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间歇照射辅助三联法对小儿黄疸症状的改善效果观察

2021-01-10 06:41陈玉琴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6期

陈玉琴

【摘要】目的:对蓝光间歇照射辅助三联法对小儿黄疸症状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将纳入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蓝光连续照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蓝光间歇照射辅助三联法的治疗方式。结果:两组患儿中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更好;观察组副作用发生率较对照组也明显良好;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蓝光间歇照射辅助三联法具有很好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功能,可使治疗疗效得到有效提升,并且降低副作用发生率,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蓝光间歇照射;三联法;小儿黄疸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062-02

小儿黄疸是皮肤、巩膜和其他器官黄染的一类疾病,与胆红素的生成以及肝脏功能异常有关[1-3]。由于新生儿肝脏发育不成熟,导致机体无法对胆红素有效的代谢,因此增加了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此外,新生儿黄疸也与溶血、感染、母乳等因素有关。新生儿黄疸发病后由于体内存在大量胆红素聚集,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能会对患儿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因此研究如何更好地治疗小儿黄疸是很有必要的。目前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方法为蓝光疗法,本文主要研究间歇性蓝光照射的方法对小儿黄疸症状的改善效果。研究选取我院80例患儿进行对照研究,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接受诊治的80例小儿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日龄在4~21天之间,平均日龄为(14.15±1.22)天;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日龄在3~23天之间,平均日龄为(13.37±1.25)天。两组患者不存在能够影响对照分析结果的因素,P>0.05,可以进行对照分析。

1.2 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 (1)患儿经资深医师诊断确认符合黄疸光疗干预标准;(2)患儿系出生后健康足月儿;(3)患儿家属对本次试验有足够的了解并自愿参与;(4)患儿家属签署同意书;(5)经伦理委员会审核,该试验符合相关规定。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蓝光连续照射的治疗方式。应用三联法治疗,茵桅黄颗粒(鲁南厚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28),每天三次,一次1g;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0),每天三次,一次0.5g;苯巴比妥,每天5mg/Kg,分2~3次口服,共5天。光疗前需要对光疗箱进行清洁,往箱内湿化器加水至三分之二满,接通电流,检查线路和灯管亮度,并使箱内温度升高至患儿适中温度。人箱前給患儿沐浴,修剪指甲,佩戴护眼罩,尿布遮盖会阴、肛门部后,放人已经预热好的光疗箱中,记录开始照射的时间。光疗应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使身体皮肤广泛照射。每2-4小时测量体温,使体温维持在36℃~37℃,根据体温调节箱温,箱温保持在30-32℃湿度保持在55-65%,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防止过热,照射时间为24小时,停光疗24小时后测血清胆红素以判定疗效。两组患儿均需要护理人员对相应的研究内容进行记录。

1.3.2 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蓝光间歇照射辅助三联法的治疗方式。三联法参照对照组的治疗方法。间歇蓝光照射时间每次在10-12小时,间歇14-12小时,共照射24小时,停光疗12小时后测血清胆红素以判定疗效。

1.4 观察指标 (1)血清胆红素水平;(2)副作用发生率。

1.5 疗效评价 (1)治疗效果: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状态对比,皮肤粘膜、巩膜黄染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170μmol/L,判定为显效;皮肤粘膜、巩膜黄染症状得到较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200μmol/L,判定为有效;皮肤粘膜、巩膜黄染症状无明显变化,血清胆红素无明显降低,则判定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研究获取脑梗死患者资料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具体见表1。

2.2 副作用发生率 观察组患儿的副作用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组间比较P<0.05,具体见表2。

2.3 血清胆红素水平 观察组治疗前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91.71±37.41)μmol/L,对照组治疗前为(291.11±41.31)μmol/L,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02.82±17.32)μmol/L,对照组治疗后为(166.62±17.72)μmol/L,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医学上将出生未满月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粘膜以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4]。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的因素有红细胞数相对多且破坏亦多,红细胞寿命缩短,其他来源的胆红素生成较多,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等。造成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的原因是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常见的病因有缺氧和感染等[5]。造成胆汁排泄障碍的原因可能有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如果同时伴有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有未结合胆红素的升高,常见病因有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等。白蛋白减少以及酸中毒会使血液循环中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减少。小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6]。生理性黄疸也称为良性黄疸,多数一般情况良好的黄疸患儿属于此类,一般出现于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10~14天内消退,可能由于热量摄入不足、排便延迟、母亲患有糖尿病等因素引起。溶血疾病最常见的病因为母婴血型不合,红细胞结构或代谢异常等原因较为少见。母乳中含有抑制胆红素降解的物质可使黄疸加重,新生儿出生后在两餐之间补充葡萄糖水,有助于预防和缓解黄疸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