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美教育陶冶学生情操

2021-01-10 15:10蔡清儿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52期

蔡清儿

摘  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诉诸人的听觉,打动人的内心,使人获得各种美的感受,所谓“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未能得到很好的实施。所以,作为审美教育重要施行者的音乐教师,必须充分借助美的形式,创造学习音乐的兴趣。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以此提高对“美”的认识,从而强化音乐审美教育功能,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教学内容美;教学方式美;教学形态美;教学环境美

在审美教育诸多手段中,音乐艺术具有独特和强有力的感染力,这是为古今中外教育家所公认的。《乐记》中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这个意义上看,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个很普遍又令人担忧的现象,不少青少年,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较差,通过音乐教育进行审美教育,从而提高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的更是少之又少,出现以上的情况,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是由于教学内容上的不足。教材中大多数是中外经典名作,作品的背景和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相对较远,因此与歌词贴近现实生活、旋律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相比,青少年对中外经典名作的欣赏缺乏一种理性的共鸣。

二是由于教学理念和方式的陈旧。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让音乐教育变得枯燥乏味,使学生丧失了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是由于教学功能取向上的偏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强化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必须借助美的形式,才能够较好地将学生与音乐拉近,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如何做到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再现教学环境的“美”

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一节音乐课可以让学生放松身心,舒缓紧张的学习气氛,而美好的教学环境也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首先,营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可以在音乐室墙上悬挂一些音乐艺术家的图片或风景图片,增强视觉效果。其次,营造良好的听觉环境。音乐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聆听。所以,良好的听觉环境是音乐教学的关键所在,从学生踏入音乐教室开始,,就要唤起他们的审美注意。课前十分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轻松活跃的歌舞曲表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音乐安排的科学性和精巧设计,做到有起有伏,有松有驰,利用精彩的铺垫和精巧的连接环节不断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让学生始终沉浸在音乐审美的享受之中。

二、展现教学内容的“美”

音乐教材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选择有较高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能唤起学生的美感。除了教材上的作品外,可另外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表达学生内心情感,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久而久之,就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比如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先确定专题:如中国民歌专题,介绍不同地区民歌的不同特色,了解民歌中的不同体裁形式、基本特征;再如中国优秀名曲专题,欣赏《春江花月夜》《梁祝》《二泉映月》等一批优秀作品;有条件的话,也可向学生介绍外国优秀歌剧、舞剧专题和爵士乐、影视音乐、流行乐专题,或把名曲改编成流行曲的作品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在欣赏中对比、分析同一旋律的不同演绎方式,将自己对不同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融入作品的分析、讲解中,带领学生去发现美、体验美,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体现教学方式的“美”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能产生动人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但并不是每一首好的音乐作品都能让学生感动和接受。特别是有较深层次内涵的外国交响乐曲作品,由于阅历和情感积累的不足,学生较难接受,此时,教学方式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即将知识美化,让枯燥的知识穿上感情色彩的外衣,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便于接受的效果。

(一)充分将幻灯、录相、多媒体课件甚至flash等电教视听手段应用于音乐教育,从视觉上增进愉悦,以新奇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二)大胆采用音乐剧、舞台表演等形式,将表演与创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增进对作品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三)借助文学的手段描绘音乐气氛或意境,通过文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意境和主题的认知,增强对作品的共鸣,升华学生的情感。

四、实现教学形态的“美”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是审美的主要施行者,通过音乐作品这一媒介,向受教者进行熏染、陶冶,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美化心灵,提高修养。一种美好的教学形态,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与接受。

首先是教师的教学仪态,包括仪容、服饰、表情、姿态、手势、举止等。作为一名“美的使者”,要充分展现教师的审美修养,给学生以优美感和高雅感。

其次是教学语言。口头语言要发音标准,口齿清晰,声调适中,充满感情色彩,富于感染力。同时,要恰当运用其它表现方式,比如现场演唱、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通过表演讓学生对音乐产生向往与兴趣。

最后是教学气质。一个音乐教师的优秀教学气质来源于其心理品质及知识基础,来源于其良好的审美修养,来源于其对生活和音乐的深厚感情。

总之,借助美的形式进行音乐审美教育,老师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展现美,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欣赏美,这对于加强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功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整体素质,必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敬谱.中国音乐教育》.

[2] 王安国,吴斌.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3] 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小学音乐教育》.

(作者单位:汕头市澄海区汇璟中学,广东  汕头  5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