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花
(忻州市忻府区秀容国有林场,山西 忻州 034000)
树莓又名悬钩子、覆盆子,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的多年生落叶灌木果树。在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均有分布。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指出:“悬钩,树生,高四五尺,其茎白色,有倒刺,故名悬钩。”树莓果实味道酸甜,所含营养成分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具有补肾壮阳、改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能,是老少皆宜的果中佳品。树莓耐寒抗旱、耐瘠薄土壤,适宜作为退耕还林、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优良经济树种,经过科学建园、合理栽培,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据测定,每100g红树莓鲜果含水分84.20g、蛋白质0.20g、脂肪0.50g、碳水化合物13.60g、纤维0.30g、灰分0.50g、钙22mg、磷22mg、镁20mg、钠1.0mg、钾168mg、维生素A130mg、维生素B10.03mg、维生素B20.09mg、烟酸0.90mg以及维生素C25mg、维生素B9 0.20mg~0.25mg、维生素P240mg,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据报道,树莓浆果含有作为发汗剂的水杨酸,是治疗感冒、流感、咽喉炎的良好解热药,所含鞣化酸与超氧化物,能够延缓衰老、消除疲劳、降低癌症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另外,树莓根、茎、叶均可作为药用,具有止咳、祛痰、发汗、活血等功效。
树莓高1.0m~2.0m;枝条褐色或红褐色,有倒钩状皮刺。小叶3枚~7枚,长卵形或椭圆形,顶生小叶常卵形,有时浅裂,长3.0cm~8.0cm、宽1.50cm~4.50cm,顶端短渐尖,基部圆形;顶生小叶基部近心形,上面无毛或疏生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或重锯齿。叶柄长3.0cm~6.0cm,被绒毛状短柔毛和稀疏小刺;托叶线形,具短柔毛。树莓植株枝干上长花生于侧枝顶端,成短总状花序或少花腋生,总花梗和花梗均密被绒毛状短柔毛和疏密不等的针刺,花梗长1.0cm~2.0cm。花期5月-6月,果期8月-9月。树莓果实为聚合浆果,近球形,直径1.0cm~1.40cm,红色或橙黄色。
树莓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10℃~25℃,最高为28℃~30℃。春季气温达到7℃时开始萌芽,15℃~25℃的气温是枝叶生长最适温度,20℃~25℃是现蕾开花最适温度。夏季气温超过30℃时,树莓叶片蒸腾量加大,生长会被抑制,严重时会出现萎蔫、日灼或枯死现象。树莓为喜水树种,适宜树莓栽培的年降水量为500mm~1 000mm,当水分不能满足生长需要时,叶片开始萎蔫,光合作用不充分,生长发育会明显受到影响,坐果率相应降低,果实随之变小、外观变差。当出现洪涝情形时,由于树莓根系呼吸旺盛,会导致根系缺氧而植株窒息死亡,特别是红树莓会因短短十几小时的积水可能造成死亡。树莓是喜光树种,光照充足的环境能够保证植株生长健壮、枝叶繁茂,果实产量大、品质佳。适宜的土壤pH6.7~7.0,亦即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上生长良好。研究表明,90%的树莓根系分布在距地表30cm范围内的耕作层土壤中,因此经常中耕松土、增施有机质肥料能够促进其生长发育。
树莓栽培品种,主要分为红树莓类群与黑树莓类群,依据气候、土壤以及栽培品种的特点,将全国树莓栽培区域分成了5个主要区域,即华北地区的红树莓与黑树莓栽培区、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的红树莓与黑树莓栽培区、东北及西北地区的红树莓栽培区、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的黑树莓栽培区、西南山区的黑树莓栽培区。不同品种的树莓进行杂交,可以形成许多新的名优品种,适宜华北地区栽培的主要新品种有四季红、寒大红、活尔达、天藤等。
四季红树莓株高1.20m,寿命长,果实柔嫩多汁,晶莹透亮,当年栽植即有少量挂果,翌年进入盛果期,可以持续结果20年以上。露地栽培5月开花,6月成熟,能够常年开花结实,直至霜冻为止。正常情况下,树莓单株结实量1.50kg左右,单粒果实重约12g,适宜大部分地区栽培。
寒大红树莓果实色泽红艳,晶莹亮丽,酸甜可口;抗性极强,能在-40℃环境下安全越冬。栽植当年能挂果,平均单果重7.0g,翌年单株结果量可达1.0kg,第三年单株结果量可达1.50kg;繁殖力强,每年都能发出5个~8个分枝,茎尖入土即能生根,翌春便可形成新的植株。
天藤树莓为半直立状态,有少量小皮刺。鲜果色泽红艳,香气浓郁,风味极佳,品质优良。5月开花,盛果期6月中旬,平均单果重3.10g,产量较高,单株结实量2.0kg,但是不能耐夏季高温与干旱。
活尔达树莓为匍匐状态,果实黑色,是优良的中早熟品种,主要用于鲜食。果实近圆柱形,黑色,平均单果重5.0g。花期5月上旬,果实成熟期6月中旬,单株结实量1.80kg。植株每年从基部萌发3个~5个枝条,繁殖速度较快。
园地要求是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中性偏酸,水利设备配套齐全。沙荒地土壤疏松,排水、通气良好,对树莓根系生长有利,且土地价格低廉,但沙荒地贫瘠,要经常施肥;丘陵山地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糖分积累,但水分蒸发量较大,容易干旱缺水,因此应搞好灌溉设施建设。
南坡树莓果实通常成熟要比北坡早,但也增加了冻害的危险性,因为南坡冬末和早春气温较高,叶芽开始萌动早,此时容易受到晚霜为害而产生冻害。因此,丘陵山地栽培,最好选择东坡向和东南坡向的坡面,同时要加强冬季防寒措施。
在布设灌水渠道的同时,要将排水设施合理布设,特别是低洼地、容易积水的园地,一定要设置排水设施。排水设施应与树莓行向一致。滴灌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灌溉方法,能收到很好的输水效果,尤其是在缺水的园区更能突显出优势,但是前期投入较高,在经济实力允许的条件下应大力提倡。另外,树莓园不宜选择在3.0a~4.0a前一直种植茄科作物或草莓的地块上,以避免黄萎病的发生。近期使用过除草剂的地块,也要间隔一定的期限,只有当除草剂的持效期结束后才能建园;邻近有树莓园的地带,要有200m以上的距离,方可建园。
为保证苗木栽植成活率,起苗后应按50株一捆装入浸湿的草袋、蒲包或塑料编织袋内,装袋时要摆放整齐,然后用塑料撕裂膜或麻袋线缝口或系口。装好后的苗袋,切忌裸放外面,尤其是大风和高温天气,一定要用遮护物遮护,以免苗木失水。长途运输应将装好的苗木袋,平整摆放装车,然后用苫布盖严,以防止途中表层苗木风干。运到目的地后,按照苗木假植要求,立即进行假植或贮藏。栽植前,用ABT生根剂依照说明要求处理根系,然后立即栽植;对不能马上栽植的苗木要选择阴凉处挖沟假植,以避免苗木失水、萎蔫、发热、霉烂而影响栽植成活率。
树莓栽植株、行距2.m×2.0m,密度每667m2为555株,栽植沟宽0.1m、深0.50m、长度视地形而定。栽植时间可以在春季,也可以在秋季。忻州市栽植时间为清明节前后,即土壤10cm处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最佳,在苗木未萌发前提下可以适当晚栽;秋季栽植宜在10月底,此时苗木根系容易产生愈伤组织,来年春季发芽早、生长快,栽植后要从地上部分20cm处截杆,浇水灌溉,埋土防寒。要求每年中耕除草4次,在6月-7月生长季追速效肥3次,并加强修枝管理,适时绑扎,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