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柯十大代码对《第三极》的解读

2021-01-10 03:38代雯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23期
关键词:第三极符号学纪录片

【摘要】央视2015年推出的国际化大型纪录片《第三极》,以西藏美丽的风景和高原人民活动轨迹为中心,讲述了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揭开了青藏高原神秘的面纱,全片通过40个不同的故事展示了生命之韧和生命之美,反映藏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与保留以及人与自然之间令人惊讶的平衡。《第三极》中囊括了丰富的“艾柯十大代码”符号信息,在能指信息下参与表意,所指《第三极》表达的深层含义。本文基于影视符号学“艾柯十大代码”的基础上对纪录片《第三极》进行分析与解读。

【关键词】《第三极》;艾柯十大代码;符号学;纪录片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獻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3.077

在地球上除了南极和北极,还有第三极——西藏。纪录片《第三极》共有六集,时长276分钟,每集46分钟左右,分别是:《生命之伴》《一方热土》《高原之歌》《上善之水》《大山儿女》《高原相遇》,每一集言简意赅的小标题都是对这一集故事最好的概括。《第三极》是央视首次在青藏高原的大手笔制作,以西藏高原少数民族特色为主题贯穿全片,围绕生命与自然、人性与信仰进行纪录片式故事的讲述,不仅如此,影片还通过高原人民的善良,小心翼翼的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对西藏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赋予了不同的生命意义。一方面,展示高原人民的坚韧与朴素,即使在海拔5千米的高原,人们在挑战生存环境的极限的同时,利用环境饲养动物、种植农作物,在荒原开垦出了一片绿洲,把生活过成了诗。另一方面,时代进步带来的文化冲击,在打破高原净土寂静的同时,又大幅度保留原汁原味的高原情愫,现在,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原始深林延续传统生活,而生活与生存的矛盾日增凸显,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又将何去何从?影片传递出生命的美好,是人性的启发,本文通过“艾柯十大代码”将《第三极》表达的所指思想解读的更简单明了。

1. “艾柯十大代码”阐释

1964年法国学者麦茨发表《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问世。从电影理论史的角度来看,电影符号学是继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理论、以巴赞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理论之后的再一次发展,是现代电影理论的新方向。受麦茨影响,意大利电影理论家温伯尔托·艾柯等人从不同角度拓展了电影符号学领域的研究。电影符号学以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进行电影艺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在对电影符号的探索中,索帕里提出了“形象记号”的说法,艾柯在索帕里的影响下又提出了电影符码理论。

艾柯接受麦茨和帕索里尼的电影影像从符号学角度研究的方法,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电影影像的十大符码。艾柯还在辨析麦茨和帕索里尼的电影符号分类的基础上,对电影影像从静止和运动的物像照片两方面进行了三重分节。在电影符号学中,艾柯的三层分节理论基本解决了电影记号的特性和电影语言的层次问题,他在三层分节的基础上又译码为“十大代码”。艾柯的“十大代码”把电影语言结构的研究引入到信息论的广阔领域,他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电影的影像可以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研究分析,更准确的理解影视作品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十大代码分别为:知觉代码、识别代码、传递代码、声调代码、肖似代码、肖似化代码、趣味感觉代码、修辞性代码、风格性代码和无意识代码。具体分析如表1。

王佳泉、唐海龙在《艾柯“十大理论”的理解与批判——电影符号学理论阐释》中指出:“艾柯所找寻出的这十种代码,除第十种无意识代码外(根据艾柯的阐述,无意识代码实际上等于还没有发现)其余九种代码还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加以理解。第一层是影像的一般知觉层,包括知觉代码、识别代码、传递代码。其作用和结果是保证观众能正确地感觉和识别物象记号。第二层是影像的直接含义认知层,包括声调代码、肖似代码、肖似化代码。其作用和结果是使观众依据“类似性原则”去认知理解物象的直按的社会性含义。第三层是影像的含蓄意义理解层,包括趣味感觉代码、辞性代码,风格代码。其作用和结果是使观众在获得了影像的直接意义之后去领悟影像各种不同深度的含蓄的意指内容。”

2. “艾柯十大代码”在《第三极》中所指含义分析

《第三极》展示的不仅是西藏的人文风光,它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了人类心灵的高度。通过故事的构建与镜头的转换,人文与文化的交织,在艾柯代码的所指下转换成一个个不同意义的符号,把高原符号串成一幅人与自然的美丽画卷,征服观众的试听感官,打造一场视觉盛宴,如表2。

李琳在《解读电影:电影符号的表象与意指实践》一文中提出:“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每一个符号能指和所指这两个部分组合而成,能指是具体的实物,而所指则是能指表达的意义。”如图1:《第三极》中朴实藏族人民把劳动中打啊嘎欢快的场景,表达了高原人民苦中寻乐对生活生生不息的热爱。

3. “艾柯十大代码”在《第三极》中的解读

3.1 一般知觉层

一部电影包含的代码,直接影响到了电影的表意和风格,也直接传达出观众的对影视表意的感知程度。《第三极》中大量使用雪山、蓝天和白云的镜头,看似非常常规的镜头语言,在知觉代码的魅力下,每个镜头都有着深刻的寓意,神秘的西藏现在保留原生态的文化习俗的同时也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在两股文化冲击的影响下,高原自然环境依旧保持的如此古风古貌,蓝天白云雪山映衬在波光粼粼的湖水中,犹如一幅原生态山水画呈现在观众眼前。影片第一个镜头就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中心的冈仁波齐山。如果说五彩斑斓的经幡是所指,那么冈仁波齐就是能指,代入十大代码就是识别代码,识别代码是知觉代码的升华,在藏族人民心中,冈仁波齐是光彩夺目的、是虔诚与信仰,是最美好的期盼所在。《上善若水》中讲藏香的古法制作,从古老的水车引出藏香,再到寺庙制作藏香的虔诚,而闲暇之余,寺庙僧总合力绘画出了神圣的坛城,反应了第三极美好的一面,展现了生活在西藏高原人民的幸福与怡然自得,制作坛城的快乐与最后又抹去痕迹的轻松放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传递代码传递了一方净土的纯净、安然。

3.2 影像的直接含义认知层

有一种代码传递着观众听觉的盛宴——声调代码,整部影片开头就是藏式音乐,充满感染力,使观众陶醉于西藏高原美丽的净土,声调代码支配着观众对电影的想象和声音的联想,在短时间内呈现给观众足够的信息,在观看时获得身临其境的愉悦感。影片中一个独具代表高原特色的青稞,从播种到“秋收”作为肖似代码出现,农民对于土地的热爱、对粮食的尊敬,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第三极》的情节叙述的相当平铺直叙,没有设置很多悬念。《一方热土》中夏尔巴人冒着生命危险悬崖取蜂蜜,只为制作蜂蜡来制造心中神圣的佛像。《大山儿女》中人们在深山打磨石锅,再用骡子驼出山外售卖,这是肖似化代码的魅力,人们不畏环境的艰险,朴实又勤劳,只求心中美好的一方乐土,在高原上生生不息。

3.3 影像的含蓄意义理解层

把一些知觉代码的东西含蓄地意指,使观众能更好的理解电影,影片中画唐卡的那一段表达更胜一筹,噶玛德勒在赶工的同时,一头受伤的母牛闯入忙碌的工作中,噶玛德勒为了救治这个受伤的“不速之客”,决定停下手里活,上山去采药,通过救治这个环节展示画唐卡更高含义——生命至上,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正是高原人的平凡生态思想,这是趣味感觉代码。路边的小毛毛虫,人们都舍不得伤害,会停下忙碌的脚步清理小飞虫,然后放到草原放生,散发着青藏高原上的人们遵从自然规律而生发出的生命哲学。发展与守旧,物欲横流的世界对传统文化的冲突,在高原4000米的拉萨也是无可避免的。例:《高原之歌》这集中,藏大学生对格萨尔王的传承,他是一个接受新知识、受21世纪新文化、新思想熏陶的大学生,同时他又是作为传统艺术“格萨尔王”传承人的身份行走在这片净土,这是很矛盾的。如何理解影片,理解大学生对格萨尔王传承的看法,是与修辞代码敏感度栖息相关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读者,各有感悟。如在佛学院制作坛城的场景中,“坛城”在藏传佛教中传说是佛的家,坛城是大家耗心费力才完成的,画面也十分精美,但是画完之后,却要立刻毁掉它,毁掉一座“坛城”的时间相当短且潇洒。像极了佛家拿得起、放得下的态度,专注仔细去做每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但做完之后,就要立刻放下,一切随心随缘;风格性代码是关于电影表现风格的代码,在《第三极》中,用丰富的镜头语言和画面造型展现了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还原了社会生活的原貌以及普通百姓的情感与心路历程。

3.4 无意识代码

最后要谈的是无意识代码,它是影片潜藏的信息,可以说是主要思想,之前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烘托潜藏的深意。影片通过人性的善良、高原人们的信仰、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生活在全球海拔最高地区青藏高原上的人类,对生活獨到的领悟、人与自然间融洽的相处方式,以及在这种极端严峻的自然环境中人类生命的坚韧。普通的人在做着不平凡的而有意义的事,牧民的羊遭遇狼群的袭击,损失惨重,但当他们遇到离群的狼崽依旧不计前嫌地收留喂养;当惹雍措旁村子的老人探望修行的双胞胎姐姐;治沙人用自己的一生来治理被沙漠化的土地;达娃救了一只受伤的黑颈鹤,因为怕鹤再次受到伤害,听了在上学儿子的话,决定把黑颈鹤送到保护区,临走担心黑颈鹤吃不惯保护区的食物,又送了100斤小麦到保护区,这是高原人们对自然地敬畏和感激。西藏高原很有意思的是——车行驶在公路上,都是车停下来让鸟;公园水池,随处可见的是一洼一洼的鱼成群结队的嬉戏。在西藏,人与自然之间逐渐达成了一种令人惊叹的平衡。无论是藏族人民还是动物,他们这些在第三极中顽强生存的生命,都如格桑花盛开般美丽耀眼。

4. 结语

本文使用“艾柯十大代码”解读出《第三极》的主题思想——在全球变暖、冰川融化、野生动物面生存临困难的情况下,高原人民还能如此善待生灵,努力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生存,这种“无为而治”的精神感染着生活在“大城市”的每一个观众。纪录片《第三极》站在另一个高度来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们指明走出自然与精神双重困境的方向,也为中国未来纪录片创作提供了参考的方向。使用符号学方法作为现代电影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影视解读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通过艾柯代码符号理论对影视的解读,对影视进行层层剖析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影视的另一角度的魅力与视听享受。

参考文献:

[1]文韵蕾.《编码解码与电影符号学》[J].新闻研究导刊.2016

[2]蒋传红.《论艾柯的电影符号学理论》[J].电影文学.2012

[3]李琳.《解读电影:电影符号的表象与意指实践》[M].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

[4]王佳泉.唐海龙.《艾柯"十大理论"的理解与批判——电影符号学理论阐释》[J].东疆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

[5][意]乌蒙勃托.艾柯.《符号学理论》[M].卢德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6][意]约翰奈斯.艾赫拉特.《电影符号学:皮尔斯与电影美学》.文一茗(译)[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

[7]肖琴.《从自然到社会的隐喻----奇幻森林符号学镜像解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7

[8]孙恒存.《浅析艾柯形象批评中电影代码的三层分节》[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作者简介:代雯,贵州印江,贵州民族大学2019级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编导.

猜你喜欢
第三极符号学纪录片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保护“第三极”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写在“生命符号学研究”前面的话
解读纪录片《第三极》的人文理念
我们存在于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