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类节目的场景转变

2021-01-10 03:38杨洁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23期
关键词:访谈真人秀

杨洁

【摘要】传统访谈节目基本是在演播室中进行,主持人与被访者基于固定镜头进行交流,节目的优势在于内容输出。在融媒体环境下,传统访谈节目已不能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以《仅三天可见》的新型访谈节目寻求创新,将拍摄场景开放化,进行“纪实性”访谈。这种场景的转变,有助于深度挖掘访谈嘉宾特性、能够满足受众窥私欲、促进沉浸式体验,同时可以丰富画面元素。但是我们也需要界定访谈与真人秀的界限,保留住访谈的底色,避免访谈过于真人秀化。

【关键词】真人秀;访谈;《仅三天可见》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3.072

谈话节目是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针对相应话题相互交谈的节目形态之一。早期的访谈节目主要是在摄影棚中完成,主持人与谈话对象相对而坐,固定机位拍摄。在新媒体以及其他节目形式冲击下,“演播厅式”访谈形式一度唱衰,纪实类访谈节目开始寻求创新,突破场景限制,让摄像组走出去,进行沉浸式访谈。如2016年鲁豫推出的《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华少的《今晚九点见》、姜思达的《仅三天可见》等。以《仅三天可见》为例,该节目自2019年10月29日上线,豆瓣上评分8.1分,微博話题讨论量6.3亿,讨论数达到百万,节目平均播放量接近3600万。《仅三天可见》作为新媒体下新型访谈节目,它的成功离不开节目制作上的大胆创新,特别是在拍摄场景上对于传统模式的突破。

1. 从固定到开放——传统访谈向纪实类访谈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处于转型时期,这一背景下的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受到了较大冲击,人们迫切需要交流沟通。在各大主流媒体都在进行政治宣传的任务下,早期的谈话节目承担着的更是一种基本的意义——让人说话,让个体表达。

1993年,《东方直播室》开播,作为中国第一档电视谈话节目,开启了“演播室”访谈,嘉宾与观众一起探讨民生话题。1996年,《实话实说》开播,每期节目中,不同观点的嘉宾和观众都可以尽情发言,讨论的话题范围面广,包括“消费打假”、“环保”、“弱势群体”等,涵盖各种社会热点问题。这档节目在当年也是大获成功,家喻户晓,成为谈话类节目的制作范例。也推动了后续谈话类节目的发展。随着民主化的进程推进,媒体关注的重点从宏观的社会热点,开始逐步倾向于社会上的个体人物。因此谈话节目中分支出了人物访谈类节目,这类节目将重心放在受访对象上,通过主持人的提问、嘉宾的讲述,从而展现受访对象身上的某种品质。

正如《电视指南》的创意总监谭震表示:“每个节目都有自己的社会功能,访谈节目之前的功能被取代了,现在需要升级了。”2016年,访谈节目生态开始改变,鲁豫推出《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真人秀式访问,打破摄影棚的束缚,将拍摄场地移至开放式环境中。让摄像机走进被访者的家中、工作场地这些生活区,来更深入了解被访者,延伸访谈话题。《十三邀》也是不局限于对话,主持人还会深入到被访者的生活场景中,客厅、咖啡馆、火锅店等地方,以微纪录片的形式加入到节目内容中。

2. 场景转变的创新点——以《仅三天可见》为例

2.1 跟拍:深度挖掘受访嘉宾特性

《仅三天可见》节目的价值主张是:“看懂一个人,才能决定love or hate”。“三天”的灵感来源于微信朋友圈的隐私设置,也是当前年轻人对于自我隐私的设限范围。因此在节目设置上,采取“纪实+访谈”的形式,姜思达作为采访者的同时也作为观察者,先跟随嘉宾进行为期三天的紧密相处,去到嘉宾生活中进行跟拍,比如说节目第三期,采访于正时,来到了于正待了将近15年的浙江省横店镇明清宫苑;最后一期采访张艺兴,则是跟随张艺兴在舞蹈室排舞。在此过程中姜思达也会随时向镜头表达自己的内心活动和主观观点。节目最后一期采访张艺兴,看到张艺兴为了演唱会拼命的练舞。姜思达对着镜头说:“其实我现在有一个内心特别困惑的地方,我不知道我现在看的是一个什么。我现在看的是一个明星、一个演员、一个歌手、舞者、偶像,你感觉他很努力,他中间有时间吃饭,但是他也不吃饭,这是应该的吗?还是我需要为此夸奖他,还是说在偶像这个身份里边,这就是他必须的。我不知道。”姜思达随时随刻将自己的所见所思对镜头进行表达,把自己的观点面向观众输出,从而也能引起观众的思考。

对于采访者而言,经过三天的相处,能够深度挖掘受访嘉宾的特性,对被访对象个人建构新的认知,并针对性的准备最后的采访提纲,问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提高采访质量。节目第七期采访柳岩,姜思达经过与柳岩的两天相处后说:“因为大家很懒,大家不稀罕了解一个人,如果我没有跟她前面待那两天,我到最后一定写的不是这个提纲。我们真的就在逐渐逼近这个人内心,以使得我们的问题变得更加地准确。然后她能感受到这个事,她的回答就会变得非常地负责。”

2.2 跟拍:后台前置,满足观众窥探欲

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中,戈夫曼提出拟剧效应,认为每个人都有前台和后台,在社会世界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在进行自己的角色演绎,这是属于前台,具有一定表演性。而在舞台之下,则是个人真实的自我展现,是私密的后台场域。公众人物总是以光鲜亮丽的一面呈现在镜头前,于大众而言是不可触及、高高在上的角色。而《仅三天可见》将镜头对准日常生活,在采访柳岩那期中,姜思达陪柳岩去买菜。原本不食烟火的“女神”形象立刻变得亲民。对于观众而言,这种跟拍模式更能满足受众窥私欲,有利于接触真实人格,激发探索欲望。在这种真实情境加持下,部分观众也会完成对于明星的形象纠偏。比如在采访于正那一期播出后,很多观众表明,“看完节目后,对于正的印象完全改观”。

后台的进入还有利于采访者与被访者之间情感关系建立。传统访谈节目采取直接访谈形式,主持人依据资料收集获得对被访者的了解。在《仅三天可见》中,姜思达先与被访者相处两天,进入到的不止是被访者的私人后台领域,更是私人情感部分。双方在社交互动过程中,会产生情感的联系。姜思达在接受“第一导演”的访谈时提到:“在节目相处到第三天,嘉宾头发乱了,我给他弄一下,都是对的”。这种接触正是基于前先打下的基础,双方的戒备心逐渐放下。在此之下被访者也会更愿意表达真实的想法。

2.3 采访:个性化场景促进沉浸式体验

美国传播学者罗兰布勒认为,仪式是以适当行为方式在严肃生活中自愿表演产生象征性影响或参与其中。现实物理场景会直接影响心理情景的产生。在最后的采访场景上,节目组进行个性化打造。每个场景的选择都是与被访者人物个性、或经历有关。采访柳岩,选择的是她所熟悉的瑜伽室;采访于正,则是直接在于正待了将近15年的横店;采访池子的时候,则是选择了草原,草原的广阔无垠,加上河边水流的同期声,画面中再加上老牛吃草的镜头。离开了演播室封闭的房间,来到开放的环境下,访谈氛围也会更轻松化。被访者、观众、采访者,三方都能快速沉浸于访谈中,增强想法的真实性。在这种场景中,受访者也更能够吐露心声。节目在采访池子时,池子就首次说到了自己十七岁那年母亲患脑癌的事情,将压抑心底已久的事情在节目中进行公开。

2.4 丰富画面元素,满足受众收看偏好

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习惯于碎片化、浅显化接收信息,这与传统访谈节目的严肃性存在矛盾。以《仅三天可见》为例的纪实性访谈,改变了传统访谈节目单调的演播室场景,直接在户外拍摄,并进行大量场景切换,能够提升节目的画面视觉体验,符合受众接受习性。

画面元素的丰富还体现在节目片头设计上面。场景的开放一方面增强了访谈镜头的丰富化,另一方面,节目更是利用外拍镜头大胆创新。每一期都将空镜头整合剪辑,出一个片头。片头的场景和旁白主题都是与当期采访对象密切相关。比如第一期采访谢娜,片头就是用最后采访谢娜的溜冰场拍摄的空镜头和关于溜冰的主题组合而成;第七期采访柳岩,用的是最后采访柳岩的瑜伽的场景镜头和瑜伽的主题。正如姜思达在接受访谈时说到,“现场导演的眼睛不仅要聚焦在姜思达和嘉宾身上,还要有一个读空气的过程。他得知道,這个环境之下,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些什么。这个世界,不止你们两个人,还有各种各样有趣的互动的关系”。这样的影像创造力,充分体现出了导演思维,是对于传统访谈的突破性改变,更符合互联网思维下受众偏好。

3. 反思:访谈还是真人秀?

担任访谈节目《今晚九点半》的主持人华少曾表示:“这个社交网络发达的时代,根本不需要访谈节目。”这就需要我们思考,访谈节目的不可替代性究竟何在。

诚然,当下融媒体环境下,传统访谈节目的创新获得了一定成效。不论是直接数据,还是网络口碑都一致好评。让访谈节目逃出危机,再次进入受众眼中。但是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访谈节目拍摄场景的公开化,无疑是在向真人秀靠近,访谈节目与真人秀的界限越发模糊。

从整个综艺市场来看,存在访谈泛化现象。当下比较火的节目中,无论是选秀养成类节目,还是观察类综艺,为了增加节目的看点,都会加入对嘉宾的访谈。就芒果TV而言,《女儿们的恋爱》、《妻子的浪漫旅行》、《乘风破浪的姐姐》等,这些节目在真人“秀”的过程中,也会频繁穿插访谈过程,有助于观众更加深入了解画面片段或者是嘉宾真实想法。真人秀节目中加入访谈;传统访谈节目向真人秀转变。两者相互靠拢引人思考:访谈节目与真人秀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是访谈还是真人秀?

4. 结语

《电视指南》的创意总监谭震认为,真人秀的发展方向能够为访谈节目嫁接新的创作逻辑。也就是说,未来访谈节目势必转向真人秀化。在此过程中,如何保持访谈节目的本性就成为关键。把握好真人秀加入的度,保持访谈节目具有的底色,让观众更加了解被访者的同时,提出也能引人深思的哲理问题,才是访谈节目应有的功能。也是能够和真人秀专属的娱乐性区分开来的分水岭。

参考文献:

[1]邓琪,郭绪文.访谈节目的话语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83-85.

[2]陈曦.以史论今.把握时序——文明史观视野下电视访谈节目的历史与嬗变[J].新闻传播,2020(20):31-32.

[3]迟彤彤.纪实类访谈节目的下一站,会是真人秀吗?[J].电视指南,2019(06):44-47.

[4]孟琳,程前.融媒体时代谈话节目的发展与创新趋向——以《仅三天可见》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0(10):83-84.

[5]【美】詹姆斯.凯瑞著.丁未译:《作为文化的传播》.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猜你喜欢
访谈真人秀
谜语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刘再复访谈录
第二语言教学中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
调查学生前概念的几种方法
访谈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研究
调查
“真人秀”满足了谁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严控明星子女参加真人秀
基于Blackboard 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