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春 黄唯婷
摘要:互联网时代给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既提供了机会,也提供了挑战。本章主要以易班网络平台为例,探讨了如何运用网络有效地开展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并构建了基于易班网络平台高校网络心理教育新模型,为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新的发展途径。但是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一定的不足,需要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心理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快捷高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易班;网络;大学生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获取和传播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互联网极大丰富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人际交往、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情绪状态,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与挑战。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势而为,寻找出互联网与高校心理健康契合的有效的教育模式,从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互联网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便捷、开放、高效、实用、共享等特点很好地满足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要,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互联网也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
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截至2021年6月,我國网民规模达到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1.6%,而受疫情的影响,网民对在线教育的需求量持续上升,目前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到了3.25亿,而我国网民群众中,学生的占比为21.0%。可见,大学生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的主要受众人群。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如熬夜通宵、网络依赖、网络成瘾、情感压抑等。据调查,31.7%的大学生偶尔会因为上网而逃课缺勤,40.63%的大学生会经常熬夜上网,75%的大学生为了上网而放弃日常活动。可见,网络已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二)对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传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表现形式主要为:课堂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面对面心理咨询、线下心理讲座、心理活动等,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受到固定的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而且开展的形式过于单一、枯燥,大学生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他们的积极性不高,无法满足其实际的心理需求。在互联网新时代下,大学生更愿意在互联网上自由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健康知识、完成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评等。由此可见,互联网对传统的高效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发展。
(三)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覆盖面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搭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心理健康知识,参加线上测评、心理咨询等形式来解决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极大地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覆盖面。
(四)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有显著效果
在传统观念里,大学生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误解,并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这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有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愿意与辅导员或心理老师沟通,给心理危机的干预与管理带来了挑战。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为心理教育创造了平等的交流环境,学生可以在网络中坦陈自己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工作者在沟通互动中,能够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
三、目前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一)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不足
在理论研究层面,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集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评数据处理等方面,对整体理论的构建、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的探索还需进一步的整合和加强。而在实践层面,目前并没有具体或典型的相关案例指导,一些高校只注重治疗少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问题。这些高校缺乏理论和实践研究,未能正确认识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5]。
(二)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不佳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对于网站的建设和完善还停留在初期阶段,对于人员的安排、网站的内容、模块的设计、维护、更新不到位,对于平台上大数据生成的大学生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后续并没有进行分析、追踪和反馈,导致其流于形式建档。可见,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不佳。
(三)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短缺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和相关工作者普遍短缺,许多高校达不到国家基本的配备标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不高,大多由思想政治老师兼职,其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限,无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展开针对性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素养,还需要具备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而这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开展的难度。
(四)网络信息真实性难以确认
网络的错综复杂会给大学生造成思想上的迷茫,互联网的隐匿性可以促使大学生敢于表达真实的想法,于是他们出现了一定的随心所欲,甚至是发表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言论,在对于心理咨询上存在随意暴露隐私或编造离奇故事,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无法实地考察,对信息真假难以辨别,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易班网络平台的优势
目前,互联网上相关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站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系统的理论支持,容易误导部分大学生。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功能完善的、团队管理优秀的心理健康管理平台,科学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因互联网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心理问题,而易班网络平台满足了当前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易班”是大学生的实名互动平台,是一个集教育教学、文化娱乐、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互动社区,目前已经成为了全国教育系统的知名文化品牌。
(一)大学生使用人数多
目前的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多以心理健康网站为主,如果学生没有登录网站,心理健康的宣传便难以传递,这样易使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处于被动,不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而目前易班网络平台在各大高校大力推广,易班已成为在校大学生使用最多的APP之一,因此借助易班平台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每位学生及时接收到相关的信息,让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主动性。
(二)功能丰富多样
易班网络平台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平台提供了论坛、SNS、博客、微博等各类应用,并支持网页、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形式的访问。易班聚集了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易班是思想政治教育、处理大学生日常事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网络平台。此外,高校能依据各自需求自由开发插件,让大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生活。
因此,易班是高校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平台。高校依据自身特点,通过易班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咨询、心理评估、心理宣传等心理服务,有效帮助大学生解决各类心理问题,助力其健康成长。
五、易班网络平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通过易班网络平台建立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型模式,举办多姿多彩的心理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自我指导、自主发展的网络资源。通过适时推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或公开课,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心理咨询、心理讨论、心理测评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教学氛围。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者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动态及时地录入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变化,建立基于易班的个人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从而实现基于易班网络平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一)创建专业技术复合型的心理教育服务团队
互联网环境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工作者有扎实的心理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同时又必须掌握娴熟的网络技能,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易班网络平台上出现的问题。为此,必须组建一个专业技术复合型、有创新意识的新型心理教育管理团队,并积极探索网络时代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特色与新模式。
构建校园—院系—班级—寝室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团队人员应包含各院系负责学校工作党委书记、各院系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各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易班工作站管理技术人员。在加强心理教育和辅导工作的同时,要广泛开展有关易班建设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有意识地将网络技术应用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二)建立易班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
基于易班网络平台建立与学生心理教育知识相关的宣传栏,面向大学生的自身心理特点,在学业成才、环境应对、人际关系、交友交往、求职择业、性格发展和心态调整等方面,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心理知识美文、心理影片、心理演讲录像、微动画等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掌握心理教育基础知识,学会自我调适、自我疗愈等心理基本技能,培养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
(三)建立易班心理测评系统板块
在易班网络平台建立心理测试评价系统,大学生通过该系统进行专业的心理测试测评,可以客观直接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人际关系、情绪状态等心理健康状况,有意识地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工作者还可以通过易班后台系统动态的监测学生心理健康,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和筛查挑选出特别关注的重点群体,及时开展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
(四)建立易班平台心理咨询窗口
建立基于易班心理咨询窗口,采取即时咨询与预约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平台服务队伍进行内部分工合作,通过排班的形式进行师生之间一对一、一对多的即时咨询模式,也可以让学生通过预约的形式,随时随地预约自己想要咨询的心理老师。网络心理咨询的匿名性、虚拟性的特点让大学生可以敞开心扉地描述自己的心理问题,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者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境况,更好地帮助他们处理心理问题。网络心理咨询为大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了灵便的解决途径,更科学地实现了心理问题的保密性与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五)建立易班心理健康互助讨论区
建立易班心理健康互助讨论区,学生以匿名的形式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感悟,这不仅能拓宽同学之间的交流空间,而且便于心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学生在互助中提高自助能力,寻求自我完善和成长,达到助人助己,共同成长的目的。
(六)建立个人易班心理档案
依靠易班网络平台,建立大学生动态网络心理监测系统,将学生在易班网络平台所做的心理测评、心理咨询、浏览信息、发表的评论等动态地记录到大学生心理成长个人档案,这让心理健康教育者能及时了解关心学生情况,为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六、结语
总之,通过对基于易班平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可以看出,网络平台虽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渠道,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它只能作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无法彻底取代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各高校有必要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使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CNNIC.2021年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
[2]姜巧玲. 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中南大学,2012.
【项目基金】:2021年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工作研究课题:《基于易班平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與实践》(课题编号:xsgz202104)
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基于评价体系构建的高校易班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1JDSZ3035),2020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协同理论视域下提升高校易班思政教育参与度研究》(课题编号2020GXSZ09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春雨(1993.5-),男,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黄唯婷(2001.2-),女,汉族,广东梅州人,本科在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数据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