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

2021-01-10 21:31杨祥达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6期

杨祥达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分析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在本站接受献血的10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采集血液前,分别对两组献血者进行血液检测,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检测项目,观察组在常规血液检测项目基础上进行丙氨酸氨基进行酶初筛检验,比较两组献血者的血液标本报废情况,并分析报废血液标本的人群分布特点。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液标本报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血液标本报废人群多为男性,年龄段主要为31~50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献血者进行采血前实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相关支出,避免浪费的同时,还可保证血站采集血液的安全性。此外,有助于面向社会加大对无偿献血和关注自身健康生活的宣传,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液检测;初筛;献血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191-02

目前,无偿献血流行于各个城市,并且献血人群基数加大[1]。无偿献血虽然基于自愿,且是一项具备公益性质、应该广泛推崇的行为,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顺利完成献血。如曾经患有乙肝疾病的患者,或是HIV病毒携带者,其血液内部含有病毒,一旦输入其他人身体中,便会导致疾病的传播。基于此,进行献血之前,必须获取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保证其内不含有任何能够致他人患病的病原体之后,献血者才真正具备献血资格[2]。总体而言,献血前的初筛检验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受到污染的血液流入血站。为深入分析此项检验工作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从本血站无产献血者中选取100例,将之作为分析对象,现对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以及方式方法等进行梳理,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科室界定:本血站;时间限定:2015年6月~2016年6月;分析对象选定:共计100例无偿献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献血者来自社会各界,职业统计结果为:在校大学生及年龄达到最低献血标准的职业学校学生33例、工人及个体工作者30例、军人10例、公务员27例。献血前常规体检报告显示,100例献血者均满足健康标准。在进行研究前,对献血者进行研究讲解与说明,献血者表示自己自愿参与这研究,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100例献血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区间为19~50岁,平均年龄为(32.14±13.45)岁:观察组100例献血者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区间为18~44岁,平均年龄为(32.56±13.29)岁。两组无偿献血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无可比性(P>0.05)。

1.2 方法 采血前,采用常规方式检测对照组献血者血液,检测项目为乙肝表面抗原(金标法),正定型(纸片法),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干化学)等。具体流程为:①自献血者手臂处选择合适位置穿刺,抽取的全血剂量应控制在30μl左右;②将全血标本放置于离心设备中,将轉数参数设置为3600转/min,连续进行10min的离心作业;③收取完成离心处理的血液标本(主要为血清),采用正反定血液法检测血型;④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红蛋白进行测定;⑤转氨酶分析测定借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

额外对患者做患者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具体流程为:①血液标本同样采集全血,剂量控制在50μl左右,成功采集后无需进行离心处理。②自其中选取20μl,选择干式生化分析仪,直接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测定。若ALT<50,则为阴性。③剩余的30μl血液标本的检测过程与对照组完全相同。当常规血液检测过程未发生任何异常情况,才可以对献血者进行血液采集;如果献血者的ALT为阳性,则说明ALT≥50U/L,说明该血液不能被用作输血,就无需进行进一步的测定。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献血者的血液标本报废情况,对报废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未通过,不能献血)对应献血者的年龄、性别的分布情况进行梳理。此外,还需重点观察多种检测方式下,献血者血液标本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计量资料t和计数资料x2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本)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计数资料表示为(n,%),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报废情况观 察组献血者血液标本报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

2.2 报废血液标本的人群分布特点 在报废的17例血液标本中,男性11例(22.00%),女性6例(12.00%),男性的血液标本报废率高于女性(P<0.05),x2=9.657,P=0.001,年龄段主要为31~50岁。

2.3 已知血液标本经 ALT快速检测后与实验室检测侧的结果比较 已知血液标本经ALT阳性标本,试验室组检测的阳性血液样本为(55.21±7.68),阴性血液样本为(24.57±6.31);在ALT快速检测中,阳性的血液样本≥50,阴性的血液样本ALT<50,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896。

3 讨论

只有精确判断献血者的血液内是否携带病毒等可导致血液被污染的物质后,筛选出血液合格的献血者,才能安排其进行献血[3-4]。如曾经患有乙肝疾病的患者,尽管其症状已经治愈,且不会对自身的肝脏造成侵害。但其体内同时存在乙肝抗原和抗体,二者之间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但此种血液如果输进从未患有乙肝疾病的患者体内时,便可能导致输血者感染乙肝病毒。此外,中外历史早期都出现过因使用血液制品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案例。如一些本身便患有血小板缺失疾病的患者,需要常年依靠注入血浆进行治疗,而早期缺乏献血者初筛检验机制,甚至很多地方出现“卖血赚钱”的情况,导致大量掺杂了不同病毒的血液流入血站和医院,从而使很多患者感染相关疾病。由此可见,针对献血者进行血液初筛具备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一线人员你逐渐认识到,传统的血液初筛方式存在极大的弊端。如血型、乙肝表面抗原等检测是必须进行的项目,但缺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的测定。由此造成的后果是,该数值含量超过标准值的血液版本在后续检测中才被精准测定(表明对应的献血者本身可能患有肝炎等疾病。在此种情况下,该献血者不能献血),致使已经采集的血液资源浪费,且在无偿献血成本支出方面同样造成了浪费,不利于无偿献血的宣传[5]。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初筛期间加入丙氨酸安转移酶检测项目后,该组血液样本报废率显著降低,P<0.05。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报废血液样本对应的患者分布情况中,青壮年男性(31~50岁)献血者的数量高于女性。对导致该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后,研究组成员认为:处于该年龄段的男性,往往同时面临着养活家庭、在事业上奋斗等多重压力,导致其身体健康程度明显低于同龄女性。由此可见,无偿献血初筛工作的另一个作用为,及时提醒血液健康程度不达标的献血者,需在生活方式方面转向健康方向,且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全面体检。

综上所述,对献血者无偿献血前实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相关支出,避免浪费的同时,还可保证血站采集血液的安全性。此外,有助于面向社会加大对无偿献血和关注自身健康生活的宣传,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娟.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重要性的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3):481-481.

[2]谭畅,申俊锋,唐飞,等.无偿献血者HIV初筛检测策略及确证结果对比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8,20(6):566-568,614.

[3]Ymg Z,Jiaxrying Y,Limei工Analysis of causes of unqualification in primaryblood screening among voluntary blood donors of apheresis platelets inChengdu[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9,42(3):201-206.

[4]郑艳梅,赵旻,汪慧.2011-2016年襄阳地区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检测结果调查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8,31(3):429-432.

[5]易中梅,喻荷莲,蒋秋容,等.PDCA模式在降低ABO及RH(D)血型初筛错误中的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8,47(13):1819-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