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企协同育人是现代高职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青岛工学院开设的第一批专科专业,在青岛市拥有和我校一样情况的同类院校多达七八所,而按整个专业建设群来说,我校专科专业也发展较为缓慢,至今在电子信息类里也仅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整个专业一直在稳定招生,为了能够整合学校资源和各本科学院的优势资源为专科学院所用,本院一直以信息学院、机电学院、经管学院、外语学院、基础学院展开密切合作和对接,并和这些二级学院下属的本科专业进行传帮带的师资共享以及教学资源共享,但是依然无法完全摆脱本科的影子。
随着2019年的百万大扩招,我院专科的招生人数也突破了历史极值,从计算机到会计乃至于外语专业都能够在招录上取得不错的成绩,专科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校企接轨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然而,企业市场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基本都是从零开始进行发展,即便是企业从业人员的缺口提供给我们良好的学生就业契机,但也同时成为制约我校专科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青岛工学院航空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从成立之初便立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通过积极与企业机构对接合作,校企共同搭建育人平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体系,编制指导书,共建实训等方式,为青岛乃至山东地区计算机应用市场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本文以航空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紧扣企业需求,以培养有知识、有素养、有技术、有忠诚、有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经过反复的探讨制定了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涉及到校企协同育人的方方面面,例如学生选拔机制、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程开发、师资选拔培养、师生激勵措施、实训基地规划方案、项目运行质量监督机制等等,这些机制体制的建立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整个教学采用项目引领、案例导入、工作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做融为一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交流讨论、动手实践等方式掌握知识、练就技能、感受规范、理解标准。此外,每年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举办校级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等级考试,并选拔优秀人才参加校级技能大赛训练,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重构人才培养“新”方案。正确认识“1”与“X”的逻辑关系,以补充、强化、提升、拓展为指导,加强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重构“1”与“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学校根据公布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在分析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转化为1—2门专业(核心)课程,或若干教学模块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部分需要进一步强化的内容以专项培训的形式开展教学。迄今已完成知识点拆分、关键工作环节和工作技能的整理工作,完成3门“课证融通”课程标准,首批试点的1个证书已将证书培训课程融入教学。同时,完善“X”证书与专业课程的兑换机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X”证书学分,鼓励学生考取证书。
二、校企协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校企双方的反复调研,了解到企业对于大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大数据分析师或者助理分析师这些职位上,在这一基础上,由企业负责提供技术设备、参考资料,校企双方共同搭建了基于泰迪在线学习平台+泰迪课程两个维度的卓越课程体系,该套课程体系下设多个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包括多门课程内容。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每门课程内容具有详细的教学方案,具体包括课程描述、检查清单、课程内容、实操工作表、课程相关信息和课程考核6个方面。在课程描述中,主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用具、教学时长、理实占比等进行了具体的描述;检查清单则是对本门课所需的教学设备、工具软件、教具和其他辅助设备进行了介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课程相关信息里面的教学视频、部署手册、原始数据采集等辅助材料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对于实训课程,有具体的实操工作表保证实践内容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课程结束,教师需要通过课程考核考察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上这套卓越课程体系,可以精准有效地保证本专业的育人质量。同时,为了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胜任复杂多样性的工作,我们在专业课程体系搭建的过程中开设了专业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对项目必修课程的巩固和提升,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通过对选修课程进行学习,能够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升综合素养,为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持续助力。
三、校企协同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
为了进一步打造专兼结合“新”团队。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一支能够准确把握“1+X”证书制度定位、深入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做好专业教学整体设计、满足新技术新技能培训要求的教学创新团队。学校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师资提升行动,重点涉及“X”证书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教学能力提升,提高教师“课证融通”课程开发能力和技能水平。积极组织教师参加“X”证书师资培训。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航空学院先后派出四位教师到企业进行线上的师资培训基地参加了系统化的培训,整个培训历时1个月。同时,积极引进培训评价组织培训教师或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优化培训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专兼结合的新团队,全面提高专业师资团队的教学与培训能力。培训内容涉及泰迪公司的企业文化、教学教法、Excel数据分析、PowerBI数据分析、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Python机器学习实战、TensorFlow2深度学习实战、Python中文自然语言处理基础与实战等模块,每个模块均由广州泰迪企业的培训师进行直播或者录播授课,并有专门时间进行线上直播答疑,培训结束后,参训老师只有通过了理论考试和每个模块的实操考试,获得了项目认证,成为一名合格的1+x大数据分析项目教师。在每次培训过程中,总成绩名列前茅的教师可以参加更高层级的培训,即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的卓越师资培训,通过卓越培训的教师可以作为广州泰迪企业培训师对当地经销商进行售后技术培训。在这一系列及其严苛的培训考核过程中,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得以深化、实践动手能力得以加强,教师的个人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合作过程中,广州泰迪会每年向项目教师提供新技术、新产品的培训机会,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时效性。同时,企业会根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向学校提供资料,组织项目教师对教材和授课内容进行修改,编制新的教材、教学大纲、实训作业指导书及其他培训材料,在这过程中,教师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总的来说,在校企共建育人平台的基础上,企业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培训机会和企业实践机会,并定期派驻企业专家到校授课,现场指导实训,大力提升了项目教师的育人水平和综合素养,促进了航空学院高水平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为航空学院的专业建设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校企协同共建高水平实训基地
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基础上,由学校参与投资、企业投入设备,最终建成了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生产为一体的实习培训基地。整个基地兼具项目学生培养、项目师资培训、企业售后培训3个功能,从校内外实习实训升级改造方面,在积极探索培训基地建设“新”路径。根据“X”证书技能培训要求,在学校现有的“国家—省—校”三级培训基地的基础上,计划完成1-2个校内实训基地(实验中心)升级改造,用于“X”证书技能训练。例如根据信息学院数据分析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为基础,以技能培训需要,在建成泰迪数据分析实训室、网络数据分析室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基础上,完成实训室机房软硬件改造,全面升级服务器、远程控制、远程考试全程监控系统升级,满足大数据分析师培训考核要求。此外,企业会随着技术的发展不定期对我校的设施设备进行更新,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训练和市场同步,提高了学生实习就业的适应性。為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广州泰迪项目组将会每年对基地运营状况进行审核评估,以保证院校在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工具设备、信息配置、师资团队、教学质量、学生情况等各方面均能做出特色,做出亮点,为企业培养出有知识、有素养、有技术、有忠诚、有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校企协同培养的毕业生,理论功底好、技能水平高,有着较高的企业忠诚度和职业素养,容易获得合作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作为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五、强化协同完善试点改革保障层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发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统筹指导、组织协调功能,明确工作职责,压实工作责任,抓好时间节点,采用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督查,确保试点工作按计划开展。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部门年度绩效考核重要指标,与日常教学科研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表彰,确保试点工作与学院发展同向而行。
三是落实经费保障。对于划拨的奖补资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对学院近两年投入的资金,充分高效的用于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造,提升后的实践教学资源均可用于校内外学生“X”证书技能培训考核。
四是制定并完善相关就业政策。“1+X”证书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就业政策,要做到一端链接教育,一端链接就业,兼具人才评价和促进就业的双重功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例如,将1+X证书制度纳入国家技能提升计划,给予认可1+X证书的企业优惠补贴,建立初、中、高级证书与企业评价及待遇兑现的衔接关系,建立持证与招聘、用人制度结合的关系,探索以“X”证书学分作为新员工入职的能力评价标准等。
六是制定面向行业企业的激励政策。制定包括减税免税、发放技能培训补贴等在内的配套政策,提高企业参与度,与专科院校共建命运共同体;调动行业组织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势,发挥行业指导和专家咨询作用,对“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出建议;企业主动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建立工程师学院、协同创新中心、产品研发中试基地等,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支持帮助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利用场所、资源与评价组织协同实施教学和培训。
参考文献:
[1] 赵亮.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践与思考——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4.
[2]李虔,卢威,尹兴敬.1+X证书制度:进展,问题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2).
[3]邓子云.1+X证书制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5):7.
[4]李寿冰,高艳芳,杨兴芳.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的现状与对策[J].2021(2020-20):20-24.
作者简介:
谢飞帆,1988年6月生,男,汉族,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在读研究生,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主任,国家级中级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分析、网络安全。
基金项目:2020年3月,青岛工学院董事长科研资助基金项目“泛在学习环境下以技能大赛为导向的职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项目编号: 2020JY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