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优先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2021-01-10 10:40周慧萍王永太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6期

周慧萍 王永太

【摘要】目的:分析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优先策略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医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100例患儿,以患儿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采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优先策略的研究组、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对照组,每组50例。组间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暂停发生率、24小时和72小时内总有创呼吸支持率、氧疗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比较治疗前两组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呼吸暂停发生率比对照组的低,24小时和72小时内总有创呼吸支持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的氧疗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取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优先策略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血气状况,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降低24小时和72小时内的总有创呼吸支持率,缩短患儿的氧疗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

【关键词】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状况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069-0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发于早产儿,是一种常见的危急重症,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三凹征和呼吸衰竭。其发病原因为缺乏由11型肺泡产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及肺发育不良所造成的,故临床多以肺表面活性物质加无创正压通气进行联合治疗,以缓解患儿的呼吸困难症状,避免其因呼吸衰竭死亡[1]。本文选取本院医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100例患儿,试观察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优先策略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本院医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100例患儿,以患儿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胎龄33~35周,平均(34.29±1.27)周;日龄1~11小时,平均(6.83±1.23)小时。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胎龄32~36周,平均(34.89±1.46)周;日龄2~10小时,平均(6.87±1.15)小时。将平均胎龄、性别比例、平均日龄等资料纳入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对比在两组之间具有可行性。

纳入标准:①与《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相符,有吸气三凹征、呻吟、呼吸急促等症状表现,伴有低氧血症,并且呈进行性加重状态[2] ;经胸部X线片检查确诊;②无呼吸机辅助通气禁忌證;③非过敏性体质;④研究内容已告知患儿家长,知情同意书已签署,且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Ⅲ~Ⅳ颅内出血等疾病[3];②合并有胎粪吸入综合征、肺出血、重度窒息、宫内感染性肺炎等疾病;③日龄<12小时。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X线胸片检查,有典型表现,给予面罩或经鼻导管吸氧,若吸入氧浓度高于30%,动脉血氧分压在50mmHg之下,血氧饱和度不足90%,则为其采取无创辅助通气,以改善其呼吸状况,同时清除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营养和液人量、预防感染、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以史蒂芬单水平无创呼吸机进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设置呼气终末正压为4~6cmH2O,吸入氧浓度为30%~50%。

研究组以科曼双水平无创呼吸机进行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优先策略治疗,设置呼气终末正压为4~6cmH2O,吸入氧浓度为30%~50%,气道峰压为8~10cmH2O。治疗期间,两组均根据病情对呼吸机参数进行适时的调整,若病情稳定,可将呼气终末正压逐渐调低。若呼气终末正压低于4cmH2O,患儿未出现心动过缓、呼吸困难等症状,血气指标也处于正常范围,可酌情撤除无创辅助通气。

1.3 观察指标 组间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暂停发生率、24小时和72小时内总有创呼吸支持率、氧疗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数据全部纳入21.0版SPSS统计学软件,计量、计数类别的数据分别表示为(x±s)、n(%),t和x2值为其检验方式,统计学计算出P<0.05,则意味着两组间的统计学对比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儿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比较治疗前两组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所示。

2.2 呼吸暂停发生率、24小时和72小时内总有创呼吸支持率 研究组的呼吸暂停发生率比对照组低,24小时和72小时内总有创呼吸支持率比对照组的低,P<0.05,见表2所示。

2.3 氧疗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 研究组的氧疗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3所示。

3 讨论

早产儿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发群体,其原因是肺发育不良、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时肺泡表面张力增高、肺泡萎缩、功能余气量下降,令其肺顺应性降低,无效通气、呼吸做功显著增加,气道阻力过高而出现呼吸困难、高碳酸血症、重度低氧血症等问题。虽然临床可以通过有创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为患儿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但前者设备缺乏,难以在基层医院普及,后者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限,有创机械通气十肺表面活性物质虽然可以有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但患儿易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气漏等并发症。与以上几种方法相比,无创辅助通气价格低廉、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4]。本文中对照组采取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作为无创辅助通气中的一种,主要是通过持续的呼气末正压来增加残气量、维持肺泡的正压、以免肺泡萎缩,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患儿血氧饱和度,改善其呼吸困难问题,但患儿依然容易发生呼吸暂停。而研究组采取的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优先策略则是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基础上,借助“时间一周期”的压力改变来产生压力变化,控制通气状况,这种模式可以减少人体和呼吸机的对抗,最大可能地保障患儿的自主呼吸,不仅能提高血氧饱和度,还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潴留,避免二氧化碳分压过高,将其在患儿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患儿发生呼吸暂停,还能避免患儿不得不进行有创呼吸支持,因此可以大大提高患儿的无创呼吸支持率。

综上所述,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优先策略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血气状况、无创呼吸支持情况,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氧疗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临床应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1]卢国琇,张娜娜,韦金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6):188-189.

[2]杜梅芝.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04):560-562.

[3]高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行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优先策略治疗的效果观察[J].健康研究,2017,37(01):99-100+102.

[4]孙红娟,吕娟,王听,等.三种方案联合鼻塞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04):484-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