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谁能留住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国有企业的发展也高度依赖高素质的人才。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推进,为人才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环境,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水平不断提高。但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现象也十分普遍,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如何正确认识人才流失现象,避免人才流失带来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风险管理
国有企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力量。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外资企业的进入,企业之间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给予人才的待遇和福利较高,用人机制更加灵活。由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难以匹配民营企业的条件,导致大量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尤其是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类人才。统计数据显示,国有企业40岁以下的流失的人才占大学生毕业生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人才流失不仅给国有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管理成本、人力资源重置成本,同时也容易给留下的员工带来恐慌情绪,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现象,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
一、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涌现。人才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培训让人才感觉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如果企业员工长期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不能得到技能和知识的提升,人才就容易流失。跨国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培训工作,经常拿出员工工资总额的4%-20%用于员工培训投入。为此,国有企业要重视人才培训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和管理制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鼓励员工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自学、再教育等途径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强化个人职业道德,提升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加大人力资源投入,为人才提供自身技能的机会,满足人才学习发展的需求。国有企业根据现有人力资源的状况和岗位技能的实际要求,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聘请行业专家到企业进行讲座培训,也可以选派员工到高等院校进行深造,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让人才不必跳槽就可以不断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减少了人才流失的可能性,有利于使员工更加稳定地在岗位上进行工作。
二、健全绩效和薪酬考核体系
科学的、规范的人才绩效考核体系有助于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企业更好的留住人才。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相对保守和落后,过多地考虑员工的资历、学历和职称,忽视了人才的实际表现和工作业绩。例如以工龄长短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必然造成一些工作時间段、业务能力强的员工收入低,打击了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失去了在企业继续工作的兴趣。这种制度缺乏灵活性,难以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和作用,导致人才不断流失。为此,国有企业要摒弃“唯资历论”和“论资排辈”的思想,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于绩效考评相关指标的确定,必须要能够使之得到量化,这样才能够通过考核评分使员工绩效更加清晰而准确地呈现出来。薪酬激励是留住优秀员工的主要措施,大多数人才跳槽是为了谋取更好的薪酬待遇。因此,国有企业要将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有机融合起来,不断提高优秀员工的薪酬水平。一方面,国有企业要加大物质激励力度,引入竞争性薪酬,对绩效考核突出的员工进行较高的薪酬激励;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精神层面的激励。对绩效考核优秀的员工提供职务晋升、先进表扬、工作轮调等激励措施,从而降低人才的流失。
三、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实践证明,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加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所形成的宝贵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长期在先进企业文化的熏陶中,员工会和企业产生相同的价值观,会表现得更有进取心和使命感,心情也更为愉悦,更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因此,国有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经营特点,提炼出企业文化的内涵,形成标语和口号。通过宣传和推广,让企业文化融入到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中,在企业内部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充满人情味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潜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一个有着良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并不是冷冰冰和高高在上的,而是充满温情的。国有企业领导要用感情留住员工,要了解员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对员工的心理变化给予重视,设身处地从员工的角度出发,积极帮助员工解决困难,形成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良好局面。在这种企业氛围中有利于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员工会更为主动地投入工作岗位。
四、加强人才流失的控制和管理
市场经济下,人才流动是必然的现象。不管采取何种措施,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象并不会消失。国有企业要做好人才流失的控制和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才流失带来的成本损失。一是建立储备人才计划。国有企业要对人才流失有充分的准备,做好人才储备工作。确保某项关键技术不会只被一两个人独占,当出现重要岗位上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流失时,可以迅速进行人员递补,避免出现人才流失带来的工作混乱等问题。二是重视与核心员工的离职面谈。企业领导通过与离职员工面谈,可以详细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一方面通过说服,帮助员工更全面地认识问题,最大限度挽留员工。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管理制度中的弊端,从而进行调整和改进,构建完善的用人环境。三是协调内部员工情绪。一位员工的离职可以给周边的同事带来恐慌情绪。企业应对其他员工在情绪方面进行安抚,将人才流失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后,制定违约金。引入违约金这一带有惩罚性质的制度,不仅可以有效规避员工任意跳槽的情况出现,而且还可以将其补充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中,能够有效地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针对违约金的制定,员工离职所导致的人力资源成本负荷相匹配,同时还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综合这些因素具体确定违约金的标准额度。
总之,人才是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流失给国有企业人才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国有企业要充分重视人才流失问题,通过加强培训、健全考核体系、完善企业文化、加强人才流失管理等途径,将人才流失的影响降到最低,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提质增效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7):78-80
[2]王佃勇,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探析[J],中国市场,2021(7):89-92
[3]安世文,企业员工流失的影响因由与对策分析[J],管理科技,2019 (3) : 77-79
作者简介
魏旭东(1964.8-),男,山东省兖州市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