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与风险防范

2021-01-10 15:39:47白永爱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风险防范金融危机

白永爱

摘要:中国的制造业目前依然处在重要发展阶段,但是,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制造业构成了影响。本文首先对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制造业;风险防范

制造业在当前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较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制造业面临一定的挑战。加强对金融危机相关影响的研究,并制定风险防范策略,是很多中国制造业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一)中国制造业缺乏有效的产业升级

目前,一些国内的制造业企业在探索产业升级途径的过程中,缺乏对金融危机相关影响的总结,未能对高污染和高排放企业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导致低端出口企业无法得到有效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局限性无法获得准确认知,难以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一些制造业企业虽然具备产业升级的愿望,但对于技术创新的具体行为认知水平较差,未能实现对有利政策的应用,导致与产业升级相关的各项信贷政策难以得到合理应用,无法在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方面发挥作用,也使得制造业企业难以在产业整合的过程中,顺利的实现产业升级。一些制造业企业虽然进行了金融危机相关影响的分析,但对于产业升级相关政策的研究不够充分,未能对外贸政策的导向性价值具备足够关注,导致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环境无法得到相应的优化,难以在公平竞争的模式下,实现对金融危机负面影响的有效应对。一些制造业企业在探索产业升级的主要路径过程中,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形式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金融危机巨大破坏力的关注,导致并购等方案的制定缺乏足够的合理性,难以在产生升级策略制定的过程中,实现对有价值机构的及时并购,也使得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无法得到充分把控。一些制造业企业缺乏对技术培训性质工作的调整,缺乏对制造业行业竞争环境的全面研究,导致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战略无法得到更高水平的设计,不利于金融危机的有效应对。

(二)中国制造业市场转型质量较差

部分中国制造业在市场转型的过程中,对于外向型模式的局限缺乏科学的研究,导致制造业对于出口性质工作的依赖程度较高,无法在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过程中,凭借固有市场维持市场销量。一些中国制造业在探索市场转型策略过程中,对于发达国家的各方面影响缺乏充分研究,未能对欧美经济衰退的客观现实具备足够的了解,导致市场需求依然降幅较大,难以在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一些市场转型方案的设计对于新型市场的开发缺乏足够重视,虽然进行了国内市场份额的提升,但对于外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关注度不足,导致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得到解决。部分制造业企业对于国内市场的考察不够详细,缺乏对国内市场开发手段合理性的分析,导致国内的市场网络无法具备足够的完整性,难以在明确市场操作准则的情况下,实现对国内市场规律的科学把控,也使得制造业企业在市场转型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应对复杂竞争局面的考验。一些市场转型策略的制定对于内外市场环境的差异缺乏完整的总结,未能对制造业企业的基础性工作进行定位的合理调整,导致企业的优势无法得到凸显,难以保证对潜力市场形成有效开发,无法显现出市场转型的突出价值。

(三)制造业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

国内的制造业产业结构多年来保持粗放式发展态势,存在很多不合理问题,虽然国内制造业的总体产生较多,但在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导致国内的制造业普遍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无法在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过程中,实现对资产资源过度消耗问题的有效控制。从国内各区域的制造业产业结构设置情况来看,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占比较高,且存在能耗过多的问题,因此,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需要支出的成本总量偏大。一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设计工作对于原材料价格的变化趋势缺乏充分总结,未能结合产品成本和售价等信息,制定国际竞争力因素的管控策略,导致劳动力成本的控制举措无法得到相应的改进,也使得产品难以在产业结构的改革过程中具备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影响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质量

在中国制造业企业探索应对金融危机的最新路径过程中,一定要将产业升级作为主要工作加以定位,尤其要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突出价值加以分析,使产业升级的有利影响可以得到充分显现,并保证高污染与高排放等落后产能可以得到有效的淘汰。一定要加强对低端产业特征的考察,尤其要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局限性加以总结,根据金融危机下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情况,制定低端出口产业的调整策略,确保各类技术创新活动的突出价值得到显现。在探索产业升级的具体路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产业升级所需条件的研究,并保证各种类型的优惠政策可以得到充分使用,为外资外贸政策的高质量设定提供帮助。要加强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产业生和情况的关注,并对自主创新性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确保出口导向性政策的优势得到体现,以便可以在营造出公平竞争环境的情况下,充分满足金融危机的应对需要,并保证产业升级可以在优化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作用。在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并购工作的重视,充分结合制造业企业的规模特征,制定兼并收购的具体方案,使各种类型的产业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调整,为制造业产业升级举措的改良提供有利支持。要加强对技术培训等工作的研究,尤其要对产业升级所需的各类基础条件进行全面完整的分析,保证制造业企业内部的竞争局面可以得到高水平的构建,为制造业企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不利影响提供帮助。

(二)提高中国制造业市场转型质量

中国制造业市场转型方案的设计需要对外向型模式的局限具备足够了解,尤其要对出口性质工作的占比情况进行精准研究,使影响企业发展的各项元素得到明确,保证制造业的市场转型战略可以凸显出自身优势。要加强对企业当前产品销售情况的研究,对过度依赖外部市场的风险进行总结,使应对金融危机的各类策略可以得到合理设定,保证市场转型方案具备更加突出的价值。一定要加强对发达国家市场特征的研究,尤其要对经济危机背景下,欧美经济衰退的客观状况具备足够了解,确保制造业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为市场转型的顺利推进创造有利条件。市场转型方案的设计需要加强对国内市场的关注,尤其要对内销份额进行相应的提升,借此摆脱对外部市场的过高依赖。要加强对外部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结合其市场潜力特点,制定市场开发手段的创新方案,使市场转型战略可以更加顺利的推进。要加强对市场网络完整性的考察,尤其要对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差异加以总结,以便可以在精准掌握市场规律的情况下,精准制定各类发展策略,使制造业企业的突出优势得到明确,保证可以在潜力市场的开发过程中取得理想成效。

(三)提高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中国制造业在探索应对金融危机的各类方案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产业结构特征的研究分析,尤其要对调整产业结构所具备的多方面价值进行总结,使国内的产业优势可以得到充分显现,并保证可以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制定制造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策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产品技术研发相关情况的考察,结合品牌战略的特征,制定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具体改革方案,并保证各类型的资源消耗问题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應对。在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策略过程中,还需要对轻加工企业和高耗能产业的特征具备足够了解,尤其要对劳动力成本普遍上涨的背景条件具备足够关注,使金融危机在应对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产业结构的创新调整,并保证中国制造业可以凭借产业结构的创新调整,更好适应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各方面冲击。

结论

实现对金融危机相关影响的有效应对,是保证中国制造业在新时期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因此,对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带来的具体影响加以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策略,对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总体发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海云,聂飞.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空心化效应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04):83-96.

[2]贺梅,王燕梅.危机冲击能否倒逼中国制造业产品质量提升——基于行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差异的分析[J].经济评论,2019(02):17-33.

[3]尹伟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出口服务化水平测度研究[J].当代财经,2020(06):114-125.

[4]刘明,赵彦云.基于投入要素的中国制造业省域空间溢出效应:测度与实证[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8,37(01):122-134.

猜你喜欢
风险防范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走向信仰危机何以可能——对“后金融危机时代”资本主义财产权异化与信仰虚无的考察
银行金融理财风险研究与对策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8:57:00
信用证软条款的成因及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8:49:54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关系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及其控制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12:15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59:38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学术论坛(2016年5期)2016-05-17 05:44:42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对外经贸(2014年5期)2014-02-27 13:55:57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