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丽佳
(贵州商学院 贵州·贵阳 550014)
2020年第17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的主要内容。贵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研室在实践中以讲话中提出的要求自觉对标,将六个思政课教师素养要求及八个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落实到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是思政课改革创新“八个统一”要求其中之一,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是在教学方式上进行的创新,这样的教学改革正是在灌输与启发中让学生学思践悟,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混合式教学法是面授与在线学习的有意融合,是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开展的教学形式。如何“混合”,不同课程不同阶段有不同安排,总体来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商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团队为例,团队主要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高校思政教育先导课程,应当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混合、线上与线下的混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混合。逐步引入“课堂派”、“学习通”等教学管理软件运用到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最开始只是将课堂考勤、作业发布等课堂管理工作在线完成,以达到高效和规范的目的。随着不断积累经验,思政基础课教学团队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创新思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教学软件、教材研究等方面探索出一定经验,逐渐形成较为完整成熟的思修课教学创新体系。
“基础”课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列中的首门课程,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和有说服力的回答,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的内容体系及各章的重点难点,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在教育部社科司指导下,“基础”分教指委组织编写了专题教学指南,按照教材逻辑、依据教学基本要求,以利于一线教师实现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增强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教学内容专题化改革的框架下,融入混合式教改,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见表1)。
2018年4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要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坚持闭卷统一考试为主,与开放式个性化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闭卷统一考试须集体命题,不断更新题库,提高命题质量。开放式个性化考核应具有严格的组织流程和明确可操作的考核评价标准。要合理区分学生考核档次,避免考核走形式,引导学生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各门课程均须先学后考,不得以考代学。应优先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优良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学习。作为思政课程的先导课,“基础”课需要深入理解、严格执行上述要求,对学生管教管导,对考核统一与个性并济,注重平时,综合评定,以考核方式改革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打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为提升教学实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基础”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专题化改革,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混合式教学,使用教学软件,使教学内容得到整合,教学模式得到创新,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本”的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为此,课程考核方式也需要相应改革,配合混合式教学法,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基本定成绩”的考核方式,脱离“知行分离”的被动学习现象。摒弃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的平时学习,关注学生的利益、尊严和成长,以考核方式改革促进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在考核方式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原则。第一,理论与实践考核统一。思政课自“05方案”实施以来,规定每门课程的课时都由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组成,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第二,知识和能力考核统一。思政课既要系统、全面、有效、深入地向学生宣讲理论,又要注重培养、锻炼、提升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第三,过程和结果考核统一。以考促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大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利用“课堂派”将出勤、笔记、课堂发言汇总为平时成绩,促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认知、思考和表现。第四,认知与行为考核统一。认知与行为统一不但是学习思政课的出发点,而且是落脚点。灌输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为”理念,通过情景分析、案例分析等方式考核,使思政课入脑、入心、入行。以笔者所在教学团队为例,按照(课堂表现成绩:15%)+(学习过程考核成绩20%)+(实践成绩:25%)+(期末成绩:40%)综合评定最终考试成绩,课堂表现是根据学生平时出勤(5%)、课堂发言及课堂派参与(10%)进行考核,学习过程考核是根据学习笔记(10%)、学习感悟(10%)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实践考核是要求学生组成10人以下的学习小组,按照教研室实践教学方案开展实践,授课教师综合评定实践成绩;期末考核是在期末课程结束时由授课教师在试题库中随机组成测试卷,由学生在机房集中统一闭卷完成,期末测试卷由客观题、论述题共同组成。
表1
通过以上考核方式的改革,关注了学生平时的成长、发展、需要和实际收获,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较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体现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开阔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到课率”上升;促使学生把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达到认知与行为二者的有机统一;养成学生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平时成绩中小组任务有助于协作能力的养成和凝聚力的培养,使学生意识到相互合作、团结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与模糊认识的使命。以“基础”课为例,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特别是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实现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