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涛
摘 要:企业成本管理作为影响企业发展战略计划部署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已经引起了企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对于发展规模正处在扩大阶段的中小企业来说,必须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构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成本控制体系,才能在有效增强企业风险规避能力的前提下,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据有利位置。所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该以自身发展战略为依托,深入分析和探讨成本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企业发展战略,调整优化成本控制策略,提高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企业发展;战略部署;企业管理
引言: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成本控制难题,不仅对企业规模的扩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且也是造成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整体成本迅速攀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埋下了隐患。对此,企业必须在构建完善企业管理计划时,优化和解决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加大企业经营成本控制工作的力度,才能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利益。
一、企业管理成本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1.企业管理成本
企业管理成本也就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成本代价。由于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必须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才能确保经营管理计划落实到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中。针对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成本管理与管理成本内容混淆的现象,企业管理层必须认识到成本管理是企业为了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等核心目标采取的一种管理活动。管理成本则主要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以及资源消耗过程中所形成的成本。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经营管理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必须将管理成本的控制纳入到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优化和控制企业制定实施的各种策略,从而達到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成本控制水平的目的。通过对当前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成本工作现状的分析发现,大多数企业在管理成本控制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过度注重总支出控制的情况,并未按照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成本收入与支出控制制度,最终导致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成本管理工作不均匀的情况,浪费了大量的管理资源,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2.企业发展的影响
企业在分析管理成本对企业自身发展产生的影响时,必须明确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对企业在市场中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产生的积极影响。由于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仅涉及到了各种复杂成本项目,同时还涉及到了常规性的运营状态以及产品生产阶段产生的成本。在进入管理阶段后,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综合性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避免因为管理成本控制环节出现问题,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计划落实到的效果。经过深入调查发现,管理成本实践经验丰富且管理制度严格的企业,其在管理内容上也更加地细化。企业日常管理成本,不仅影响着企业战略发展计划部署的效果,还帮助企业明确了管理成本与企业战略发展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提高了两者的互补性,为企业管理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如果企业在战略计划部署阶段,战略安排方面出现了问题,虽然会导致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发生经营风险,但是随着管理成本工作的开展,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对管理成本细节内容的细化,促进企业管理资源使用效果的有效提升,帮助企业规避经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明确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方向。
二、战略成本管理特点
1.注重企业长远规划
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保证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长期保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不仅需要企业进行长期的投入,同时还要求企业不能只是局限于短期经营利益。严格按照顾客满意度为经营与管理导向的原则和要求,建立长期成本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企业成本管理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弥补传统成本管理工作中遇到的过度追求短期利润的问题,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2.融合企业市场顾客
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以企业经营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为基础,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由于此类信息主要以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条件为主,因此,这种封闭性相对较强的信息,往往因为不具前瞻性与全面性,影响企业长期战略部署和实施的效果。作为现代企业来说,在开展战略成本管理工作时,必须对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进行整体的分析和研究,明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优势以及可能面对的竞争,站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上,充分尊重顾客提出的多样化服务需求,才能在确保企业成本管理战略顺利实施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具有较强竞争性
战略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在提升企业市场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基础上,确保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落到实处,发挥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因为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所以企业必须通过实施成本管理策略的方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4.战略成本管理贯穿于整个过程
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以企业会计分析结果做出相应的假设,然后将管理过程划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三个阶段。由于这种分阶段管理方式,并未将成本管理与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导致企业成本管理出现了严重的脱节情况,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成本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了促进企业竞争优势有效提升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成本管理工作的力度,才能在有效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控制协调性的同时,确保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战略管理成本控制目标分析
大多数企业制定和实施的战略计划都属于阶段性的发展规划,因此,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战略计划,通过设置与发展战略相对应的阶段性管理成本控制目标的方式,推动企业战略方案的实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阶段性管理目标的设置主要是以企业近期内外部环境现状为依据,该目标的设定离不开确切且详实信息资料的支持。再加上阶段性管理目标与长远性目标相比不仅更加合理,而且有助于企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地予以调整和优化,提高了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水平。作为现代企业来说,在设计阶段性成本管理控制目标时,必须以企业战略计划、宏观环境分析结果为依据,明确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的方向,分析和掌握企业内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策略落实到实处。如果站在管理成本控制层面分析的话,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管理成本控制的目标,分解各个主要部门的职能,要求各部门准确执行成本管理控制的目标。企业在从整体目标向部门目标分解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将战略计划纳入到企业目标决策设置体系中,在企业战略目标确定后,将战略目标进一步细化并分解至各个部门,利用其形成的具有针对性的部门战略目标,避免企业因为经营发展目标偏离战略方向,影响企业的管理成本控制的准确性,提高企业战略目标实行的效果。
四、战略视角下管理成本支出制度分析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发展战略的内容,制定提高管理成本控制水平的措施和方法,由企业管理者按照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实施相应的决策。支出制度方向的确立应该与企业管理成本方向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确保企业在战略发展视角下,准确应用管理成本的制度,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确定企业管理成本的方向,为后续管理制度的调整和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制定了抢占产品营销市场的战略后,必须将企业管理成本的支出方向,定位为产品营销管理,并在后期制度建设和实施的过程中,要求企业营销部门适当地提高企业在营销策划、决策等各个方面的成本支出。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加大新技术引入投入的力度,构建完整的企业营销策划方案,才能在明确企业制度实施方向的前提下,确保管理成本制度落实到实处,提高管理成本支出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此外,企业在制定和实施管理成本支出制度时,应该将精细化制度的建设作为首要目标,通过构建明确、详细制度的方式,准确无误地记录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相关支出的方向和用途,以便于企业管理者及时地进行监督查证,保证了企业管理成本支出的合理性,促进了企业管理成本控制水平和能力的有效提升。企业在制定管理成本支出制度时,必须以企业现有发展战略为基础,构建明确的制度思路,给予企业管理成本支出制度实施相应的指导,确保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这就要求企业在确定制度实施思路时,应该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执行计划,明确企业管理成本支出制度的框架,根据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战略框架,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清晰制度思路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制度条款编制的准确性,为企业管理成本支出制度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提出了技术革新的发展战略后,则应该围绕技术研发,完成管理成本支出、技术成果转化管理成本支出制度的建设,并在明确影响企业管理成本执行效果的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前提下,构建完整的制度框架,才能在突出企业成本控制重点与管理成本控制流程的基础上,形成倾斜且明确的制度思路,确保企业管理成本支出规范有序的执行。
五、战略视角下管理成本内容分析
第一,决策成本。企业管理成本主要指的是决策成本、控制成本、责任成本等几方面内容。决策成本指的是企业管理层制定出企业发展决策后,由该决策制定或实施所产生的成本。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最能够体现企业自身优势的方案,而方案选择和决策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也就是企业的管理成本。如果站在管理成本本质的角度分析的话,这部分管理成本的核心也就是企业管理成本中常说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选择的合理性与否则直接确定了企业管理成本的大小。因此企业在制定和实施相关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机会成本对企业管理成本产生的影响,保证管理决策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促进企业管理成本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第二,控制成本。所谓成本控制也就是企业必须在确定管理方案后,落实相关管理方案所花费的成本。这部分成本的支出,必须是在企业确定管理方案后,根据管理成本支出控制的流程,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设置明确的管理任务和管理目标,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预算指标或标准成本,开展管理成本的相关工作,保证管理成本的目标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由于标准成本、预算指标等是企业控制成本支出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所以企业必须紧紧围绕标准成本、预算指标等控制成本的核心,编制企业预算成本,为企业控制成本提供准确且合理的支出依据,提高企业管理成本运用的效率。第三,责任成本。责任成本主要指的是企业管理层在其权责范围内开展相关业务时产生的成本。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在考核各部门业务执行情况时,不但要做好各部门收入情况的考核工作,而且还应将责任成本花费纳入其中,严格按照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详细划分责任成本的归属,才能达到有效提升考核结果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目的。由于企业责任成本主要是以企业管理人员考核为主,因此该管理成本对成本的可控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以企业在进行管理层的考核工作时,必须明确划分管理层的权责,为考核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提供依据。
六、管理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1.推行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策略的实施,促进了企业运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策略时,必须将管理成本同步纳入到全面预算的范围内,合理运用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策略,控制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成本,从而达到有效压缩企业经营管理总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空间的目的。如果站在战略角度分析的话,企业战略计划、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是全面预算编制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内容。只有企业管理者合理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策略,推动企业管理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才能在满足企业战略发展要求的基础上,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彻底消除管理成本变化对发展战略落实产生的影响,促进企业成本控制水平和能力的有效提升。
2.精细化管理技术
精细化管理技术作为一种现代企业常用的管理技术之一,该技术主要是通过精细、明确分工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中各种不确定性发生的概率,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完成,减少管理工作量,从而达到有效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目的。现代企业引入精细化管理技术,改善和优化企业现有管理状态,企业的管理成本控制水平也随之提高。因为精细化分工离不开完善配套制度、考核、细则的支持,精细化管理技术在企业管理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所以前期工作量较大对企业规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现代企业来说,应该充分利用精细化管理技术引入在制度、细则优化方面提供的契机,将企业发展战略融入到管理成本控制体系中,保证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的合理性,推动企业管理成本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
七、结束语
综上,现代企业在开展管理成本控制工作时,必须充分重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入分析影响管理成本控制工作高效开展的内外部因素。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构建完善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市场调查与信息反馈过程中,管理成本策略应用的力度,要求各部门在管理成本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中做好协调沟通的工作,调动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管理成本控制工作,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樊延江.基于发展战略视角下的企业管理成本研究[J].中国市场,2020(31):74-75.
[2]罗欣.基于企业發展战略的成本控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3):71-72.
[3]陶龙.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J].时代金融,2016(26):105-106.
[4]李和平.浅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J].广东建材,2013,29(12): 76-78.
[5]王霞.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实践[J].财会学习,2021(26):107-109.
[6]袁野.发展战略视角下的企业管理成本分析[J].经济管理文摘,2021(0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