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胜
摘 要: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当前时期的全面建设,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就我国当前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来说,虽然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达不到新时期建设发展的具体要求。因此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基础,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措施进行分析,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达到我国现代化文明社会的建设目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我国创建文明社会的要点,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可以使得人们的精神更加富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将物质发展和精神建设相互融合”,非遗保护和传承就是精神建设的重要表现方式。基于此,需要根据我国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新时期的技术方法和形式优化非遗保护与传承,确保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永久传承。
一、非遗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我国在建设发展当中的重要理念,在当前时期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联合国也开始倡导可持续发展,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就可以响应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借助非遗保护和传承创造包容性社会,在促进当代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可以打造安全、和平的中国社会。实际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世界各国的非遗项目较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可以体现国家的建设发展特征。就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其中的珠算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还有其他多样化的非遗项目可以让人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树立科学文明的素养,对于提高环境保护效用也有很大的作用。不同类型的非遗项目具备差异性价值,大多集中在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及文化价值四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祖先的劳动智慧,其在解决现代化发展问题方面也具有较大的作用,可以促使社会边缘回归常态化发展,从而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对于保护人类的现在和未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非遗保护与传承问题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要点就是确性具体的项目评价标准,在对不同的项目进行保护及传承时,要明确项目特点,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发展及繁荣昌盛提供基础保障。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我国的非遗保护与传承虽然产生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旧存在以下问题制约有关工作的开展:
第一,项目评价标准不明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对非物资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及其中蕴含的文化认同重要性及杰出性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需要确保其能够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尤其是在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过程中,要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等特征。但是这些要求缺乏明确的文字表述,在对非遗项目进行评价时难以采取明确的标准体现相应的价值,尤其是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考虑,导致非遗保护和传承受到制约。
第二,实践评价重视不足。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部分区域建设了保护示范基地,还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了认定与培训,但是很少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其进行实践评价。我国目前对于非遗项目的认定大多与旅游业的发展相关,但是在评价文化创意和民众文化趣味等方面还是缺乏专业的评价形式,甚至部分区域忽视了非遗开发利用中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的不利因素,导致很多项目无法得到有效保存。
第三,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大多年龄较大,很多年轻人对于非遗项目的了解程度不足,整体兴趣不佳,导致非遗传承人偏向于老龄化。还有很多非遗传承人被迫外出从事打工生活,导致非遗传承景况不佳,达不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优化措施
1.加大政府主导
非遗保护与传承要求政府部门参与其中,尤其是需要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非遗保护与传承力度。在新时期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结合《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大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以政策保障作为基础,采取行政手段.在国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办法、政策和措施。尤其是需要在这个方面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长期发展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基于此,政府部门要根据我国现代化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及要求拓展非遗保护工作的融资渠道,让社会企业参与其中,还可以组织志愿者加入有关行列,发挥正面舆论作用,做好非遗项目宣传工作,让民众可以正确认识非遗保护与传承。
2.重视社区参与
绝大多数非遗项目都是由群众开发并且传承下来,为各个时期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文明保障。在当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重视社区参与。社区作为一个群体的聚集地,包括人口、设施、文化及地域等不同因素,其大多具备共同的习俗和价值观念,已经成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阵地和场所。我国在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组织社区参与有关项目,尤其是可以组织社区群众学习非遗项目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借此机会加大项目的宣传力度,使其可以融入到社会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如图1:赵树宪老先生作为绒花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会经常组织群众参观和学习,这种方式就可以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度,加强其对于非遗项目的了解,从而达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求。
3.培养专业传承人
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培养专业传承人,使其能够将有关文化和技艺传承下去,确保非遗项目的持续发展。在实现这个目标时,可以将非遗保护及传承与学科发展相互结合,非遗项目作为我国优秀文化宝库的瑰宝,需要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和文化表现方面的独特作用,因此能够将其与学科发展相互融合,在课堂教育中让学生了解相关项目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学校在建设教师队伍时,也能够融入非遗保护与传承,在培养教师的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让教师了解和掌握非遗项目的内容及形式,促使非遗项目可以走进校园活动,这对于加快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步伐及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来说都大有裨益。
4.合理利用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就可以将其应用于非遗保护与传承中,促使非遗项目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加快其发展步伐。在利用数字化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以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以图片、文本、音频及视频等方式对非遗项目内容进行采集、留存和展现,使其能够以多样化的形式被人们所了解。此外,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非遗项目的知识产权,以合理的法律手段对剽窃、冒犯非遗项目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查处,促使非遗数字化知识产权达到有效保护。
结语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非遗保护与传承需要以培养专业的传承人作为基础,政府部门需要参与其中加大主导力度,同时组织社区群众参与其中,学习和掌握非遗项目内容,促进我国文化建设发展,为文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河南农业,2020(06):56-58
[2]钱永平.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J].文化遗产,2018(03):8-14
[3]叢瑞雪.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新西部,2017(22):48-49
[4]仙珠.“德都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7(03):29-35
[5]张毅.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历史使命是推动其可持续发展[J].文化遗产,2016(0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