论等形式。项目成果形式的确定需要根据不同模块的具体内容进行多样化设置,可以是一件具有充足说服力的作品,也可以是多种具有互相证实作用的不同类型作品[5]。如达人秀的作品就可以是学生作品的展示;学生社团也可以以具体的社团建设成果作为评价项目的依据;网络认知之我见则可以是辩论结果的总结报告等。总而言之,项目成果并非要以单一的形式体现,部分情况下应用多种不同形式展示项目结果,起到的总结评价作用往往更加全面,这就需要在设计项目时根据项目主题深入分析、探讨,并总结出能够充分展示项目研究成果的具体形制。
结合上述内容来看,基于PBL的初中信息技术项目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价值与教育意义,但需要在整个项目流程设计具有相应合理性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这种作用。因此在将项目设计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时,应当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并做好项目研究问题、成果展示等方面的设计,切实以项目设计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