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玮 徐莎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常规精神内科护理与联合个体化运动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抑郁症患者76例,按照就诊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分组,1-38号患者接受常规精神科护理干预,归入对照组;39-76号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归入观察组,予以个体化运动疗法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情况。结果:護理实施前,两组SAS、SDS评分水平趋于一致性,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实施后,对比组的SAS、SDS指标评分均有下降,然而对照组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护理技能、护患关系、护理沟通、服务能力等指标的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在常规精神科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实施个体化运动疗法,其护理效果更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个体化运动疗法;常规护理;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078-02
抑郁症是临床中的常见心理障碍性疾病,诱发因素相对较多,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情绪失落,在不同环境中,情绪都十分悲观,严重者有自杀倾向,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产生较大威胁[1]。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发展进程的加快,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主要为药物干预,但其治疗效果仍然不够理想。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抑郁症主要源于患者的心理层面,所以,对患者治疗中,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模式,以促进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复精神状态,加速康复[2]。本文研究中,主要对76例研究对象,分成两组,予以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以深入研究研究对象十个体化运动疗法的应用价值,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1-2020.12期间收治的76例抑郁症患者,以就诊顺序为准,对患者进行编号分组,1~38号患者接受常规精神科护理干预,归人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范围在 26~61岁间,平均年龄(45.28±4.27)岁;39~76号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个体化运动疗法干预,归入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范围在26~61岁间,平均年龄(45.28±4.27)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对比研究的价值。
1.2 方法 (1)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其一,加强环境护理,为患者准备宽敞明亮的病房环境,定时通风,保持合理的温度、湿度,并定期对病房予以消毒,保持病房空间足够大;其二,给予患者以心理情感方面的慰藉,如与患者交谈其感兴趣的话题,分散患者消极情绪的注意力,促使其联想积极情绪方面的内容;其三,给予患者安全护理,由于多数抑郁症患者有自杀倾向,所以,护理人员及家属,应加强安全护理,避免其产生自杀行为,威胁生命安全;其四,加强用药指导护理。(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个体化运动疗法,具体有:①制定运动计划。该过程中,由主治医师和保健专家共同商榷,针对抑郁症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运动计划,充分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爱好等条件,以选择合适的项目,并对活动强度、耐受情况予以科学筛选,明确运动的合理时间。②合理选择运动项目。对于全部抑郁症患者,给予其最佳的运动项目包括慢跑、跳绳、舞蹈、散步、太极拳等,具体以患者的实际所需为合理设定。慢跑:以晚上为宜,120步/min,每日持续15min以上:跳绳:30~60次/min,每次持续时间≥10min;舞蹈:以健身功能的舞蹈为宜,倘若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舞蹈运动,建议配备健身教练,使之对患者予以针对性的指导,每周4-5次,不宜使患者过于疲惫;散步:尽量选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如患者体力充沛,可适当延长活动时间。③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被动性运动,如按摩肌肉、太阳穴等,将患者置于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有助于调节患者的情绪,增强护理干预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从护理技能、护患关系、护理沟通、服务能力四个维度进行评分,满分均为10分,分值越高,则护理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更高。同时,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予以患者精神状态的评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精神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护理质量评分、SAS和SDS评分),以t值检验,P<0.05说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比较分析 观察组护理技能、护患关系、护理沟通、服务能力等指标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情况对比分析从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看,护理实施前,两组SAS、SDS评分水平趋于一致性,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实施后,对比组的SAS、SDS指标评分均有下降,但观察组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护理效果更为突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可能会有各种心理疾病出现。就抑郁症而言,是临床中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多表现为长期处于情绪失落状态。轻度抑郁症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感,重度抑郁症患者则会出现幻觉等精神病症状,发作时间长,可长达数年以上[3]。目前,在临床护理干预中,以心理干预为主,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仍然收效甚微,特别容易反复发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个体化运动疗法的提出,主张以运动形式加快患者的新陈代谢速度,以引导患者积极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从而稳定情绪[4]。有研究表明[5],运动疗法具有诸多方面的优势:首先,有助于增强患者免疫力,运动可提高患者的肌肉活性,从而增强身体抵抗力;其次,运动疗法下,有助于磨练患者的意志力和提升耐力,对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最后,通过运动,能够增强患者的食欲,调节其中枢神经,从而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系统。
以往研究中,有学者针对个体化运动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如于见[6]在研究中,对12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觀察组施以常规护理十个体化护理的干预手段,结果为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数据差异十分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如杨柳[7]在研究中,选择医院17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十个体化运动疗法),均8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前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指标较观察组高,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更佳,有统计学意义(P<0.05)。又如翟小丽[8]在研究中,随机选择医院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常规护理的单一组和个体化运动十常规护理的综合组,进而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为,综合组患者的有效率97.73%显著高于单一组77.27%,护理满意度93.18%显著高于单一组的68.18%,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次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关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在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患者个体化运动疗法,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其抑郁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为建立和谐护患关系与促进患者精神状态的康复奠定良好基础,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丹,梁雪蕾.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4):177-177.
[2]王珍兰,江定武.园艺疗法联合运动护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激越行为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4):101-103.
[3]王阳阳,武洪梅,张义荣,等.个体化运动疗法在抑郁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科学,2019,10(20):32-33.
[4]陶敏,曹梅,张佰乐.对存在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2):215-216.
[5]张金丽.运动疗法配合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06):150-153.
[6]于见.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7):119+127.
[7]杨柳.个体化运动疗法和常规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8):285-286.
[8]翟小丽.个体化运动疗法和常规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1):10016-1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