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熙熙 傅雪琴 杨晓燕 贾文娟 赵旭明 冯 剑 陆明晰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因“发现肾功能异常3年余,乏力1周”入院。患者3年余前体格检查时发现肾功能异常,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肾脏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病理诊断为“IgA肾病”。定期门诊随访,查血肌酐水平逐渐升高。此次入院查血红蛋白51 g/L,尿蛋白(++);血生物化学指标:肌酐2 126 mmol/L,尿素氮56.62 mmol/L,白蛋白28.1 g/L,钾5.06 mmol/L,钙1.45 mmol/L,磷2.96 mmol/L,尿酸620 mmol/L。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CKD-EPI)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2.20 mL/min。超声检查提示,双肾缩小,双肾多发囊肿。体格检查:心肺无明显异常,双侧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块。诊断为IgA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须行肾脏替代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经患者知情同意,选择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治疗。评估麻醉风险后行腹腔镜PD导管置入术。术中腹腔镜探查发现双侧腹股沟内环处缺损,右侧缺损直径约3 cm,内有大网膜疝出;左侧缺损直径约1 cm。诊断为双侧腹股沟隐匿性疝,遂于腹腔镜下先行双侧腹股沟隐匿性疝无张力修补术,再行PD导管置入术。双侧腹股沟隐匿性疝修补术:将两张大小为9 cm×15 cm的聚丙烯补片(美国柯惠公司)分别平铺于双侧耻骨肌孔,并确保补片展平覆盖疝环周边3 cm,上提腹膜覆盖补片后以3-0免打结缝合线(美国柯惠公司V-LOC缝线)连续缝合腹膜裂口。PD导管置入术:于脐左侧穿刺孔置入双卡夫Tenckhoff卷曲腹膜透析管(美国柯惠公司),先将透析管置于腹壁皮下潜行10 cm,再穿破腹膜进入腹腔,将管端送达盆腔底部。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35 min,术中估计出血量25 mL。术后无出血、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先行血液透析3个月,再行PD治疗,采用CCPD方案(每日夜间使用自动化PD机,透析方案为1.5%葡萄糖标准PD液2 L/次,保留3 h,共交换3次;白天腹腔内放置2 L 1.5%葡萄糖标准PD液)。患者维持PD治疗,随访2年,无疝复发、PD液渗漏和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
2 讨 论PD是针对尿毒症患者的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PD液灌入可引起的腹内压增高,在解剖薄弱部位疝囊易突出体表形成症状疝,导致行PD治疗的患者腹壁疝发生率较高[1];严重者可发生小肠嵌顿坏死,导致PD治疗中断。腹股沟隐匿性疝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常规体格检查不易发现,腹腔镜检查可见腹股沟鞘状突未闭,呈一个孔洞或开放的窦道。因临床上腹股沟隐匿性疝易漏诊,PD导管置入术后在PD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腹股沟疝,导致患者不得不中断或停止PD治疗。因此,防止行PD治疗的患者发生腹股沟疝非常重要。如行PD导管置入术时发现腹股沟隐匿性疝可一并处理[2]。
传统的开腹手术置入PD导管,由于手术切口小,术野受限,难以发现隐匿性疝。腹腔镜手术具有全程操作可视化的优点,不仅可发现隐匿性疝,在PD导管置入术同期行疝修补术,可减少术后腹壁疝的发生,避免二次手术,并能减少PD导管移位发生,减轻患者术中和术后疼痛[3]。腹腔镜PD导管置入术患者同期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4-6]。本例患者在腹腔镜下PD导管置入术中发现双侧腹股沟隐匿性疝,同期行腹股沟隐匿性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顺利,术后无切口出血、感染,随访2年无疝复发,无PD液渗漏、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PD导管置入术联合隐匿性疝无张力修补术安全、可行,与既往相关报道的结论一致[7-8]。该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尚需要大样本量的远期随访研究予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