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分期训练结合心理护理对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研究

2021-01-10 15:07张英仪莫映霞陈妙玲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6期
关键词:康复效果心理护理

张英仪 莫映霞 陈妙玲

【摘要】目的:探究社区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分期训练结合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在外院诊断为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60例患者病历资料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观察组接受吞咽功能分期训练结合心理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吞咽功能和心理状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心理状况均较差(P>0.05),患者在护理后,其吞咽功能与 QLQ-C30评分明显观察组更高,且两组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于康复期的脑卒中患者,经过吞咽功能分析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其吞咽功能均得到了相应改善。同时,患者也不再产生繁重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舒缓不适,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康复期脑卒中;吞咽功能;分期训练;心理护理;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126-02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尤其是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发生率非常高。脑卒中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的血液不能及时供给,逐渐出现了脑部缺血、缺氧的情况[1]。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容易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情况,并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指导,帮助患者改善吞咽功能,减轻心理上的烦躁、焦虑等情绪[2]。本研究即对60例社区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研究吞咽功能分期训练结合心理护理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具体分析内容如下。

1 患者信息与研究方法

1.1 个人信息 以本院康复期脑卒中患者为样本,其研究时间为2019年6月份到2020年4月份,实验观察的对象一共60例,均为脑卒中康复期的患者。通过动态随机化分组的方式,将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中,排除未签署知情书、中途停止接受研究的全体患者,观察组中,性别:男/女=17/13,年龄范围40-71岁,平均年龄(58.6±2.1)岁。另外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中,所有患者配合实验观察,基础资料显示为,男性16和女性14例;患者年龄最大与最小值为72岁和41岁,计算得知对照组平均年龄在(58.2±2.3)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满足实验对比需求(P>0.05)。

诊断标准[3]: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若患者已经完全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经评定后为1级饮水试验等级,则视为治愈。若患者与护理前吞咽功能比较确实有所好转,且属于2级饮水试验等级,则属于有效治疗;若患者护理后,吞咽功能障碍严重,处于3级饮水试验或4级,则代表护理无效。纳入标准为[4]:①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诊断为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结果,患者的档案资料全;②若合并内科疾病,经过正规的内科诊治,病情平稳。排除标准[5]:①患者经临床诊断为精神疾病者或缺乏语言沟通、情绪表达能力。②患者在研究活动中途中联系中断。③患者对活动安排拒不配合。④伴有严重的其他机体系统疾病或是肿瘤患者,且没有康复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吞咽功能分期训练结合心理护理。首先康复精准训练方法:第一期训练(功能恢复训练):第一,护理人员在训练前与患者进行深度沟通,提高其疾病认知水平,包括为其细致化讲解训练目的及其预后价值。同时,在整个研究调查中,需始终保证患者身心愉悦,即病房洁净、无噪音;第二,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训练,其中可从舌肌、颊肌部位进行强化训练。前者具体可以舌头运动为主,如反复伸舌头、左右摇晃舌头、进行压舌板抵抗力量的训练。护理人员需始终位于一旁观察患者舌头的运动情况,并给予专业指导。后者可采用筷子等辅助工具,对患者的吸吮能力进行训练,而且还可联合吞吐空气、鼓动腮部位等形式,达到肌肉训练目的。此外,护理人员还可刊其舌根以及软腭处进行低温刺激,由此培养其咽反射的灵活性。同时,护理人员还需搭配咳嗽呼吸训练法,在其反复呼吸、憋气流程中形成防御反射,最终在每日三次,每次十分钟的训练活动中改善吞咽功能。第二期训练(功能补偿手段训练):Ⅰ.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让患者明白主动训练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個正确的认知,而且还需杜绝噪声污染,以免患者情绪失控。Ⅱ饮食训练,若患者当前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吞咽障碍,其评定结果达到了四级乃至五级,此时可从鼻内进食的方式,维护患者体内营养水平。此时还需进行辅助训练,使其早日恢复自主进食能力。①护理人员可调整患者的进食姿势,如保持上体45°的角度,并以头部向前偏的方式,保持食道中食物的顺利进入。一般而言,患者若已经出现卧床或抬起不便情况,可以侧卧位为主,防止进食中食物受到体位的阻碍,导致外流,必要时护理人员可以协作进食法,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维护患者进食安全。②调整食物形态:指导食物烹饪者,选用加汤等形式改变食物的软硬度。同时可使用专业的医用食物增稠剂,能使食物紧密成团、柔顺不易返流,帮助患者顺利吞咽,安全进食。第三期训练(摄食训练):Ⅰ.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患者主动参与并积极训练与治疗。每一进步时都给予鼓励,使患者更努力的配合训练。Ⅱ.患者需循序渐进的参与训练活动,避免训练强度较大,影响其接受度,甚至可实施补偿训练,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一般而言,护理人员需为患者编制科学的进食指导计划,包含食物人口量、人口速度等。关于人口量,因其存在吞咽障碍,需摸索合适的一口量。此时每一次人口食物量不宜超过4ml,随着功能的良性恢复,可逐渐增加到10ml甚至20ml。至于速度,应以半小时内吃完七成左右一次餐食为标准。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及时帮助患者处理多余食物,尤其在其出现吞咽无力情况时,还需保证其残留食物得到妥善处理。对于患者个人清理技巧的学习,可以交替吞咽、空吞咽为主。

1.3 观察指标 病人出院后1周即可以开始进行吞咽功能的评估,后每月评判疗效。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6]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表(SSA)。具体细化指标为患者社会心理以及躯体功能评估、吞咽功能评定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将测定结果经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患者吞咽功能比较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在护理前患者的吞咽功能较差,在经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吞咽功能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值<0.05,如(表1)所示。

2.2 护理前后患者QLQ-C30评分比较 根据QLQ-C30评价表的得分来看,受病情影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指导前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均较差,并且组间比较的差异不明显,P值>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QLQ-C30评分更高,证实观察组护理行为更为有效,见表2。

3 讨论

在脑卒中恢复期,不仅会导致患者吞咽功能下降,还会影响患者日常社交、心理健康等,加强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非常重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还非常容易出现颈动脉狭窄的情况,导致脑部血液流动受损,进一步导致脑部的供血、供氧不足,危害非常大[6]。本研究中对6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实验观察,结合数据分析,在吞咽功能分期训练结合心理护理指导下,患者的吞咽功能有了显著改善,并且患者的心理状况、躯体功能等也明显更优,护理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社区康复期患者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若能将吞咽功能同心理护理进行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而且还可舒缓患者心理压力,帮助患者舒缓不适,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李艳芳,杨薇.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心理的改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7):243-245.

[2]陈彩林,张瑞玲.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12):1957-1959.

[3]马飞飞.”3S2E"護理管理及服务模式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9,19(3):167-168.

[4]王爱霞,刘延锦,董小方,等.间歇经口管饲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舒适度及吞咽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03):305-309.

[5]单媛媛,甘谱琴,王婷,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焦虑状态与生活质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安徽医药,2019,23(02):326-329.

[6]罗莹莹,姜蒙蒙,杨红艳.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生命质量的关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25):1944-1950.

基金项目:广东省2020年东莞市社会科技发展(一般)项目(202050715077638)

猜你喜欢
康复效果心理护理
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疼痛控制护理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探讨早期介入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