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燕 唐红辉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方式对白内障患者术中感染因素控制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6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常规组、细节组)。常规组手术室常规护理,细节组手术室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视力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细节组术后感染率(3.23%)低于常规组(16.13%),护理满意度(96.77%)高于常规组(80.65%),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前视力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细节组的视力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可以降低白内障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和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白内障;感染因素;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949(2020)10-0121-02
白内障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晶状体蛋白变性、混浊而导致视物模糊的情况,多见于中老年人,可导致患者视力残疾,甚至失明,需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1]。现阶段,手术治疗是帮助白内障患者恢复正常视觉功能的重要手段,但术中切口暴露以及术后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容易导致患者发生术后感染,不利于患者预后[2]。因此,优化对白内障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方式,有效控制患者术中感染因素,避免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十分必要。本次主要选取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6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方式对白内障患者术中感染因素控制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6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2020年1月-12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常规组、细节组)。常规组男女比例为17:14;年龄61-80岁,平均67.67岁(s=3.43);病程1-5年,平均2.14年(s=0.47):细节组男女比例为18:13;年龄60~80岁,平均67.42岁(s=3.57);病程1-4年,平均2.05年(s=0.42)。两组基线资料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显示P>0.05,有可比性。
(1)纳入经临床确诊的白内障患者;(2)纳入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者;(3)纳入有手术治疗指征者;(4)纳入知晓、同意且愿意配合本次研究者;(5)排除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者;(5)排除合并其他内外科严重疾病者;(6)排除营养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及贫血者;(7)排除过敏体质和其他部位感染者。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手术室常规护理。包括完善相关检查、遵医嘱用药、物品准备和术眼准备、术中密切配合、病情监测、饮食和体位指导、健康教育以及眼部常规护理等。
1.2.2 细节组手术室细节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评估;了解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评估患者感染发生风险,分析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2)术前准备;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术前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术前1d,告知患者洗头洗澡,做好备皮工作。手术当天,采用生理盐水为患者冲洗结膜囊,碘伏消毒术眼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同时备好手术用品,仔细检查相关器械,尽可能消除感染隐患。(3)心理干预;关心患者病情,如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告知患者病情基本情况等。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如安慰患者、满足患者需求、帮助患者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等。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并通过注意力转移法、音乐疗法、冥想疗法、深呼吸等帮助患者消除负性情绪。(4)健康教育;了解患者对白内障疾病以及手术的认知程度,并根据患者性格、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口头宣教、绘本宣教以及视频宣教等,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疗效、并发症、自我护理要点以及术中配合要点等,并重点介绍手术治疗优势、并发症危险因素和预防对策、治疗成功案例等。(5)术中干预;协助患者正确摆放体位,并尽可能提高患者舒适度。从睑缘开始,绕睑裂认真消毒术野,5%聚维酮碘,范围上至发迹,下至鼻尖和上唇,内侧至鼻中线,外侧至耳前发际,至少消毒2~3次。消毒完成后,在患者眼部周围覆盖无菌薄膜贴纸。手术开始前采用0.1%碘伏冲洗眼结膜囊,并将1ml庆大霉素、0.5ml盐酸肾上腺素加入到500ml林格氏液中进行术中冲洗。术中限制人员走动,做好对患者的术中保温,减少患者暴露,并确保手术操作轻、快、准、稳等。(6)术后干预;术后告知患者手术进展顺利,将患者平稳送入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并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合理饮食清淡飲食、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避免揉搓、按压术眼。
1.3 观察指标 (1)术后感染率:感染率(%)=感染例数/总例数×100%;(2)视力恢复情况:统计患者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1个月的视力水平;(3)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护理满意度[3]。25个条目,共125分,>100分为很满意,51~100分为满意,≤5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很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计数数据分别用(x±s)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利用SPSS20.0软件分别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感染率比较 细节组术后感染率3.23%(1/31)低于常规组16.13%(5/31),差异显著(X2=9 .517,P=0.002)。
2.2 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细节组的视力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 细节组护理满意度(96.77%)高于常规组(80.65%),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白内障是40岁以上人群常见的眼科疾病,与各种原因引起的晶状体代谢紊乱有关,可导致患者出现怕光、眩光感、视物模糊、复视以及看物体颜色昏暗、昏黄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人身安全[4-5]。目前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其中药物治疗可用于早期和中期白内障患者,而对于成熟期的白内障患者来说,则必须通过手术治疗来恢复正常的视觉功能。
在对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明确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积极避免围手术期并发症,是促进患者病情尽快恢复的重要保证。然而张爱华等研究指出,受到年龄、2型糖尿病、手术时间、切口位置、切口大小、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医护人员手卫生以及手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白内障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常常会发生感染并发症,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导致疾病预后不良。因此,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来有效控制白内障患者术中感染因素至关重要。本次研究发现,细节组术后感染率(3.23%)低于常规组(16.13%),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视力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与张映爽等f67研究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视力提升更显著,眼内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基本一致。提示手术室细节护理方式可以有效预防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考虑是因为手术室细节护理方式可以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细化,严格把控好常规护理工作中容易忽视的细节性问题,从而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性和工作质量[7-9]。同时,手术室细节护理方式还能够依据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促进患者视力尽快恢复。本研究还发现,细节组护理满意度(96.77%)高于常规组(80.65%),差异显著(P<0.05)。提示手术室细节护理方式还可以提高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满意度,这对促进眼科护患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手术室细节护理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白内障患者术中感染因素,对患者术后感染的控制、视力的恢复,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周之音,陈燕.精细化优质护理对高龄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5):2844-2846.
[2]杨国炳.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特点和耐药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4):1733-1736.
[3]牛洪艳,倪静玉,张玲,等.护理满意度量表在临床住院病人中应用的信效度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3):287-290.
[4]吴楠,晓琴.眼结膜囊冲洗联合优质服务对白内障患者围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7):3728-3731.
[5]张南,林丽丽,王彦红.综合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术后患者感染性眼内炎的效果观察[J].貴州医药,2017,41(10):1115-1116.
[6]张映爽,丁亚莉,王亚.精细化护理对预防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内感染效果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9,25(1):133-135,169.
[7]张爱华,邹天骥,石继来,等.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7):2687-2690.
[8]鲁为凤,彭洁,曹勃,等.白内障术后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围术期护理的预防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3):5437-5440.
[9]吴小玲,陈晓雅,谭丽容,等.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和围术期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4):578-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