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整体呈现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评介

2021-01-11 22:24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著作方法论中国化

王 凤 贤

(黑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80)

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理论系统,给实践过程以直接指导。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毛泽东曾指出,“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2]。他们强调作为理论与实践中介环节的方法论在实践中的不可或缺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度思考了方法论对中国社会的重大作用,强调“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3],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4],“不断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6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系列重要论述,不断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极大重视与深切关注。他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紧贴我国国情,根系人民群众,富有实践效应,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创新的时代典范。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再到习近平,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注重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应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之需,将其转化为行之有效的系列方法即方法论,不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创新发展。正因如此,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才能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扎实推进中开辟出光明前景。

综观学术界已有的研究,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层出不穷,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蕴含的方法论思想的关注与研究则显得相对不足。因此,立足党的百年历史,开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发展脉络与核心要义,以引起人们对方法论的足够重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山东大学刘明芝教授等所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从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系列讲话: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新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学术成果。该著作2020年11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6万余字,是作者近2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领域持续深耕的又一理论成果。该著作紧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主线,以发展的观点全面探讨了百年来不同时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形成、理论依托、主要内容、重大作用,著作逻辑缜密、布局合理,条理清晰、论证严谨,是一部系统呈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力作,弥补了目前国内对此方面研究的不足。总体上讲,该著作的研究特点和优点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筑牢理论基础,全面厘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的地位与作用如何,等等,这是开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是一般研究最容易忽略的重要问题。厘定基本理论问题,是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研究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撑。该著作在探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时,对研究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作了清晰而系统的厘定,提出了创新性或探索性的见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对方法论的一般性问题进行系统探讨,突出了方法论在社会实践与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对方法论以积极的关注。该著作开门见山,在导论部分对方法论的含义、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地位、重大功能以及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方法论等系列基本问题作了系统厘定,并提出一些富有新意的理论观点。比如,在方法论的属性方面指出,“比起理论抽象性强的世界观,方法论具有离群众实践活动更近的特有属性”;在地位方面指出,“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键环节”,等等。这些观点和见解,为我们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方法论提供了清新的思路。阅读此书,会让人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方法论在实现整个社会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能够使人们的实践活动或所从事的实际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在正式探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之前,该著作对其理论渊源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三位经典作家的方法论思想进行梳理,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同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脉相承性。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理论渊源毫无疑问是马克思主义,其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该著作秉承一脉相承的理论逻辑,从经典作家的相关思想及论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正本清源,寻找源头活水,探讨了经典作家的方法论思想,并对其历史贡献给予了评价,指出经典作家虽然高度重视方法论及其社会功能,曾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为后人在理论与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总体上由于时代条件所限,在经典作家那里,方法论只是一个理论上提出而未充分实践的问题。

其三,在阐述不同时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同时,该著作没有忘记方法论的理论依托,彰显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性。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实践运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有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在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与方法论创新也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要想全面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方法论特征与意义,必先对党的创新理论作一番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亦是如此。该著作正是贯穿这样一个思路,即在深入探讨毛泽东思想方法论、邓小平理论方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之前,首先概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便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方法论的理论要旨与实践要求。

二、坚持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系统阐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丰富内容

恩格斯说过,“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6]。理论的逻辑以客观的历史为基础和内容,理论的逻辑进程与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进程是相一致的。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起,就存在一个如何使马克思主义贴近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实际之“的”的问题,这也就涉及了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向方法论转化的问题。这个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的重要方向。该著作坚持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立足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史,长时段、全过程地考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发展历程及其丰富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立足历史条件与社会实践,从发生学的角度揭示不同时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理论形态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任何科学的理论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却是客观的。科学理论的产生、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条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需要以及伟大历史人物的理论素养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该著作通过探讨不同时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形成的主要条件与因素,向读者传达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问题是理论创新之动力的深刻道理。

其二,在阐述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不同时期的理论形态与丰富内容,把发展的纵向历史考察与横向逻辑分析结合起来。该著作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为节点,以“开启”(毛泽东思想方法论)、“发展”(邓小平理论方法论)、“继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法论)、“延伸”(科学发展观方法论)、“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几个阶段梳理其发展脉络。同时,针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理论形态与丰富内容展开了横向的具体分析,作了十分详细的论证与阐释。例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实事求是”和坚持“问题导向”方法领航中国发展;以远大的革命理想与求实的科学态度指导中国梦的实现;以“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举措深化中国改革;以矛盾分析法与统筹兼顾思维方式科学处理改革中的各种难题;以人民为中心、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推动社会发展;在研究历史规律、借鉴历史经验、强调历史与现实中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这样纵横交错、史论结合的叙述方式,可谓既有纵向的历史演进铺陈,又有横向的理论分析,清晰地呈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发展脉络与丰富内涵,让读者感受到开启于革命时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始终坚持创新发展至新时代的历史感与时代感。

三、秉承共性与个性结合的要义,重点分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时代特色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α)历史地,(β)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7]。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应该这样,学习和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更应如此,既要联系一般性原理,又要结合历史发展,展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不同时期的理论形态与时代发展。该著作在开展研究时,秉承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凸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理论魅力与时代特色,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在方法论内容的阐释与理论表达中彰显时代特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丰富和发展,并呈现不同的理论形态与丰富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不同时期形成的理论形态即毛泽东思想方法论、邓小平理论方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之间,毋庸置疑地体现了这种承进关系。此外,在方法论的内容方面,细心的读者也能意识到这一点。以“实事求是”为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干事业、谋发展的根本方法。但是,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条件的转移和国情的变化不断动态发展的,不断被赋予新的理论内涵与时代要求。正如该著作所指出的,这一表述,在毛泽东那里是“实事求是”,突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史上的本真内涵与创造性意义;在邓小平那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强调“解放思想”作为“实事求是”的前提性意义与内在要求;在江泽民那里是“立足世情、国情、党情作决策的客观唯物性”,凸显“实事求是”的着眼点是当时正发生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在胡锦涛那里是“‘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强调“实事求是”要注重“求真”“务实”之实效;而在习近平那里是“‘实事求是’与坚持‘问题导向’领航中国发展”,强调坚持实事求是要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要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此外,群众路线、辩证思维、矛盾分析法等其他的方法论内容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其二,在方法论的比较分析中彰显时代特色。有比较,才有鉴别。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不同时期形成的方法论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异同,可以探求方法论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该著作对邓小平理论方法论的特色进行了集中探讨,从形成背景与社会历史条件的独特性、理论上的特有风格与表达形式的个性化特色、发挥历史作用的特殊性等几个方面,将其与毛泽东思想方法论进行比较,指出邓小平方法论的显著特点在于:高度重视解放思想的方法论意义,方法论体系更为开放,方法论内涵更加丰富,矛盾分析法更具特色。这是难能可贵的,也着实是该著作研究的一大亮点,对于深入理解毛泽东、邓小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方法论上的伟大贡献与鲜明特色,进一步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通,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靠什么走向成功的方法奥秘

马克思曾说,以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8]。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来源于实践的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理论最终的价值与归宿。只有置身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才能深切体会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大作用。这也是该著作的重要落脚点。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接续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公认。而透过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进一步追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靠什么走向成功,原因则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与回答。其中,方法论绝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维。正如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9]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不仅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还给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中国共产党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其不断丰富、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作出的一个巨大贡献。

该著作正是立足理论指导实践这个落脚点,总结概括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百年来中国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百年来,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再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变,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一不跟中国共产党人正确的思维方法密切相关。该著作指出,毛泽东思想方法论指导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辟了历史新纪元,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由邓小平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法论指导着中国打开改革开放之门,成功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日臻成熟,中华民族逐步走向繁荣富强。这就从方法论之维度深刻揭示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靠什么走向成功的奥秘,也进一步印证了“马克思主义行”的时代真谛。

总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一书是作者多年研究方法论的沉淀与结晶,是一部全景呈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维方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创新发展的力作,兼具理论性与通俗性,无论是作为学术研究的理论专著,还是作为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理论读物,皆值得一看。

猜你喜欢
著作方法论中国化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李帆著作系列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UAF的方法论意义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