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
单纯靠技术手段堆砌戏剧冲突推动剧情,显然少了对生活和环境的呈现与刻画;而这种呈现与刻画对于影视,乃至整个艺术而言,属于真正的软件,是内功
我前些天,跟着电视机前的收视大军一起看了《两个人的世界》。演技——郭京飞、王珞丹、邵汶、秦焰、朱茵 、郑毓芝 、徐松子、梁大维……这些人支撑的主演团队,每个人都表现得恰如其分,绝对说得过去。影像——镜头流畅,虽然技法不够新、不够炫,但用来表现主人公在上海这样的都市打拼生活,也谈不上“土”,算中规中矩吧。服、道、化——没有太明显争议,都还算吻合情景和人物设定,又一个“说得过去”。宣传——网络搜索方面显示的热议度稍差一些,不过这不等于看的人少,倒还算是正常。
几个方面叠加,按说一部剧集怎么也能到75分上下,不过豆瓣上竟然暂时还没见到打分。更关键的是,一演到双方家长对子女婚姻的分歧,或孩子上学后夫妻二人的教育冲突,我竟然没了看下去的勇气——软硬件都不差,料堆得太多了,甚至有些用料过猛,人物性格呈现上不一致,显得假,看出了 “凑”和人为的痕迹。
前不久刚收官的热剧《突围》,也会带给观众类似的困惑。《突围》的演员阵容在国产剧中近乎一流,影像水准比《两个人的世界》还要好一些,但进入后半部,主人公的脑子都处于非常状态,靳东饰演的“齐本安”既然能在总公司的宣传口点头哈腰多年,面对强势的对手,起码的迂回调查能力还是应该具备的,怎么忽然就变得比耿乐饰演的“牛俊杰”还“刚性”十足?如果说闫妮扮演的“石红杏”,人物身上过于突兀的“傻劲儿”(有点儿彻底违反生活逻辑)是为了突显编导强加的“女性式的痴情与信赖”,那么“齐本安”一上任就进入的“锋芒毕露”状态,实在是有些反常和智慧不足了。
热剧堆明星、堆演技派,剧情堆细节……这似乎已开始成为近几年的“制作时尚”。堆明星是为了拼发行、拼广告吸纳力,只要资金使用上能合理调配,这点大家可以理解。堆演技派是为了攒口碑,也是为了剧集质量考虑,这更是电视剧拍摄的王道。但剧集制作堆细节,这就需要分情况看了。如果符合生活逻辑、剧情发展逻辑,那就属于很好的技术操作;如果不符合生活逻辑,放到剧中情境又显得过于突然、草率,那效果上就会适得其反了。这样的情况,我们似乎经常碰到。
比如近期热播的《不惑之旅》,陈建斌、梅婷、涂松岩、刘威葳、于明加……这样一个兼具热度和实力的主演阵容,在同一部戏里赶上真是不容易。陈建斌、刘威葳、梅婷都有各自稳定的观众群,涂松岩、于明加又都处于各自最好的创作时段。硬件堆积得足够好。可是细节呢?涂松岩饰演的“冯春生”,陪同许文广饰演的老板岳父“卓之楠”去视察工地,工人竟然在脚手架和高层建筑之间,像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那样跳跃,结果脚手架倒下砸伤人,这种人为痕迹,无论是从观众还是从剧中老板的角度审视,都太明显,也太反常。但剧中“卓之楠”表现得浑然不觉,这就有点低估观众的观剧智商了。还有刘威葳饰演的“王忆如”,介于疯与不疯之间的处理,固然可以营造戏剧冲突,但这种冲突,以及周围相关角色无奈下表现出的“蠢萌”,只会加重观众的挑剔。
“戏不够,情来凑”,或是主人公“苦得不能再苦”“憨到不能再憨”……这些曾经都是中文电视剧乃至整个东亚电视剧百试不爽的制胜法宝。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播放平台的日益多元、电视剧主力观众群年龄的持续下探,过往的老套路也确实到了升级换代的节点。那种多年前从欧美舶来的“电视剧的核心收视群体都是家庭主妇”的认识,或许需要我们今天再重新调查、审视。况且,即便今天中国电视剧的主力收视群体依然是所谓的家庭主妇,但是别忘了,在中国,家庭主妇同时是社会和职场的中坚力量,由于她们日常所承受的社会与家庭的双重责任,她们所拥有的经验和智慧,在许多时候都超过了同龄男性,这也直接影响到了这一群体对剧集智力含量的期望值与苛求度,所以热播剧要想赢得口碑,光靠软硬件的堆砌是遠远不够的。
任何戏剧冲突,在背后支撑它们的,是编、导、演对人性的认知,单纯靠技术手段堆砌戏剧冲突推动剧情,显然少了对生活和环境的呈现与刻画;而这种呈现与刻画对于影视,乃至整个艺术而言,都属于真正的软件,是内功。一部经得起观众挑剔的剧集,绝对少不了它们。
诗人,作家,文化批评家。
生于1967年,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居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