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胃相关理论探讨神经肽Y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

2021-01-10 10:32覃思敏邢博文展立芬谢云方刘未艾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痞满神志现代医学

覃思敏 ,邢博文 ,展立芬 ,谢云方 ,刘未艾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多发性功能性疾病,其发病多与心理因素相关,目前西医对FD 治疗尚没有公认且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对症处理,虽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多,而采用中医学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等优势。故本文通过分析心胃相关理论的本质及内涵,探讨基于心胃相关理论治疗FD 的作用机制以及与现代医学中神经肽Y(NPY)的关联性,旨在对心胃相关理论合理运用于临床治疗FD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1 心胃相关理论的本质及内涵

心胃相关理论最早由周福生教授提出,指心主神志与脾主运化功能在经络走势、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1]。心胃相关理论是中医整体观的体现,突出中医的形神合一思想。该理论认为,在经络上,心胃二经相通,《灵枢·经别》曰“足阳明之正……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素问·宣明五气》“五气所病心为噫”,《素问·脉解》注解“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在五行生克理论中,心为脾之母,脾为心之子,制约失衡易致“母病及子、子病犯母”而出现心病传脾、脾病扰心。在生理功能上,心主神志与脾主运化密切相关,“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提示心在脏腑中的重要地位,为调控人体神志活动的中心;心主神志包括对精神、意识、思维等多维度的调控[2]。而“脾藏营,营舍意”,认为“心之所忆谓之意”,即脾意与心神相关,精神活动依托于营气。《灵枢·营卫生会》认为“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营气为脾胃中水谷精微之气所化,营气足则神有所依。在病理状态下,心神与脾胃功能可相互影响,如明代医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云“若忧思太过,抑损心脾”,《名医类案》指出“心气不足,则火不燥,脾土受湿,故令泄泻”,《灵枢·本神》“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提示心神异常心气不足对脾胃运化有重要影响。基于上述心胃经络互通、生理病理相关,反映了心主神志与脾主运化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从心论治脾胃病提供了夯实的理论基础。

2 FD 的中西医病机

2.1 FD 的西医病因病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包括餐后上腹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罗马Ⅳ标准将FD 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2],其发病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绪心理应激等因素密切相关。2012年亚洲FD 共识提出FD 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其中发展和持续的心理社会因素如焦虑、抑郁、压力程度(例如对主要生活事件的否定感知)与之密切相关[3]。有研究显示,长期情绪障碍可致大脑边缘系统与下丘脑功能紊乱,降低黏膜防御机能,造成胃黏膜损伤而导致胃肠动力障碍[4]。脑肠互动异常为FD 公认的主要发病机制[2],其通过脑肠肽将大脑的情感、认知中枢和外周的胃肠道功能状态连接起来。目前已发现的脑肠肽有60 多种,其中与 FD 有关的多达 10 余种[5],因此,探究脑肠肽与FD 关联性,在FD 有效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2.2 FD 的中医病因病机

FD 相当于中医学痞满,痞满病名最早载于《黄帝内经》,称“痞满”“痞”“否塞”“否”“否膈”“满”等。病机上,《诸病源候论·诸痞候》认为“诸痞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痞塞而不宣,故谓之痞”。即营卫之气不和,气机升降失司而生痞满。《类证治裁·痞满》提出了“暴怒伤肝,气逆而痞”,“噎膈痞塞,乃痰与气搏,不得宣通”,认为痞满发病与情志失和、气机失调相关。治疗上,《伤寒直指》提出“痞者,否塞不通之谓,濡而不实,非结胸拒痛之比,当与理中汤去参治之。痞则否塞于心之下,胃之上,故脉但关上浮,是邪气不能下舒,而独上壅之故”。《素问·经脉别论》提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经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指出脾胃及心神在气机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3 NPY 在FD 发病中的作用

3.1 NPY 的概念

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s,BGP)是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及胃肠道内分泌细胞之间的小分子多肽类物质,主要包括胃肠激素、胃肠神经肽、神经肽3 类。神经肽Y(NPY)是一种36 个氨基酸的肽,是脑中最丰富的脑肠肽之一[6]。NPY 是 G 蛋白偶联受体的天然配体,可激活Y 受体(Y1~Y6)。在啮齿动物大脑中NPY mRNA 产生的主要区域是下丘脑弓状核、蓝斑轨迹、孤束核(NTS)和海马隔核,这些区域是大脑NPY 合成的主要来源[7]。但其神经末梢及受体广泛分布在全脑,由此表明NPY 神经元与大脑其他区域亦有广泛联系。同时,NPY 及Y 受体广泛分布在胃肠、血管、胆囊、肾脏等部位。

3.2 NPY 参与压力对食物摄入的调节

一方面,NPY 在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均大量表达,可抵御压力和焦虑的影响,并增强心理弹性[8]。另一方面,NPY 作为压力与食物摄取中介导信号传递的递质,在CNS 中,NPY 通过影响下丘脑食欲调节中枢信号,并作为下丘脑能量的先决条件,具有促进或削弱食欲效应[9]。研究发现,精神心理压力下海马NPY mRNA 水平减少,海马、脑脊液和杏仁核中 NPY 表达降低[10-11],NPY系统受到破坏,可通过海马穹隆纤维将信号传入下丘脑食欲调节中枢,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并调节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途径介导的内脏应激反应[12],同时,下丘脑室旁核能够影响NTS 中神经元的活动,改变饱腹感信号,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性,调节迷走神经和摄食相关的投射纤维,并影响胃肠道养分的吸收[13]。

4 基于心胃相关理论探讨NPY 对FD 的影响

4.1 NPY 对FD 的调控能力与脾主运化的关联性分析

脾主运化指脾胃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转运水谷精微的能力。《灵枢·营卫生会》指出“中焦亦并为中..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精液”。FD 患者多以脾不运化为主要病机,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运化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气机畅达,反之则气机不畅发为痞满[14]。NPY 的合成分泌失调与FD 发病密切相关[5],多项研究表明,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压力和食物摄入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下丘脑神经解剖通路的调节,而NPY 在其中起关键作用。压力等诱导的食物摄入减少与NPY表达相关,FD 大鼠下丘脑、小肠及血清NPY 水平显著降低;NPY 减少时,胃肠运动减弱,胃酸分泌减少,胃蠕动受到抑制,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的逆蠕动减慢[15-16]。故笔者认为,NPY 对食物消化吸收的调节作用与脾主运化的功能具有相似性。

4.2 NPY 对FD 的调控能力与心主神志的关联性分析

心主神志体现在心对精神情感思想活动等多方面调节;《灵枢·本神》提出“心怵惕思虑则伤神”。FD 患者易伴有精神心理异常,多为焦虑和抑郁状态。从我国普通人群中随机抽查发现,FD 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5.5%,显著高于非FD 组(7.1%)。FD住院患者中54.2%有抑郁和(或)焦虑倾向,较其他疾病住院患者(9.1%)明显升高[17]。诸多研究者认为,脑肠肽生成和分泌的失调是伴焦虑抑郁情绪FD 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与FD 发病密切相关[18]。随着脑肠肽的作用机制逐渐被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脑肠互动的密切性,而脑肠互动异常为FD 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2],而NPY 作为中枢神经肽,参与焦虑、抑郁、学习及记忆等生理病理过程,与FD 发病关系密切,故笔者认为,这与心主神志的功能具有一致性。

4.3 基于心胃相关理论探讨NPY 在FD 中的作用

《类经·脏象类》中记载“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赅意志……思动于心则脾应”,阐述了心神对脾胃的作用。心主神志相当于现代医学中大脑对情绪调控,在外界压力、情绪变化、应激情况下,可刺激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消化系统是心身相关原理的重要靶器官,巴莆洛夫的皮质-内脏相关学说证实了消化道的功能与精神活动休戚相关[19]。2002 年世界胃肠病学大会提出的心因性动力病(psychomotor disorder),强调胃肠病学与身心疾病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心胃相关理论对应着现代医学中皮层高级的神经活动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与现代医学中“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医学模式不谋而合。现代医学中心身疾病是躯体症状明显,与情绪和人格密切相关的一类疾病[20],临床运用中发现,现代医学中运用米氮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明显提高NPY 等脑肠肽的表达水平,改善 FD 症状及增加体重等[21],孤束核 NTS 中NPY 与心血管和胃肠功能的神经回路相关[22],传统医学中运用电针治疗FD 在改善症状同时可提高NPY 水平及增加心率变异性[23]。研究提示了心胃相关理论与现代医学心身相关疾病FD 的病理过程的相关性,与NPY 对FD 调节的一致性和重要性。

5 讨 论

当代压力对人们的影响逐渐增加,心身疾病也越来越普遍,FD 发病逐渐升高,寻找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当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医中药针灸等传统医学疗法治疗FD 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较少毒副作用,心胃相关理论是从探讨情志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出发,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形神合一的观念,本文通过NPY切入分析心胃相关理论与现代医学的对应关系,为临床诊治FD 提供一定的现代理论支撑,为临床诊治FD 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痞满神志现代医学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微商“侵入”中老年朋友圈 老人不想“入坑”该怎么办
简单搓搓可养生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打碗碗花
疏肝和胃针法治疗痞满的临床研究肝胃不和型
浅析医学科技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养心重在养神志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医院计算机网络需适应现代医学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