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锡日资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及促进政策研究

2021-01-10 00:43李丽朱和平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智能制造创新发展

李丽 朱和平

摘要:无锡市以工业经济作为主体经济,是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随着跨国投资理念的不断深入,无锡这块沃土吸引了大批日本企业家来华投资,其中无锡日资企业又以智能制造领域为新工业经济革命中的重要战场。目前,无锡市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变和发展尚处于不成熟阶段。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在锡日资智能制造企业为样本对其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出目前无锡日资智能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无锡如何把握机会结合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与日本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友好互动,促进无锡日资企业未来在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的产业转型优化、提升区域竞争力提供思路。

关键词:智能制造;区域竞争力;日资智能制造企业;创新发展

一、研究背景

2018年,“无锡东京智能制造合作恳谈会”在日本东京举行。在本次会议中,无锡经贸代表团与日本商界人士进行了友好交流,共议合作,以达到促进无锡日本共同顺应智能制造发展新潮流,开拓高层次大范围的合作空间和领域,共享合作成果的目的。2020年无锡日本召开“无锡日本产业链对接合作大会”,大会以“创新融合,共赢未来”为主题,旨在树立后疫情时期危机意识,把握发展机遇,加强区域产业链合作,将”日资高地”推向新的历史高度。会上发布了《无锡市日本产业合作研究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无锡与日本在智能制造方面发展方向不谋而合,为双方进一步加深产业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2021年 ,“RCEP背景下的中国(无锡)与日本经贸合作”于4月1日召开,双方就新背景下无锡与日本在经贸合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1]。随着RCEP的签署,无锡与日本将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与持续性深化合作,共同为智能制造等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在锡日资智能制造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无锡市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与日本在相关产业领域的友好合作与交流也踏上了新台阶。无锡将以智能车间建设、智能装备的研发制造、智能制造的支撑体系建设为发展重点,充分发挥本市优势,将无锡创新力与日本“工匠精神”相结合,指引在锡日资制造企业实施智能改造,全力推进智能制造工作。

为全面掌握各环节在锡日资智能制造企业的分布情况及发展状况,我们对重点日资制造企业进行了调研,选取了无锡各地区的100家日资制造企业作为样本,并从中筛选出重点智能制造型企业,涵盖了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装备、智能管理等环节。根据调研结果,总结无锡市日资智能制造型企业的现状如下。

(一)行业分布范围广

从抽样的100家日资企业中可以看出,涉及智能制造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汽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行业,数量规模占比高达29%,其中包括新材料、电池制造、新能源开发、通信设备、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等众多上下游行业,在新一轮无锡市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后续将有很大可能性衍生出更多日资智能制造新行业。作为著名的中国“日资高地”,无锡已经成功发展为日企在华投资最重要的城市之一,1200余家日资企业入驻无锡。截至2021年,日本在无锡共投资项目高达1255个,贡献了约171.3亿美元的投资总额。其中,智能制造业作为双方看中的种子型企业,在企业总体中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3]。目前,仅无锡高新区便聚集了众多日资企业,其中52家隶属于世界500强日资智能制造跨国公司落户无锡高新区,投资总额累计高达110亿美元,这些企业在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等智能化转型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发展生态圈,对无锡本地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

无锡坚持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导方向,且很早便持续关注在锡日资制造企业的智能化的发展状况。通过对日本本土先进智能化技术的学习与引进,无锡市各个领域的日资制造企业在不断的发展改革中积累了丰富的智能化升级改造的经验,在集成电路、大数据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搭建了稳固的基础,培养了数个智能机床研发制造企业,成功研制出一批配备高端智能技术的装备与产品。其中,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在无锡高新区稳步发展,截止到2018年无锡松下能源公司已经拥有42条生产线,要生产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经过20年的发展,无锡松下能源有限公司在发展水平、规模和经济效益上实现了全方位的提升。至2021年,无锡松下能源有限公司的累计投资和年产值均已达到30亿元左右,成为无锡新能源产业的在創新与智能化发展过程中的领军型企业。未来松下集团与无锡高新区的友好合作将持续下去,双方将在智能化新技术的应用和碳中和事业上持续加大研发和生产力度,以迈向更深的领域[4]。

(三)投资总额占比大

无锡凭借地处长三角地理几何中心的优秀地理位置,对吸引日资企业有着天然的优势。截止2019年底,日本在无锡投资项目数总计超出1200个,无锡成为长三角知名的“日资高地”从行业分布来看,日企在无锡投资的项目主要分布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等四大制造领域。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智能化相关领域的企业投资总额为31.4亿美元,所占比重高达20.6%,仅次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此外,日资战略性新兴智能化企业利用日资比例为42.8%,位于港资企业和韩资企业之间,主要投资产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5]。

三、在锡日资智能制造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在与日本的合作过程中,在锡日资智能制造企业保持着稳中有进的发展步调,现阶段无锡日资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推进企业智能化发展升级是一项长期的举措,与日本及韩国智能制造企业相比,无锡市日资智能制造企业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整体水平有等提升

目前,无锡市日资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仍处于低水平的状态。虽然日资智能制造企业在无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在全行业内智能制造型企业的发展存在步调不一致的问题,即中小企业在规模、资本、技术等各个层面均远落后于大企业,无法充分发挥智能制造的共振效应。从生产要素看,无锡日资智能制造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 ,缺乏核心技术支持。因此,原材料的成本状况和市场销售需求的波动对无锡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影响极大。

无锡日资高端智能制造企业在自主研发创新上的投入依旧不足、关键技术尚未发展成熟,缺乏科技型龙头企业,导致核心技术欠缺、研发能力不强等系列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部分日资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以跟随模仿作为自身发展的基调,从而忽视了对于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过分强调企业短期变现能力,忽视技术累积与发展的重要性。另外很多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与能力限制,无法承受创新研发高投入、高风险以及变现时间未知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三)缺乏高端人才

目前,无锡日资智能制造企业对国外技术依赖性高,自身在创新、吸收等方面相对不足,且由于无锡高校资源匮乏、人才流失问题显著,技术性领军人才不足成为在锡日资智能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虽然无锡与日本已多次达成友好合作,部分在锡日资企业已经实现了设备智能化,但核心技术人才和研发投入的缺乏,导致无锡市日资智能制造企业对于智能技术的掌握与吸收仍存在缺口[6]。

(四)面临周边城市的竞争压力

近年来,无锡周边的城市如常州、苏州、南京等城市的重点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上都有很大程度的进步。典型的有常州的机器人、苏州的智能装备、南京的轨道交通住装备均发展迅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链,无疑给无锡日资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四、无锡日资智能制造企业发展的建议

在无锡日资智能制造企业未来的创新体系转型升级过程中,离不开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教育四个体系的共同发展,它们在推动无锡市日资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政府加强政策支持

在无锡日资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只有创新才能带来重大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从而在未来制造业发展中抢占龙头地位。因此,无锡市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日企智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优质政府服务,在税收、贷款、市场监管和政策扶持上对各类日资智能制造企业做到公平公正,一視同仁。鼓励企业积极进行产业转型,打造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培育创新性人才等[7]。

(二)大企业带动小企业

企业的持续性经营是推动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动力之一,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并积极创新,是推动智能制造的落地和发展的基础。早期进入无锡且软硬实力雄厚的大型日资企业具有天然的优势,可率先深入发展智能制造。 但在整个智能制造系统中,中小企业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将中小企业融入于智能制造网络内,汇聚大中小全产业链力量,将推动整个无锡日资智能制造工业系统乃至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重视创新与平台开发

除了政府和企业自身的拉动外,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对于无锡市日资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建立智能制造网络服务平台来完善无锡日资智能制造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出面向全无锡日资智能制造企业服务平台[9]。其次要建设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建现代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中心、新能源应用控制中心等服务中心,各大日资制造企业可借助该平台提升本企业核心技术创新力与竞争力[8]。不断强化信息化应用服务。日资企业可利用本平台及时咨询有关业务平台维护或运营等的关键技术问题,达到迅速解决企业在营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目的。

(四)重视人才培养

技术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筑牢人才培养基础,是无锡市日资智能制造企业进行创新、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可借助无锡高校、大型智能制造企业的科研基础,逐步在无锡建立人才培训和实习基地,派发科研人员积极深入现场进行制造工艺和技术的探索教学。加强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将无锡市人才培养和储备与综合人才引进计划相结合,重点关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和制造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

在未来将智能制造作为无锡与日本产业合作、经贸交往的重点领域,充分发挥无锡市与日本各自优势、对接彼此需求,将日本在产品制造、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层面的优势与无锡在产业基础、政策环境、应用推广层面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推动两地经贸产业深入合作,携手踏入“智造时代”。此外,把加强协同创新作为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点,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深化合作,在联盟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建设等方面加强联动,共同应对智能化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构建合作共赢的创新共同体[10]。

参考文献:

[1]王滨华, 陈晓男, 王璠. 智能制造产业和无锡发展策略研究[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6(10):4.

[2]许夕青,and 葛和平.长三角智能制造集聚的影响机制与发展路径究[J].经济问题 ,2021:89-96.

[3]赵政原.日本在东南亚的海外产业园区投资建设模式[J].亚太经济,2021,(05):62-69

[4]许夕青,葛和平.长三角智能制造集聚的影响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2021,(12):89-96.

[5]陈景华,陈姚,陈敏敏.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37(12):108-126.

本文是2021年度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招标课题(双循环创新型政策研发重点项目WXSK21-ZY-05)):借力于中日韩小循环推动无锡重点产业链创新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是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110295065Z):后疫情时期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供应链中断风险与治理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丽(1999.5),女,江南大学商学院会计学专业19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产业链和供应链管理;朱和平(1964.4),江南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问题。

猜你喜欢
智能制造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