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医疗需求激增背景下中西医结合应急医疗体系建构研究

2021-01-10 21:31:06王瑞珩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王瑞珩

【摘要】在当前重大疫情医疗需求激增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迅速作出部署,加强了对疫情期间的防控,回顾这场战“疫”,中西医结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西医结合应急医疗体系可以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使疫情死亡率持续下降,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重大疫情医疗需求激增背景下中西医结合应急医疗体系建构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需求激增;中西医结合;应急医疗体系

[中图分类号]R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214-02

习近平总书记深化改革的第十二次会议中明确指出,“医疗卫生事业仍然需要进行创新发展,在此过程中必须健全各项临床协同机制,以科学研究完善疾病控制,并在应急医疗体系构建中总结实践经验,使体系转化为制度化成果,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在当前重大疫情医疗需求激增背景下,我党和人们应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加快疫情的恢复,在此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应急医疗体系,将中西医结合融入其中,以此加快构建中西医结合的应急医疗体系,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中西医结合的基本概述

1.1 中西医的特点 中医、西医理论根源属于不同的认识自然、总结自然界各种规律的理论体系,中西医的基本特点如下。(1)中医:以天地自然万物现象为基础,通过长期现察总结人体机能的各种表现通过人体病理期及当前正在反应得出具体症状的原因,最后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诊疗。(2)西医:西医的诊疗方式源自科学,疾病的探究建立在解剖及微生物学等基础上,在诊疗中更猪猪实验论证,利用科学技术刊疾病进行分析,具有确定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诊疗效果显著[1]。

1.2 中西医的差异 中西医在理论上存在很大差异,但两者的本质相同,都已救助病人为首要任务,中西医具体的差异如下。(1)本体论的差异:中国医学普遍认为“元气”是人生命的基础,人不可没有“元气”,在实际诊疗过程中会应用阴阳五行学解释人体的系统,宏观方面形成了中医理论医疗体系。而西医则认为人体的组成来源于多种物质,人体的生命体制特征来源于物质的运动及变化,微观方面形成了西医学理论体系。(2)方法论的差异:中医学将人体活动功能作为研究的基础,以此对人体变化进行研究,最终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系统方法。而西医则是将人體划分为多个组成部分,从各部分的功能方面反应人体的变化,且西医更加注重生命体征变化,并将此看作物理或者化学现象。由有上述可知,二者的方法论存在一定的差异。(3)研究对象差异:西医从对人体生命的理解到形态结构了解病理变化的过程,而中医学则致力于了解生命活动,以此反应病理特征。

1.3 中西医结合现状 中医和西医之间虽然理论不同,但仍然可以实现互补结合。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使得中西医结合成为了各类疾病诊疗的基本发展方向,在实际临床中可以发挥出二者互补的优势,进而提高诊治效果,在我国当前的医疗事业发展中有着实践性价值。

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肆虐,在具体诊疗方法及药物尚未明确的前提下,中西医结合便是最好的诊疗手段。中药注射剂源于现代科学,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成果,也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表现。在一次研究的最终结果中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出院率达62.28%,各项数据均优于中西医单项诊疗的平均水平。在临床上,中西医结合诊疗案例数不胜数,因此在重大疫情医疗需求激增背景下,中西医结合已发挥了自身的重要作用,实现诊疗相互配合,以临床研究中加以验证,进而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2]。

2 中西医结合应急医疗体系建构的作用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应急医疗处理经验,在重大疫情医疗需求激增背景下,应发挥中西医结合应急医疗体系的作用,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对体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以此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1 突出中医杭疫优势 在重大疫情医疗需求激增背景下,中西医结合应急医疗体系建构可以突出作用和优势。如应急医疗体系构建中可以使医疗团队不断扩充,缓解我国在重大疫情下医疗需求激增的要求,该方案值得认真思考和借鉴。

2.2 科学发展的角度防控 中医理论是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不断完善而得出的,在实际诊疗中需要从多渠道汇集所需信息,并参与到诊疗中亲身体会,将传统的辨证分型有效应用,紧抓深入细致的研究,注重中西医理论总结,以此为我国科学防控疫情奠定诊疗基础[3]。

2.3 以标准研究进行深层研究 重视标准的研究是最高层次的研究,基于此应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收集整理,尽快制定的诊断、辨证分型的标准,从中总结治疗规律,体现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与特色,切实发挥出临床诊疗的效果。

2.4 为深化临床研究提供推动力 深化临床研究,从前一阶段诊疗方案中总结规律,以此优化下一阶段的治疗方案,将此作为临床实践的基础。同时,要重视新冠肺炎患者的跟踪随访,除了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外,还要重视心理方面的情况,使中西医结合的紧急医疗体系构建切实发挥出实际作用。

3 重大疫情医疗需求激增背景下的应急医疗体系现状

3.1 医院医疗需求激增的应急医疗现状 突发事件发生后,医院作为医疗救治的核心机构,承担着救助人们的责任,虽然近年来我国建立了许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但多为你指导性文件,且部分地方落实不足,相关方面也缺少量化指导,导致应急医疗方案难以有效落实,具体如以下几点[4]。(1)病患短时间内激增,在此过程中需要及时补充医院物质,否则将会由于物资缺失而导致病患病情恶化,为进一步诊治带来了影响。(2)医务人员的伤亡会加大工作压力,如在诊疗过程中会出现加班时间过长的现象,影响他们的工作状态。

因此,医院需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启动应急医疗体系,及时补充医疗资源,且各级医院的运作管理也需要加强应急管理指导。

3.2 国内医疗需求激增的应急医疗现状 (1)就我国重大疫情医疗需求激增的应急处理来看,我国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事情发生后的救援工作及准备方面的研究较浅,且在应急能力上的究寥寥无几。(2)如紧急医疗事件发生,临时响应只能不计成本的调动现有资源。(3)可供调配资源有限,后备补充力量不足,紧急医疗事件发生无轮岗休息,对医务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针对重大疫情医疗需求激增情况,需要以应急医疗体系将各类问题完善,使事件发生时能够高效协调资源,以此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4 中西医结合应急医疗体系建构研究

重大疫情医疗需求激增背景下,中西医结合应急医疗体系建构应有效的弥补医疗资源不足,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以科学协作合理开展各项诊疗工作,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将现存医疗成果统计分析后进行转化,以此完善综合诊疗方案,为我国抗击疫情提供推动力。

4.1 加强中西医结合科研投入 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不够,作用未能全面发挥,因此在当前迫切需要深入实施中医药法,基于此哈尔滨相关部门设立了中医药科技研发专项,开展中西医结合参与防治重大、难治、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临床研究,健全赋予中医药科研机构,且各地应出台政策鼓励各个企业与医疗企业协同创新,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以此进一步提高中西医结合在重大疫情医疗需求激增背景下的作用和地位。

4.2 健全协同发展基本保障 良好的制度是重大疫情医疗需求激增背景下,中西医结合应急医疗体系的基础。在应急救治中,要统筹调配足够的中医资源及西医技术,满足中西医结合医疗救治需求,如在中药使用方面,要建立医保政策,加快构建中医药理论,以此不断提高自身比重。在医院设置方面,则需要建立科学化的中医医院标准,根据中西医发展规律,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设独立的专科医院[5]

4.3 进一步完善应急医疗方案 中医与西医相互借鉴是当前时代我国医疗卫生事業发展的必然趋势,切实实现中医创新发展的基础,为此各级部门应建立协调一致的运行机制,在部署应急治疗救援任务时,为中医药实施科学救治提供硬件保障。在开展国际应急医疗合作中,要加强合作交流,分享防疫和救治经验,组织专家咨询和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援助。

4.4 完善中西医结合治疗协调机制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反映出,在面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过硬实践工作经验及超前的理论知识基础,因此加强人才培训与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在完善中西医结合治疗协调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发挥祖国医学特色及优势,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协调发展的措施,为哈尔滨应急医疗体系构建规划提供依据。且在此过程中需要联合部门协调,从战略角度整合预防医学,把控卫生事件的靶向问题,以此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理等业务工作的能力,将事件监测、应急处理、技术支持、诊疗方案与实际相结合,使中西医结合进一步完善。

4.5 创新中西医结合的联动 我国行政机构下的各机构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导致疫情暴发时只能发文要求中医参与。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应补充卫生应急预案,制定中西医结合疾控应急预案,建立基本的保障服务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完善系统和应急队伍,全面提高中西医结合的实践水平。在疫情期间,各级卫生健康委应进行统筹与规划,第一时间启动医疗紧急联动机制。

4.6 建立应急医疗专家库 中医药医疗专家库至关重要,各省市需要对此加强关注力度,以临床疗效为标准进行建立。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发挥应急医疗专家库的作用,研究确定重大传染病救治常用药材名录,避免紧急情况下处方无药材可用的情况。且在建设中需要重视中医理论的预测,以此进行针对性防范,深入落实好预防和救治措施,将中医理论认真研究和应用,以此为突发重大疫情诊疗做好铺垫。

在重大疫情医疗需求激增背景下,中西医结合应急医疗体系建构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其不仅能够以标准研究进行深层研究,还能为深化临床研究提供推动力,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突出中医抗疫优势,以科学发展的角度进行相关防控,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佳,袁蓓蓓,李正懋,王志锋.中国一线城市卫生应急管理评估体系比较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9,35(10):1373-1378.

[2]靳彬,骆达,詹引,郭宜鹏.医疗机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现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36(01):33-34+80.

[3]王丹,吴惠静,和雯婷,李群,李萍,王瑞兰,车咏梅,万文.综合性医院医疗应急响应体系构建[J].中国医院,2018,22(01)33-35.

[4]胡丽娜.中西医结合防控甲流HlN1流感疫情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02):134-135.

[5]张亚丽.医疗激增能力管理体系[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10):536-536.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冠心病效果探讨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8:39:43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9:31:51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9:31:29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9:31:06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6号小儿哮喘临床治疗和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预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