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思想内核与社会工作价值观辨析

2021-01-10 18:37:10闫敬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摘要:新时代文明实践是我们党为了解决精神文明领域内的种种矛盾而在广大基层社区开展的文明实践活动。在这项实践中,社会工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式,从价值观的角度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社会工作两者之间的价值异同进行了辨析,旨在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框架的构建和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发展。

关键词:文明实践;核心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观

Abstract: The practice of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is a civilized practice carried out by our party in the grassroots communities to solve various contradictions in the field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this practice, social wor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aper,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values between civilized practice and social work in the new era a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s, aiming at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ivilized practice in the new era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social work theory.

Key words: civilized practice; Core values; Social work values.

在2018年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改进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拟在全国县一级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需要依靠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力量。价值是实践的先行者,在这一命题里,用社会工作学科思维的价值层面去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思想内核,有利于社会工作更好的介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

一、文献综述与相关概念界定

(一)文献综述

1.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社会,所以其价值观也是西方社会的产物。马波(2015)认为,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起源于三,一是古希腊的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二是古罗马的重视律法的法制精神;三是基督教文明中平等博爱的精神。这几种价值观念不仅深刻的影响了西方社会,也影响了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关于价值观内容定义包括巴利特关于社会工作基本价值的概括、美国《社会工作教育会议课程方针声明》关于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观的总结、戈登关于社会工作工作价值的归纳、比斯台克关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归纳、泰彻的价值体系、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伦理守则关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概括等。国际社会工作界把社会工作价值观归纳为践行社会公正、强调服务对象个人尊严和价值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真诚待人和守信。

美国全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定义的社会工作的道德准则是包含六点:服务、社会公正、人的尊严与价值、社会关系的重要性、诚实、能力。这六点准则被历代社会工作者所信奉为核心价值。日本社会福祉协会定义了社会工作价值包括:对人的尊重、社会正义、贡献、诚实、专业的力量。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定义中国社会工作者守则包括:(1)热爱社会工作,忠于职守,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满足社会成员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合理要求而努力工作,并不因出身、种族、性别、年龄、信仰、社會经济地位或社会贡献不同而有所区别、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3)为保障包括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在内的人权而努力。注意维护工作对象的隐私和其它应予保密的权利。(4)同工作对象保持密切联系,主动了解他们的需要,切实为之排忧解难。(5)树立正确的服务的目标,以关怀的态度,为工作对象困难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以及其福利要求提供有效的服务。(6)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

2.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文献综述

新时代文明实践在我国现阶段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崭新命题,目前学界对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相关论述都处于起步阶段,而国际对此的研究基本空白。本文通过知网检索有关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相关信息,截止2021年3月初,知网共有相关信息831条,其中期刊549篇,报刊169篇。相关文献的内容也大多集中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构建路径,成功经验,对策研究等方面,而且作者一般为从事行政领域的公职人员,文章发表也集中在报刊期刊里,而有关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社会工作价值相关的文献基本没有。

(1)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路径的内容。郑鹏飞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重点要集中在对中央精神的把握上、整合盘活阵地资源、打造以党员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精准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确保实践成果、强化组织保障上下功夫,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往实里做、往深里走。任挺、刘小琦(2020)认为群众需求和群众满意度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的载体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实现教育大众的目标。因此,应从“人才、教材、制度”等三方面进行探索。夏劲松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一文中同样指出,要充分发挥党员同志在志愿服务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青少年、社区“五老人员”、各行业的专业技术志愿者协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志愿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壮大志愿者队伍。

(2)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和内涵。学界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内涵和发挥作用的领域研究集中于乡村振兴中,李康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面临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提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对于乡村振兴有极大促进作用,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章寿荣和程俊杰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标准化建设:理论本质与实现路径》一文指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理论本质是其对乡村治理的重要作用和人的现代化目标。

(3)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探索。第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下的志愿服务要精确服务需求。龙金明在《突出“三个结合”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提出,志愿服务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群众“点派单”系统,即实行群众点单、中心(所、站)制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四单”项目对接方法,确保志愿服务项目精准落地。第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伍要构成多元。各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载体是志愿者,志愿队伍的形成离不开人才。马钰娜在《志愿者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价值》中认为,人才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关键,志愿者队伍组建需要吸纳各行业的人才。志愿者要通过专业化培养,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和打造特有志愿服务品牌队伍,激发基层群众的精神活力。第三,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要与经济文化发展相契合。仇景瑞在《坚持为民服务强化阵地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一文中提到要将志愿服务常态化推进,把开展志愿服务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战略等相结合。

(二)概念界定

1.文明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文明是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的状态。在这个基础上,裴安平教授认为,“国家”和“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明”是一种社会的品质,是人类主动追求生存状态与生存质量不断改善的内在动力与成果。而我们本文讨论的“文明”则是新时代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内涵范围要小于马、恩所讨论的文明范畴。是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统率,文明实践为载体,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丰富群众精神文化世界,树立文化自信,合力成为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新时代文明实践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活动载体,是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阵地。通过强调实践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完成传播思想理论、宣讲方针政策、培育核心价值、丰富文化生活、推进移风易俗的工作。也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是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思想内核

(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思想内核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意识到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已经成为思想道德领域内的重要任务。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从1979年的改革开放就开始了,一开始的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再到后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提出,体现的是42年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发展之路。

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要“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同样也体现在十九大报告中。报告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强调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无法绕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如何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领域里,针对农村精神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以及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社会主义信仰缺失等主要问题,我们提出了新时代文明實践的伟大构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根本任务和工作内容上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任务是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准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新时代的文明实践,可以解决农村落后的精神文明问题,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文明素质。对全社会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思想内核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综上分析,新时代文明实践是为了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内核与指导思想。所以基于以上论述,社会工作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目标和精神一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的构成部分,而新时代文明实践又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具体行动,那么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分析于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就有了逻辑上的相通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概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鲁恒情(2019)认为,由于社会物质生产力极大发展,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受到经济水平的限制,因此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与时代生产力是分不开的。耿瑞珍(2020)认为,社会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在价值追求上面有共同性,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融进法制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李剑(2018)提出,公民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外在行为规范和提升内在认知两个角度入手。宋志鹏(2017)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模式是要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和群众的红色文化资源,用经济发展成果作为实践途径,把网络媒体作为宣传平台,最后融入进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党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要培育践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分别来讲,处于国家层面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处于社会层面的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处于个人层面的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邹谨、杨柳(2015)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两个主要来源:第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成就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是源于世界文明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雷慧(2013)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起到核心的作用,是因为核心价值观具有统摄性,普遍认同性和相对稳定性等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困境

鲁恒情(2019)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有思想认识不到位,行为取向功利化和价值信仰不坚定等因素。从国际层面上分析,西方外来思想和价值观对我国思想领域的冲击也是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困难的一个因素;另外传统思想里面的无法适应时代却还依旧留存的一些内容,严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也是阻碍核心价值观发展的一大因素。

三、价值相融的探索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思想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相同性,又有不同性。前文在文献综述中提到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起源之一也包括世界文明与其他国家文明成果,所以从起源的相同性来讲,他们都广泛的吸纳了世界文明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容相同性来讲:个人层面均认同接纳尊重、诚实、强调个别化与非批判原则,本质都与诚信、友善一一对应;从社会层面来讲都思慕社会公正,希望实现个人的自由与平等,这一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没有分歧;从国家层面则都崇尚民主,社会和谐。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内容方面和实践主体方面。第一,内容不同性来讲:(1)个人层面没有体现到与爱国有关的内容。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缺失了爱国的内容是因为他们的道德观使然,冯霞(2009)认为西方道德观具有个人利益之上的特点;社会政治观则更强调“自主、自觉、自为”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國情怀”,敬业思想千百年来都深深影响了一代一代的中国人。(2)国家层面没有体现富强。我国的当前主要任务依旧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要求国家必须把“富起来”作为工作重点,而西方的则不涉及国家层面的内容。第二,在实践主体上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均有涉及,每一个层面都有应该具备的价值观点,正是这三个层面的实践,才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整性。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实践主体更多的是个人和社会,基本不涉及国家层面。尽管在价值理念上我们认为西方也注重民主、文明、和谐,和我们国家层面的民主文明和谐基本内涵相差不多,但是这些价值理念在西方则与期望社会公正,自由平等一样,更倾向社会层面流通的价值观。通过分析社会工作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异同点,本文认为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理论来源主要来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两部分,因此我国的价值观主要内容应包括:(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2)接纳和尊重(3)个别化和非评判(4)注重和谐,促进发展。

综上分析,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本价值取向上一致,所以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一方面,社会工作有很强的实践价值。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建设也需要以社会核心价值观为内核,所以用社会工作价值介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具体工作是题中应有之意。

四、结语

当前学界对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价值内核与社会工作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而本文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社会工作的价值视角相联系,从价值层面分析为什么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社会工作的支持,社会工作为什么能够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领域大有可为。想要了解社会工作价值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价值之间的联系,首先需要集中讨论社会工作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然后再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关系,间接找到社工价值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关系。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在理论层面丰富和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相关理论和探索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和推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本土化进程。新时代下的社会工作发展需要契合时代形式,积极的投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探索过程中,发挥社会工作特有的专业优势,从社会工作价值视角下分析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成果,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社会工作专业相融合;在具体实践中丰富完善理论基础和价值体系,用更符合时代国情的价值理念反过来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马钰娜.志愿者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价值[J].现代交际,2021(02): 235-237.

[2]仇景锐.坚持为民服务,强化阵地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J].新长征,2021(03):40-41.

[3]陈佩.裴安平.中国的家庭、私有制、文明、国家和城市的起源[J].大众考古,2019(12):85.

[4]耿瑞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20,33(06):1-6.

[5]郑鹏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调研与思考——以日照市为例[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0(09):45-48.

[6]任挺,刘小琦.关于文明实践试点工作的几点思考[N].咸阳日报,2020 -12-14(A03).

[7]夏劲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探索与思考[N].马鞍山日报,2019 -12-30(003).

[8]李康.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面临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20.

[9]章寿荣,程俊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标准化建设:理论本质与实现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20(03):42-45.

[10]龙金明.突出“三个结合”,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N].团结报,2021-03-05(006).

[11]鲁恒情.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浙江大学,2019.

[12]夏劲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探索与思考[N].马鞍山日报,2019 -12-30(003).

作者简介

闫敬涛(1999.08-),男,汉族,内蒙古赤峰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社会工作系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理论导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5:41:30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35:46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43:04
弘扬“核心价值观”及文化馆惠民工作的真实案例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08:03
依托“班集体特色项目”平台,强化基层党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28:26
校园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
企业导报(2016年13期)2016-07-19 18: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