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党百年的重要时期,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更多的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深入思考如何有效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红色经典进行传承和发扬,以不同的方式对其实现保护,通过构建立体化、直观化和便捷化的学习方式不断提升红色文化对年轻一代的教育性。系统性地介绍当前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结合红色文化传播发展中的不足、红色文化与数字化碰撞的优势性,详细讨论在提升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过程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研究
引言
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对于许多具有历史性和经典性的文化传承与传播都形成了极大的革新,更好的突出了時代发展的适应性和对优秀文化的纪念性。在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过程当中,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更有利于打破其传统的传播限制性,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更乐于利用网络资源的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对红色文化进行数字化处理能够更好地保证其传播的受众覆盖面,对于整个社会与青年的主流思想能够形成积极健康的引导,也确保了对红色历史的铭记与学习。
一、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在当前社会信息传播与交流的过程当中,数字化与网络化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趋势之一,与传统的口口相传和纸媒技术相比,数字化的手段,在信息传播的高效性、便捷性和广泛性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也是一种更被民众所接受的传播模式。数字化的技术和许多行业之间都能够形成交融和碰撞,特别是在红色文化的传播过程当中能够形成更好的传播载体,对许多经典的历史事件进行回顾和探究,以崭新的展播方式带给参观者不一样的体验感受,是当前社会对于正能量和红色文化的思想引导更加积极。
二、红色文化发展传播中的不足
(一)资源保护性弱
受到时间和技术条件的影响,在原有许多红色文化的资源保护上面仍存在着很多不足,特别是对于一些旧书籍、旧遗址的复原建设,历史事件的采访记录等未能形成较好的保留,导致了许多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发生了流失现象,对于充分还原和补充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许多红色资源的挖掘与保护都需要通过实地探访和政府支持的方式才能得到更好的保留,但目前仅有一些较为知名的革命老地会对红色文化形成系列性的保护,在其他地区存在着文化挖掘与资源保护意识较弱的现象。另外,红色文化的包涵范畴十分广泛,在对其进行保护的过程当中不能只局限于一些自然环境下形成的红色遗址,红色歌曲、笔记信件、遗物遗迹等都应该纳入资源保护的范畴当中,使红色文化的资源数据库建立更加丰富充实。
(二)宣传方式单一
在过去,民众对于红色文化的学习意愿不够强烈,这也和相关的信息传播渠道、方式过于单一有很大关系,单纯的参观与讲解能够留下的印象过于粗浅,不利于广泛宣传爱国情绪和对历史事件的纪念。在传统的红色文化交流传播过程当中,主要依靠报刊媒体、旅游参观的方式开展,忽略了线上的重要渠道,也使得地理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性无法得到有效破除[2]。网络渠道目前是社会进行广泛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且在传播过程当中可以以视频、音频、VR等不同的方式来提升互动和沉浸效果,在进行红色文化传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资源类型选择对应的宣传方式,将红色文化学习转变为真正融入到社会和民众日常生活当中的一种惯性教育,着力突出对历史文化的自信和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三)文化创新滞后
红色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面向于国内和年轻一代的教育工作,而应当树立更大的格局观念打造在世界上享有知名度的红色文化点,使历史事迹、革命伟人等都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目前我国在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而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列宁故居、林肯公园等都是其相关革命文化的重要创新发展,也是世界较为知名的历史遗迹参观点。目前国内有许多红色文化景点在打造力度和内涵挖掘上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必须要积极转变思维,正确认识到共产党革命对中国和世界发展带来的影响性,更加重视对革命文物进行文化发展链路构建,使其能够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实现快速传播。
三、数字化发展与红色文化传播的碰撞
(一)强调文化保护
数字化技术对于许多历史信息都能够形成较好的复原与保护,而通过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也能够更好地以分类存储的方式帮助研究人员加深对红色资源与文化内涵的挖掘,既是红色文化传播的良好路径与平台,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影响之下的必然趋势之一。根据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指导文件,构建红色文化的传播融媒体渠道、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革命文物进行复原等都属于对红色文化的重要保护方式,特别是对于一些保护程度偏低、流失性更大的红色文化而言,数字化的处理方式能够赋予其新的生命,而通过光电技术融合使红色文物能够“活起来”,这对其广泛传播和备份保护都具有深远意义。
(二)转变资源类型
对传统的红色资源传播与保留方式进行积极转变是数字化探究过程当中的重要方向,摒除了传统纸媒带来的传播限制性影响,以更加快速地展播和转发方式使红色文化的资源类型得到了丰富。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在传统技术上无法得到较好表现的历史信息与相关事件,这对于红色文化资源与内涵的挖掘更为深远[3]。如在红军四渡赤水的相关案例当中,只能通过讲解和旧物展示的方式进行想象和体会,而数字化的展播则可以较好地进行还原,真正地将场景转变为在赤水边进行斗争的过程,从声音、环境和紧迫性上都形成了高度模拟,更有利于加深红色文化的学习与体验。
(三)提升传播效率
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效率以指数化的方式不断增长,将红色文化的传播和网络传媒搭载在一起更有利于提升其影响性和效率性。在一些优秀的红色资源数据化处理后,更有利于充分利用民众力量,使其成为经典且优秀的红色文化转发传播的一环,对于加深红色教育的影响力和深刻性具有积极影响。针对一些碎片化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数字整合的方式能够对其形成更为有效地利用,这对于资源融合、拓宽转发渠道、实现全媒体传播等都具有重要影响,也能够促使更多的青少年主动了解红色文化的相关信息,不断提升对社会正能量的引导和对红色文化的积极学习。
四、提升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一)综合学科技术
在对红色文化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过程当中会涉及多种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包括了计算机、数字媒体、网络信息等,特别是对于不同类型的红色文化,在数字化转换的过程当中所选择的方法也有很大差异,必须要重视对相关人员技术联系性的提升和思维多样性的优化,确保红色文化能够更好地利用数字化载体实现广泛传播[4]。由于目前国内的许多红色文化都以历史、自然景点的方式存在,特别是对于一些遗迹和旧物必须要采用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的方式才能够选用对应的数字化技术进行处理和传播,要求相关的专家学者必须要提升红色文化数字处理的真实性和资料的全面性。除常见的固定红色景点和相关文化外,还需要及时对一些老兵、亲属等的回忆进行交谈录音和视频拍摄等,确保红色文化和相关的资料能够得到更好的保留,利用不同方面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收集整合。
(二)数字修复再现
受到原有技术条件的限制,许多红色文化和遗物遗迹都出现了损坏现象,需要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对其进行修复处理后才能进行再现与传播。许多旧照片、视频等都采用了数字修复的方式进行有效还原,包括了在1949年开国庆典上录制的第一次阅兵视频,对画面和音频都进行了还原处理,在数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够清晰地看到领导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激情澎湃的场景。将这些旧址资料进行数字化的修复处理后也能更好地进行保存和复制,有效规避了单一保存方式而带来的红色文化资源流失现象,特别是对于一些亲笔信件、旧书籍等都可以通过摄影的方式对其进行保留[5]。针对一些存在损坏性的历史遗迹,技术人员也可通过三维建模软件修复的方式还原其初始样貌,通过视频展播和实地对比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体会战争的残酷和历史的艰辛,在红色文化的传播教育意义上实现了很大提升。
(三)数字展示传播
在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之下,人们接受新资讯与新信息的方法主要通过各移动终端设备来掌握,这些信息都是通过数字化处理后实现爆炸式的传播。针对经典的红色文化,将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后更有利于提升初中覆盖面和传播效率,给传统的红色文化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形式。在许多红色纪念馆中,为更好地还原历史信息,都会采用全息投影或巨幕展示的方式播放相关的记录视频,其中以立体化和3D化的方式带动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感官的联动,使红色文化的展示传播触动性和吸引力得到了更好地提高[6]。如在延安纪念馆中就有对应的红色文化展出,通过数字化处理的方式对残酷的战争进行还原,利用声光电等方式实现沉浸式的展播,其中还包含了一些具有互动性的文化项目,对于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四)数据库的联网
在艰苦卓绝的历史斗争过程当中,中国共产党的足迹踏遍了祖国山河,在如今许多不同的省市地区都遗留了大量的红色历史遗迹和文化。为更好地还原历史情景、充分了解先辈们的革命斗争经历,建立统一的红色文化数据库成为了实现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针对专家们实地调研考察和修复处理后的相关视频、音频和图像信息,可以根据历史的时间发展顺序性和分布空间的地域特点对其进行归类整理,在不断收集与丰富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建立属于我党奋斗历程的资源数据库,不仅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党史、知礼明义的过程中也有深远影响[7]。红色资源库的建立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而数字化的存储方式也更有利于对其进行修正和传播,在不断扩充的数据库发展当中,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历史发展的铭记和对红色文化的赓续。
(五)创意产品研发
对于红色文化相关创意产品的研发是扩大影响力、提升传播性和延续教育意义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其研究过程当中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细节化的还原与丰富能够更好地调动年轻人参与传播和学习[8]。如在系列性红秀演出《延安延安》中,借助了空间转换、声光模拟等不同的方式向观众展出了红军在穿越雪山、收集情报、大生产运动、学生运动等不同场景下的奋斗历程,能够更好地更好地通过演出带给观众沉浸式的投入体验,对于相关历史情境的还原和触动性更为突出。另外,在不同地区推出的红色文创产品、红色旅游景点、红色研学活动等都较好地应用了数字化技术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播和发扬,较好地和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等形成了融合,也使得国内的红色学习风潮可选性更加多样化,为更多想要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受众提供了更具创造性的形式。
(六)提升文化影响
红色文化不仅对于国内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世界领域内许多经典的革命事件和革命人物也享有較高知名度,如伟大的长征事件等。为更好地实现文化输出和高效传播,在对红色文化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过程当中也要积极展开反向思考,从有利于其传播发展的路径和关键点进行溯源,确保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和影响力得到更好的提升[9]。如在湖南地区既属于毛泽东的故居遗址,也可以以此作为许多知名历史事件的串联,通过数字化展出的方式对其场景进行轮换更替,顺延出具有线索性和连贯性的红色事件回顾,感受其工作、战斗和劳动的不同过程,使参观者能够更好地感知到红色文化带来的内心触动和重要意义。在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过程当中必须要将眼光建立在更具全局性的传播链条中,这与我国目前的大国形象、文化自信和文化输出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是软实力不断提升的重要象征。
五、结束语
数字化的传媒技术是目前最为主流和受众覆盖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在红色文化进行创新与保护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重视对数字化技术的有效应用,通过将红色文化与计算机、网络传媒等多学科形成有效结合,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修复再现与传播展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多渠道传播带来了积极影响,有利于打破时间空间带来的限制性,使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得到了更好的开发,不断提升红色文化自信和影响力,真正实现对红色荣光的赓续传承。
参考文献
[1]付小颖,王志立.视觉重构:数字化传媒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困境与突破[J].新闻爱好者,2020(7):113-113.
[2]包宜超,付松聚.地方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路径研究——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J].声屏世界,2018(04):61-66.
[3]吴果中,聂素丽.论新媒体语境下红色文化传播网络的建构[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05):100-101.
[4]周琪,张珊.论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境遇与创新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2):37-44.
[5]王艳梅.湘南红色文化在数字媒体艺术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新闻研究导刊,2020(01):113-113.
[6]马璇.运用融媒体创新红色文化资源传播方式调查——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J].新西部,2020(09):61-66.
[7]吴太宇.网络空间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100-101.
[8]龙宇.文化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05):37-44.
[9]张从海.“互联网+”时代红色渡江文化资源数字化利用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9(12):113-113.
[10]李爱娟.基于网络创新环境的沂蒙红色文化传播及路径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12(06):61-66.
作者简介:梁辉(1969-),女,汉族,黑龙江省讷河市人,现任职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方式: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编021008。
项目编号:1、“呼伦贝尔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与研究中心”XSXJY202003。
2、呼院字【2021】100號,第八届教研课题立项JYZD2021014《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研究》
作者简介
梁辉(1969-),女,汉族,黑龙江省讷河市人,现任职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编号:1、“呼伦贝尔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与研究中心”XSXJY202003。
2、呼院字【2021】100号,第八届教研课题立项JYZD2021014《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