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院军
摘 要: 《兽医基础》是养殖专业的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会理论不能实践,等于纸上谈兵。在当前《兽医基础》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的讲授当作教学的一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断。虽然希望与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交流,但往往在课堂上没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由于学校没有实验经费投入,《兽医基础》教学无实验室,无实验器材,无实验材料,严重影响着《兽医基础》课的教学。本文着重阐述了提高《兽医基础》教学效果的几项措施,从而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兽医基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兽医基础》 教学改革 措施
《兽医基础》课是养殖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这门课掌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学习。所以,我们必须想一些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尽量使学生掌握住这些知识。
1.《兽医基础》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的讲授当作教学的一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断。虽然希望与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交流,但往往在课堂上没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
其次,《兽医基础》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是《兽医基础》的基本研究方法。而大多数学校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原本可以很生动的内容显得枯燥、无趣。由于学校没有实验经费投入,《兽医基础》教学无实验室,无实验器材,无实验材料,严重影响着《兽医基础》的教学。
另外,教学评价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往往只注重定量评价,注重分数,忽视了除分数以外诸多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品德、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及能力等等,教师只从考试成绩上对学生进行人为的划等、分类和排队,强调评价的管理功能。这样一来,教学评价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概念不能很好的理解,对术语、词汇的记忆和使用能力也较差,势必会挫伤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为使学生掌握好疾病防治方面的知识,我在教授《兽医基础》这门课时采取了如下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2.提高《兽医基础》教学效果的几项措施
2.1创设情景,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学习理论,坚持探索与实验,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积累了一些心得。在我看来,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最首要的是要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兽医基础》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一旦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萌生问题意识。学生对兽医基础课感兴趣与否也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总是老一套,“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兽医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創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为什么”“怎么样”的探索中学到知识,得到发展。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千遍一律,千人一面”的感觉,让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录像、投影、挂图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出趣味横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去认识和接受新知。如讲到血型的知识时,我首先创设教学情境,播放关于人类血型奥秘的视频,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人的血液还要分型”,“分型有什么作用”等等问题,大家看过之后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然后,老师简明扼要地加以点评和讲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就比单纯理论讲授的效果好得多。由此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萌生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2采取多样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
2.2.1学案教学法对于理论较强的内容如“药物的基本知识”“基本的病理变化”等,须学生记准记牢,我采用学案教学法,先以填空的形式罗列知识点,使学知识形成条理,再以判断、选择等形式加以巩固加深。
2.2.2实行探究式教学探究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教师应该加强探究式教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愿意探究的问题材料作为新课题,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以图片、文本文件为载体,以教师引导、学生讲解、自主讨论和辩论等为主要学习方式。
2.2.3病例教学法对于易混难懂的一些内容,如畜禽常见疾病的诊治,我采用了病例教学,先描述病例再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如我先描述这样的病例“一天下午,某畜主带一耕牛到一兽医站看病,该牛背腰拱起,常以后肢蹴踢肚腹,呆立,不时回顾后腹部,反刍和嗳气停止,腹围急鼓胀,左肷部显著突出。经询问,该牛早晨饲喂了大量苜蓿。学生经思考,判断出该牛是由于食入大量豆科牧草引起的瘤胃鼓气。接着我引导学生如何治疗,学生会想到应进行瘤胃穿刺。
2.3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兽医基础》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和《解剖》、《饲料》有密切的联系。如讲授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时,我首先让学生复习解剖中的尿的形成过程,肾脏生成尿包括两个过程,即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作用。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理解这类药物的作用原理。在讲饱潲病时,先让学生回忆叶菜类饲料的营养特点,再提醒学生该类饲料存放不当易诱发家畜硝酸盐中毒,造成家畜组织细胞缺氧,学生很快了解该病病因。
2.4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兽医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会理论不能实践,等于纸上谈兵。学生大多为成年人,他们都从事着养殖行业,我鼓励他们要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当中。
实践证明上述措施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他们养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玉生、付伟龙主编,动物生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薛瑞辰、李佩国、刘娜主编,动物生理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3]李鉴轩主编,家畜生理学,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
[4]何炎武主编,家畜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李永村主编,比较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