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全球肆虐,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全球经济损失严重。血液透析患者年龄偏大、免疫力低下、频繁往返医院导致暴露机会增加、透析室人员集中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且常伴有多种合并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因素使血液透析患者成为病毒的易感人群。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管理工作已持续一年多,武汉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在参考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如何做好血液透析患者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管理方案,以供参考。
患者宣教定期对透析患者及其陪同人员进行关于COVID-19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这种RNA病毒的传播途径和特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COVID-19的主要传播途径。佩戴口罩、公共区域禁止饮食、注意咳嗽礼仪,可有效防止飞沫传播;清洗、消毒双手可有效减少接触传播。患者进入治疗单元前,应更换治疗时专用衣物鞋帽,正确洗手或使用手卫生消毒用品消毒双手或洗手。
区域流行病状况 根据国内外疫情变化情况,实时向患者宣传当前的流行学状况,使患者了解该区域疫情风险级别,建议患者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避免接触中高风险返回人员,如有相关流行病学史应及时上报。
了解临床表现 向患者宣传最基本的临床知识,使患者了解常见的临床表现,以便于患者自我筛查和自我防范。
预检分诊建立预检分诊机制,并严格落实。对患者及陪同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症状筛查和流行病学史询问,并做好电子化登记,扫码进入,做好登记。该措施已被国内外多个透析中心所采纳,并取得很好的防控效果。
每班次透析的患者及陪同人员需按照预约时间进入透析治疗区域,避免不必要的逗留,陪同人员应相对固定,在等候区需间隔就坐。可根据空间情况和流行趋势,安排患者固定分组透析治疗。门诊和住院的患者应错峰分时透析。
定期筛查机制透析患者人群较密集,人口流动性较大,与外界接触较频繁,暴露风险较高,进行定期筛查很有必要。以临床症状作为初筛基础,核酸检测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筛查手段之一,建议透析人群2~4周筛查一次,根据所在地区的疫情风险等级,酌情调整筛查间隔时间。
上报流程透析中心需建立规范的发热处置流程和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的处置流程,一旦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避免扩散。
隔离措施筛查发现的发热患者,不仅要按流程上报,还应及时隔离观察。研究证明,及时对疑似、确诊病例的隔离,对遏制疫情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发热患者在没有排除感染之前,可由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先行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无CRRT治疗条件时可在其他患者透析结束后再安排单独透析治疗,透析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若患者有呼吸道症状,但已排除COVID-19,可将患者安排至血液透析中心(室)一角、 每日最后一班。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应立即转移至定点医院,依据病情需要和医疗条件进行CRRT或血液透析治疗。
空气消毒增加通风频率和时长,在两个班次之间应安排通风时间≥30 min;不具备通风条件的区域可配备可人机共存的空气净化消毒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使用新风系统装置;如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应立即关闭空调,并加强空气的清洁、消毒。
物体表面消毒和医疗废物管理应严格遵循国家颁布的相关法规和文件要求。
团队协作、应急演练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同样需要透析医生、护理人员、工程师及工勤人员等医务工作者的团队分工协作,定期接受关于COVID-19流行病的最新临床知识、防疫措施和指南的学习;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进行预案演练。
科学防护医务人员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根据所在地区的疫情风险等级,选择适当防护级别。不聚集就餐。严格执行锐器伤防范措施,根据诊疗护理操作中可能的暴露风险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同时,科室要储备合格且充足的防护物资。
健康档案所有工作人员实行自我健康检测,并信息电子化上报。如有体温异常立即脱离工作环境,视情况予以医学干预和隔离措施。医务人员也应定期进行核酸筛查并根据所在地区的疫情风险等级,调整筛查频率。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新冠疫情期间运用“互联网+医疗”和“AI技术+5G网络”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开展疫情监测、防控救治、消毒清洁、资源调配等疫情防控工作,提高了防控工作效率与安全性。因此,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同样也可以采取先进的新技术,如DataX 工具,实现数据高效、准确上报和导出;双光谱智能体温检测与健康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无接触快速体温检测与佩戴口罩情况下的人脸识别,快速完成人员信息登记,实时监控和追踪回溯人员流动,对人员信息和疫情发展大数据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并对疫情发展动态进行建模和预测,根据分析结果完善疫情防控策略,开展精准高效的疫情防控;“互联网+药学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远距离、非接触优势,使患者足不出户享受诊疗、药品配送到家服务,尽可能减少就诊取药途中交叉感染,节约时间成本。
在COVID-19疫情期间,武汉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利用网络信息化和数据上报公众号和疫情数据监控平台,绘制血液透析地图,实现应急情况下的宏观调配,在疫情中血液透析的管理和调配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常态化防控工作中,武汉市血液透析质控中心会继续凸显领导、协调作用,加快完善质控数据平台构建,使数据的收集、分析更加智能化,提高质控效率,加快复工复产;推进完善透析地图功能,实现透析患者的智能分流、智能管理,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
小结:作为特殊社会群体,血液透析患者在疫情防控中应予以特殊关注。目前,国外疫情尚未得到控制,我国疫情处于常态化防控阶段。应不断完善疫情常态化下的血液透析防控工作方案,探索疫情持续存在形势下血液透析管理新模式,提高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降低COVID-19感染率,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