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途 李海燕
摘 要:残奥教育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次冬残奥会的开展为契机,广泛开展残奥教育,对推动我国残疾人体育运动发展、提升生命教育和社会教育水平、促进残健融合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体育教学》从育人视角出发,对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副部长董学模进行专访,共同回顾残奥会的发展历程、具体开展模式,探讨残奥教育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残奥精神;残奥教育;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2-0065-02
残奥教育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次冬残奥会的开展为契机,广泛开展残奥教育,对推动我国残疾人体育运动发展、提升生命教育和社会教育水平、促进残健融合等均具有积极意义。《体育教学》杂志从育人视角出发,对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副部长董学模进行专访,共同回顾残奥会的发展历程、具体开展模式,探讨残奥教育的深层意义。
《体育教学》: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临近,人们对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关注热情不断升温。请您介绍一下残奥会的发展情况以及该赛事的特殊性。
董学模:残奥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欧洲。“二战”期间神经外科医生第一次把体育运动作为脊髓损伤残疾人康复的一种方式。1948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当天,英国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组织了一次轮椅射箭比赛。1952年由于荷兰退役军人的加入,该项比赛演变为国际性赛事。此后,该赛事每年定期举办。1960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第9届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被国际残奥委会正式承认为第一届残奥会。自此,夏季残奥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伴随参与群体的扩大,相应的国际组织也得以建立,在不断的发展中,专为残疾人士运动员而设的非牟利性与国际性体育组织——国际残奧委员会于1989年成立。2008年北京残奥会是执行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员会合作协议,申办、同城举办的第一届残奥会。
冬季残奥运动项目的发展与夏季项目类似,许多残疾人原来就有雪上、冰上运动的基础,随着夏季残奥运动的兴起,他们参加冰雪运动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冬季残奥运动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70年代,各类残疾人滑冰、滑雪项目比赛开始举办。1976年在瑞典恩舍尔兹维克举办的国际残疾人冬季运动会被确认为第一届冬残奥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重视程度提升,残疾人体育在我国得以快速发展,中国体育代表团如今已实现连续5届夏季残奥会金牌数、奖牌数的“双第一”。随着残奥会体现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友谊、勇气以及诚实竞争的理念深入人心,残奥会影响力日趋增大,如今残奥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高水平的残奥竞技性体育赛会。
在2015年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北京赢得了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权。北京冬残奥会共设6个大项(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单板滑雪、残奥冰球、轮椅冰壶)和78个小项。截至目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已基本准备就绪。
对于残奥会的特殊性,首先在赛事组织和服务方面。由于残疾人在身体残疾和功能障碍程度上的差异,要有国际认证的分级师对运动员进行分级,运动员按照级别分组参加比赛。在参赛成绩的计算和录取上,在由多个不同级别运动员参加同一小项比赛时,为使比赛公平公正,每名运动员的分级级别都会有相应系数,其最终成绩由现场计时和系数运算后得出。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体育训练和比赛时,除了规定的比赛器材装备之外,有的需要佩戴运动假肢或使用轮椅等辅助器具。竞赛规则将运动假肢或辅具视为运动员“身体的一部分”,比如,轮椅冰壶运动员参赛时使用轮椅;有些参加站立姿势比赛的运动员佩戴运动假肢,参加坐式比赛的运动员使用坐式滑雪器。冬残奥项目在辅助场地设施方面,会有些必要的调整,或配备必要的辅助设施,赛会期间还需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专业及时的轮椅、假肢等维修服务。其次,国际残奥委会有其独特的残奥价值观:勇气、决心、激励、平等。残奥会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具备着残疾人体育康复健身的初衷,折射着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更是一个国家向国际展示人权保障和文明建设水平的窗口。
《体育教学》:为什么说残奥价值观教育是健全人应该接受的教育,开展残奥教育的意义何在?
董学模:作为一名残疾人体育事业工作者,我能感受到近年来社会对残疾人体育,包括夏残奥会、冬残奥会等具体形式的了解程度在提升,理解、接受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说明残疾人体育宣传教育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至于为什么要开展残奥价值观教育,主要在于三个层面的原因和意义。第一,拼搏、爱国、超越的残奥精神能够鼓舞人心。相较于健全人,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与赛事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汗水,但他们依旧能用运动点燃希望,用拼搏成就梦想,如此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力量能够激励每一位受众,形成震撼式的教育效果,利于塑造更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第二,残奥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残健融合。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古今中外,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自尊自立、奉献社会的奋斗事迹不胜枚举。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开展残奥教育能够为残疾人群体参加体育活动扩展渠道,同时为普通健全人了解残奥运动、走近残疾人群体提供机会,体会并感悟体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多元价值。第三,残奥教育能够为人权事业奠定更好的发展基础。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促进共享社会进步成果的有效方式。残奥教育不仅是要带领更多人关注到残疾人群体,还要深入理解关爱残疾群体、发展残疾人事业背后,“以机会平等为起点,规则平等为载体,权利平等为归宿,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的深层次意义,从而为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残疾人人权治理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体育教学》:中小学生是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参与主体,您认为在中小学开展残奥教育有哪些途径?
董学模:事实上,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举办,奥林匹克教育以及残奥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了积极的探索与发展,值此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契机,残奥教育的开展在我国要更加贴合新时代的发展规律,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具体而言,在中小学开展残奧教育首先要善用教材,让学生从书本中获取残奥知识,获得初步认识。目前,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会研发的《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残奥价值观教育》已译制成中文版本,共2套7本,已向全国学校发放6万余册。其中,《残奥价值观教育》分为“基础手册”和“活动单”两本,通过宣传“我能”(I’m POSSIBLE)教育计划(由国际残奥委员会发起,向青少年传播残奥运动价值观和愿景的教育计划)内容,向青少年提供了详尽的残奥价值观、残疾人体育知识以及残奥运动的相关练习实践方法。通过书本学习,可以消除残奥运动在中小学生心中的神秘感,并对残奥运动和残奥价值观形成积极认知。其次,中小学可丰富残奥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深入理解残奥价值观。残奥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组织学生观看残疾人体育比赛,并分享收获与感想;提供与残疾人群体的交流机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感情,加强残健融合;组织学生体验残奥比赛项目,感受肢体残疾、视力障碍等身体限制和不便,并在实践中体会残奥运动员的技巧、贡献和成就等。最后,中小学可加强与本地残疾人培训基地、残疾人企业、社区等的合作,进行资源共享,共同探索残奥教育在理念、组织形式、具体实践等层面的进一步发展之道。
《体育教学》:残奥教育在中小学推进过程中有何难点,又将如何突破?
董学模:尽管没有一线教学经验,但从日常工作经验来看,残奥教育进校园的难点可能会在于“人”与“物”两方面。“人”指的是教育者本身,如果一个学校的领导对于残奥教育的支持程度与理解程度较浅,任课教师也不会花费心思去钻研与付出,那么残奥教育则不会在学校得到良好推广,或形式、内容流于表面,起不到育人效果。对此,政策层面应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不断鼓励并支持中小学发展素质教育,传播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引领健康学习生活新时尚。同时加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建设,并发挥其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区域与学校广泛开展奥林匹克交流活动。对于“物”,则指的是开展残奥教育的硬件设施条件。尤其针对一些冰雪项目,存在着地域、场地受限问题,且教学成本较高,奥林匹克教育和残奥教育在很多学校缺少实践条件。这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统筹协调、广泛参与的原则,各校积极创新、加强合作、整合资源,在现有基础上为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和残奥教育创造氛围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