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峰,梁刚刚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6)
随着生猪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加和现代化养殖技术水平提高,仔猪的断奶日龄越来越短。仔猪饲养过程中,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的仔猪多发病,处理不当会降低其成活率,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笔者走访徐州地区多家养猪场,对仔猪腹泻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等进行探讨,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仅供读者参考。
仔猪腹泻病的成因比较多,但主要分为传染性腹泻和非传染性腹泻两大类。
1.1.1 细菌性腹泻 在细菌性腹泻的众多成因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是两种常见的病源。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有黄痢和白痢之分[1]。黄痢又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通过母猪的粪便中的大肠杆菌病原体来传染仔猪。黄痢普遍潜伏期较短,致病致死性较强。患病仔猪的粪便往往呈现出黄白色稀粪,多数夹杂一些凝乳块[2]。随着病情的发展,仔猪会出现消瘦、脱水的现象,严重的至死亡。发生黄痢的仔猪日龄普遍偏小,5日龄内发病比较频繁。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形成白痢的原因有猪舍卫生差、饲料质量低、潮湿寒冷、母猪的乳汁不足或过浓、缺少微量元素的摄入等等因素[3]。相比黄痢,患白痢的仔猪日龄较长,普遍在14~20日龄。虽然发病率可以高达70 % 以上,但死亡率低,通过及时治疗,多数能治愈。白痢仔猪粪便多呈现出灰白色腥臭的粥状物。(3)仔猪副伤寒主要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猪舍卫生消毒不彻底、季节交替、仔猪抵抗力低等原因常常是诱因。从发病时间上来看,1~4月龄仔猪最容易感染伤寒,整体上多发于1~6月龄,哺乳期的仔猪不易发病。慢性副伤寒使仔猪体形消瘦、眼睑粘连、粪便稀水状。急性副伤寒会使仔猪体温急剧升高、拒食、呼吸困难、粪便糊状带血、体表肢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淤血,解剖后多数内脏会出现出血点,而且发作时间短、死亡率较高[4]。
1.1.2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仔猪腹泻主要有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等等。其中前三种的传染途径和临床症状大致相同。猪流行性腹泻主要通过病猪粪便污染乳头、饲料、饮水等周边环境导致仔猪感染。猪流行性腹泻传播较慢,针对性治疗后,复发情况较少。患病仔猪出现粪便呈稀水状、食欲下降甚至拒食,神情萎靡不振、有时会出现呕吐现象。流行性腹泻对于日龄较小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日龄较高的仔猪发病率较低。此外,猪流行性腹泻多发在气温较低的季节。患有猪性胃肠炎的仔猪的表征与流行性腹泻的表征相似。但是,猪传染性胃肠炎多病发于14~30日龄的仔猪。10日龄左右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最高。而且,该病也较难根除,复发率高。轮状病毒对于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强,易长期在猪场存留。该病毒主要有A、C两种病型[5],多发生于仔猪60日龄以内,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发病率高达80 % 以上,病死率一般为10 % 以内。发病表征与上述两种病症相似。由于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所以已感染猪只往往是重要的传染源。伪狂犬病毒的传染途径有多种:如猪的粪便、唾液、尿液以及带毒的鼠类等。另外,研究发现,空气传播也是该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相比较以上三种腹泻,仔猪的伪狂犬病除了出现呕吐、腹泻、体温升高以外,往往还会出现一些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嗜睡、嚎叫等。仔猪若感染该病毒,往往会在5 d左右有一个死亡高峰期。进行剖检会发现仔猪内脏器官多出会有出血点,尤其是肾脏会出现密布的针眼状出血点,该病的病发死亡率极高。
1.1.3 寄生虫性腹泻 寄生虫性的腹泻是仔猪饲养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主要与饲养环境差,卫生消毒不彻底,管理不善有关。能在仔猪体内寄生的虫体种类也比较多,常见的以线虫、球虫、蛔虫为主。仔猪通过感染母体排出的虫卵,使寄生虫进入体内肠道,寄生于仔猪的肠道内掠夺仔猪营养。患有寄生虫腹泻的仔猪往往身体瘦弱、取食不力、发育缓慢、行动迟缓并伴有稀水状腹泻。该病甄别起来较为简单,可以将粪便取样镜检,能从粪便中观察到虫卵。
1.2.1 营养缺乏 妊娠期,胚胎营养来自于母体胎盘。妊娠期的母猪饲养中营养成分的缺失,尤其是微量元素的缺失会导致仔猪出生后严重的营养不良。哺乳期,仔猪的营养主要来自于母乳。若母猪不能提供充足且有营养的母乳,也会使仔猪缺乏生长必须的营养而身体衰弱,免疫力下降,从而出现腹泻等症状。
1.2.2 消化机能不健全 仔猪胃肠消化机能不健全,肠道容积小,不能完全消化饲料中营养成分。尤其是仔猪断乳后,胃酸及消化酶分泌会出现不足,这样就会造成饲料在胃肠道内缺少足够的分解酶而难以消化,造成食物残渣堆叠,反而会促进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进而诱发仔猪腹泻。
1.2.3 饲料中的抗原物质成分造成仔猪过敏 仔猪断奶后一段时间,胃肠道中胃酸分泌不足,以至于分解蛋白质的胃蛋白酶活性会有所降低。如果饲料中有较多的抗原蛋白质,就可能刺激仔猪小肠内壁绒毛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进而会造成小肠黏膜被损,小肠内环境遭到破坏而引起腹泻。
1.2.4 环境管理不当 仔猪身体较弱,体温调节机能比较差,对猪舍内温度、湿度的要求比较高。猪舍环境管理不当均会导致仔猪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进而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而造成腹泻。
2.1.1 细菌性腹泻 仔猪腹泻会造成体内脱水、电解质流失,所以治疗腹泻时要首先保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母猪可以在产前注射大肠杆菌疫苗和仔猪红痢苗。仔猪可以在25日龄注射副伤寒疫苗等等。已发生白痢和副伤寒的仔猪可逐个治疗,但是黄痢往往整窝发病,因此一经发现要治疗全窝。黄痢和白痢可以选择硫酸阿托品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庆大霉素加硫酸链霉素或者使用诺氟沙星加促菌生进行治疗。副伤寒的仔猪,体型较小可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或乙酰甲喹;体型较大,则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恩诺沙星或乙酰甲喹。
2.1.2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母猪产前进行免疫,注射传染性胃肠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猪瘟疫苗进行预防。仔猪也可以在出生后接种圆环病毒疫苗、猪瘟疫苗等。但是要注意母源抗体的干扰。对于已经确诊的病毒性腹泻仔猪的治疗一般如下:首先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其次要注意猪舍温度、湿度的控制,要进行彻底消毒。再次,对于患病仔猪要加强护理并及时进行隔离,患病仔猪的粪便要单独消毒处理,防止出现二次感染。对于病重仔猪可以注射收敛药物(硫酸阿托品等)进行控制。
2.1.3 寄生虫性腹泻 首先要合理安排驱虫。母猪妊娠期间和仔猪(35~70日龄)间均要进行体内驱虫,仔猪在此期间至少驱虫3次。其次,严格在猪舍进行虫卵消杀工作。对于患病仔猪,可在饲料中拌放磺胺二甲嘧啶等驱虫药物有助于缓解仔猪腹泻。
2.2.1 营养因子缺失 首先,母猪在分娩期间应保持营养平衡。这样早期胚胎在母体中就可以获得充足的营养。其次,出生后仔猪应保证早吃、吃足母乳,适时补铁、硒、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再次,逐渐添加营养均衡,消化利用率高的辅
料,以保证仔猪身体发育的需要。
2.2.2 消化机能不健全 断乳仔猪没有乳糖来源,所以要调节仔猪胃肠道内酸碱度,可在仔猪的饲料中或饮水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来调节仔猪胃肠道内的酸碱平衡,增加胃肠道内酸度,以弥补消化酶的不足。
2.2.3 饲料中抗原过敏 在给仔猪添加辅料的过程中,配方要严格控制,尽量减少抗原性蛋白质的添加量,也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活菌微生物来改善仔猪肠道内环境,促进小肠绒毛的吸收功能的提高。
2.2.4 环境管理不当 猪舍内要保证温度、湿度适宜,地面要干燥无积水。刚出生仔猪保温箱适宜温度应保持28 ℃ 左右,湿度应保持在60 %~70 %。随着日龄增加,保温箱每天降低2 ℃,至断乳时达到23 ℃。这就要求产房工作人员要随时观察,留意保温箱内环境变化以及仔猪状态,尽量保持仔猪周边环境的稳定。
综上所述,仔猪腹泻的成因是多样的,预防和治疗涉及的方面较多。总结起来就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切断病源,防止传播;查明成因,针对施药;杀菌止泻,及时补液;细心观察,及早治疗;逐级降温,缓慢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