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2021-01-10 11:04黄沛丹甘枭雄沈飞叶潍冯键华蔡文松徐波
智慧健康 2020年34期
关键词:良性发病率淋巴结

黄沛丹,甘枭雄,沈飞,叶潍,冯键华,蔡文松,徐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甲状腺外科,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近20年,世界各地的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的发生率均呈持续升高趋势发展。在分化型TC中,PTC此亚型的预后最佳,此型TC发病率的上升速度也最高,其中微小乳头状癌的发生率增速更快。现已在此病发病率上调的确切原因与机制方面依然未达成共识。现今通常认为是,甲状腺超声以及细针穿刺活检技术(FNAB)的出现与应用,使得较小肿瘤(直径在2cm以下)的测定率有所提升。另一原因则为,所切除的甲状腺良性病灶标本内偶发直径在1cm以下的微小癌被发现的概率提高。[1]尸检报告显示,人群内10%-30%者机体内含偶发微小癌,此数据对于上述理论也给予了证实。通过更为深入地分析TC发病率可知,自1983年到2006年此阶段内,微小癌发病率虽然每 年升高19.3%,但1~2cm、2~5cm、大于5cm这3类肿瘤直径的TC同期发病率的每年增幅依次是12.3%、10.3%与12.0%。如此可见,对于PTC的快速增长,微小癌肿瘤的检出率无充分解释价值[2]。此外,PTC合并诸如NG、HT与格雷夫斯病(GD)等其它良性甲状腺疾病的现象也明显增加,表明TC的发生同其它甲状腺疾病可能有着某种相关性。所以,此次研究围绕PTC、PTCNG、PTC-HT的临床病理与预后,展开对比分析,以此促进认知PTC水平的提升,进而在理论层面上给予实验研究、临床诊治以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2016年4月到2019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诊治过396例PTC患者。病例收集的全部流程都符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标准,并且所有的患者都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年龄在18~80岁;(2)初次行甲状腺切除+中央淋巴结清扫,并且经病理明确诊断为PTC、PTC-HT及PTC-NG病例;(3)所有患者术后常规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抑制治疗。排除标准:(1)术后经病理证实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2)排除未行手术治疗,因肿瘤再次复发术后的患者;(3)有放射线接触史和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的患者;(4)有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纳入符合条件的病例396例(PTC:264例,PTC-HT:66例,PTC-NG:66例)做一步分析。

1.2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2.0版(SPSS Inc,Chicago,IL,USA)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频数用于描述分类数值变量。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比较3组在临床病理特点(流行病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包膜侵犯、多病灶发生率、肿瘤直径、实验室检查等)、临床分期以及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预后复发危险度的等多方面的区别。

2 研究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特点

PTC合并HT组较PTC组女性患病率较高。PTC合并NG组较PTC组发病年龄偏大,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PTC与PTC合并良性疾病流行病学的比较

2.2 实验室检查

术前甲功水平:PTC-HT组对比PTC组,TSH(4.04±3.17)uIU/mL VS(2.76±1.76)uIU/mL,TPOAb(94.31±112.63)IU/mL VS(33.65±53.88)IU/mL,PTC-HT组的甲状腺相关激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TC组,见表2。

2.3 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PTC合 并HT组 较PTC组(1.10±0.59cm vs 1.31±1.04cm)肿瘤直径更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PTC合并NG组较PTC组(13/64对比100/263)多灶癌占比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TNM分期比较

对比单纯PTC组,PTC-HT组肿瘤直径更小,微小癌占比高。PTC-NG组较单纯PTC组中多灶癌占比更低,详见表5。

表2 PTC与PTC合并良性疾病实验室数据比较

表3 PTC与PTC合并HT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表4 PTC与PTC合并NG临床病理特征比较表

表5 PTC与PTC合并良性疾病TNM分期比较

2.5 AJCC分期

对比单纯PTC组、PTC合并HT组在AJCC分期中早期(1、2期)占比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3,P>0.05),PTC合并NG组在AJCC分期上对比单纯PTC组无统计学差异。3组PTC在AJCC分期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见表6。

表6 PTC与PTC合并良性疾病AJCC分期比较

2.6 预后、危险分层评估

在基于DTC危险分层(Recurrence risk staging)对 PTC 患者进行风险分级及预后评估中,PTC合并HT组患者(65例)在低风险组30例(46.1%)。中度风险33例(50%),高风险组2例(3.0%)。复发5例(7.6%)。单纯PTC组患者(252例)在低风险组69例(27.4%))。中度风险133例(52.7%)高风险组50例(19.8%),复发19例(18.9%)。PTC合并NG组患者(60例)在 低风险组28例(46.6%)。中度风险22例(36%)高风险组10例(16.0%)。复发3例(5%)。在基于DTC危险分层对 PTC 患者进行风险分级及预后评估中,对比PTC组,PTCHT、PTC-NG组预后及风险评估更好,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7、表8。

表7 PTC与PTC合并良性疾病(HT)预后、危险分层评估比较

表8 PTC与PTC合并良性疾病(NG)预后、危险分层评估比较

3 讨论

3.1 PTC的现况分析

PTC是TC存在最为广泛的一类肿瘤,在TC中的占比约50%~90%。这些年,因体检与临床领域中甲状腺超声检查技术的大量推行,相比20世纪80年代,PTC的检出率与发病率皆大幅提升。通过某项针对美国9个区域所开展的多中心RCT(随机对照临床试验),Davies等[3]发现,1975年,PTC的发病率为3.4/10万,待发展至2009年,此数值升高至14.3/10万,历经从1975年至2009年这30多年,此病发生率提高了约3倍。此外,在某项于墨西哥开展的临床研究中,Albores-Saavedra 等[4]发现,在PTC发病率方面,相比20世纪80年代,现今提高了约2倍。

甲状腺滤泡细胞为PTC的分化来源,其临床症状主要有:甲状腺淋巴结肿大以及无痛性甲状腺肿块,肿块质地较硬,通常呈圆状,同时仅会发生于单侧甲状腺组织。在TC的4类病理分型中,PTC的恶性程度最低,病程发展速度比较慢,能够获得相对较好的预后。有研究结果表明,在10年生存率方面,PTC超过了90%。此病通常被发现于体检时,同时受到甲状腺超声的进步与此项技术在体检中的普遍推行,这些年PTC检出率大幅提升。然而,因此病在临床症状方面缺乏典型性,一些病人确诊时就已经出现了淋巴结转移现象。国内研究人员发现,年份增加的同时,合并NG以及合并HT的TC数量均大幅提升,而合并其它类型TC则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降低[5]。相关研究发现,在同期TC患者总量中,TC-NG的占比是11.11%~36.9%,TC-HT的占比是7.4%~28.57%。因此,围绕PTC、PTC-NG与PTCHT三者的临床病理表现、流行病学、预后因素开展回顾性分析,对外科医生更为充分地认知3类乳头状癌的特征有所帮助,由此利于科学诊疗措施与手术方案的制定,从而促进病人疗效的提升。

3.2 PTC对比PTC合并HT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现今认为HT同遗传变异导致的易感性与环境因素相关。Daiiey 等研究者率先提出了TC-HT,然而这两类疾病间的关联性始终未达成共识。有研究发现,TC-HT 的发病率达8.49%,同时表现为逐年递增式发展,在TC-HT中,PTC-HT为94.33%占比[6]。HT和PTC病人的无病生存率(DFS)与总体生存率(OS)存在正向相关性[7],PTC-HT,相较于单纯PTC,大多存在以下表现:多发生于女性群体中,癌灶直径均值偏小,不易复发,较少出现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转移与包膜侵犯,且临床分期较早等特点[8],然而也有研究结果显示,HT不影响PTC 癌灶的组织病理学结果、FNAB结果、超声特征,如甲状腺外转移发生率、包膜侵犯发生率不存在差异[9-10]。有研究人员认为通过对甲状腺外科手术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来对双方的相关性进行求证存在选择偏倚,双方间的相关性,依然应通过大量的前瞻性随访研究提供证据[11]。此次研究中,PTC-HT在乳头状癌中占比为16.6%,接近于国外报道(23.2%)[11]。此次研究中,PTC-HT病人中,女性与男性之比为2.7:1左右,在单纯PTC中,这两性之比为1.4: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相符于既往研究[12],这可能同女性更易患HT有关。两者相比,PTC-HT平均发病年龄小、多灶癌比例高、包膜侵犯率低、淋巴结转移率低,同大部分研究结果相同,然而差异不具备统计学价值。判断同此次研究初期肿瘤病人占比较高存在一定联系。由此提示,临床工作中需加大多对HT病人的随访力度,特别是女性病人,做到对TSH的及时抑制。PTC-HT的病机可能为[6,13-15]:1)HT是TC的癌前病变。在高水平的TSH长期刺激下,滤泡上皮增殖,引发癌变;2)双方的病因相同,主要包括免疫缺陷、基因过表达或表达异常、内分泌功能紊乱、高碘、辐射;3)TC会导致甲状腺实质发生淋巴细胞周围浸润,从而促发HT。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血TSH水平方面,PTC、PTC-HT分别是2.76±1.76 uIU/mL、4.04±3.17 uIU/mL,后者较高,且表现出显著差异。对癌前病变学说给予了证实,此结果相符于文献报道的研究结果[16]。在血 TPO-Ab水平方面,单纯PTC、PTC-HT分别为2.76±1.76 IU/mL、4.04±3.17 IU/mL,后者明显较高,TPO-Ab水平上调同自身免疫机能失衡存在联系,所以,此次研究同样证实了共同病因学说,相符于文献报道结果。

3.3 PTC对比PTC合并NG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有研究人员提出,NG为TC的癌前病变。因TSH分泌提升,导致甲状腺中多处滤泡上皮的增殖,新生滤泡上皮不同于复旧上皮由此慢慢导致NG的产生。基于此,如果甲状腺滤泡上皮增殖的同时产生新生血管与乳头状增生[17],那么乳头状增生存在发展为乳头状癌的几率。但是,是否能够将NG当做TC发生的风险因子,依然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大部分研究人员提出,NG同PTC存在一定相关性,当NG 中TSH信号途径发生突变时,不同的滤泡细胞对TSH 反应存在差异性,由此造成增殖率方面的不同,引发NG的恶变[18-19],对于NG与分化型TC的发病,TSH长期刺激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近些年,NG发生恶变或者合并TC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研究证实,年龄偏大与病史较长的NG病人合并TC的几率更高,其主要病理类型是PTC,此类型的占比达92.2%~95.7%。国内相关研究发现,NG合并TC具备PTC多见、不易淋巴结转移、癌灶小的特征[20-21]。此次研究中,在平均发病年龄方面,单纯PTC、PTCNG分别为(45.80±16.1)、(53.45±18.5),后者较高;在多灶癌方面,单纯PTC、PTC-NG分别是100(41%)、13(20%),后者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对比单纯PTC,PTC-NG淋巴结转移率低(24%vs 18%)、肿瘤最大直径较小(1.31±1.04cm vs 1.22±0.59cm),然而差异不具备统计学价值,考虑同此次研究中多数研究对象为PTC早期病人有关。针对年龄较大,以及TG-Ab、TPO-Ab水平较高的NG病人,临床领域需增强警惕性,严密关注,降低漏诊、误诊概率,实现诊断、治疗的及时进行,使病人预后得到改善。由于大多是单灶癌,进行手术时,需重视此类疾病的特殊性,对术式做出合理选择,防止过度手术的发生。

当前仅有少量研究涉及PTC-HT和PTC-NG临床表现对比分析。此次研究获得以下结果:在女性发病率方面,PTC-HT(72.7%)高于PTC-NG(62.1%);在平均发病年龄方面,PTC-HT(45.23±15.3岁)低于PTC-NG(53.45±18.5岁);在AJCC方面,PTC-HT偏早,其Ⅰ期、Ⅱ期、Ⅲ期、Ⅳ的例数与占比依次是47(71.2%)、3(4.5%)、12(18%)、4(6.0%);PTC-NG组上述4期的例数与占比则依次是38(57.5%)、2(3.1%)、14(21.2%)、12(18.2%)。在多灶癌所占比例方面,PTC-HT[21(31.8%)]高于PTC-NG[19(28.8%)];在血中TSH水平方面,PTC-HT(4.04±3.17 uIU/mL)高于PTC-NG(2.58±1.58 uIU/mL);在血内TPO-Ab水平上,PTC-HT(94.31±112.63 IU/mL)高于PTC-NG(34.65±47.65 IU/mL),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临床中,针对HT病人,尤其年轻女性,需增大随访力度,尽早开展TSH抑制干预,发现癌变,采取手术干预时,需认识到相较于PTC-NG病人,此类病人更易发生多灶癌、双侧癌,对术式进行合理选择,通常可得到较好预后。针对年龄稍高的 NG病人,需增大随访力度,若疑似癌变,应尽早采取根治性手术干预。

3.4 PTC对比PTC合并其他良性疾病的复发风险分析

在DTC复发率风险等级评估方面,其参考术中病理特征如肿瘤数量和大小、病灶残留、病理亚型、淋巴结外侵和转移、包膜血管侵犯、分子病理特征、术后刺激性Tg水平等因素,可把患者复发风险划分成3层,分别为低危型、中危型与高危型。针对高危型DTC,极力提倡术后行辅助治疗;针对中危型,可采取辅助干预;对于低危型,通常无需清甲干预,然而应采取内分泌干预。PTC此恶性肿瘤分化良好,恶性程度不高,存在较高10年生存率,然而疾病初期可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通常认为中央区淋巴结为甲状腺恶性肿瘤转移的首个场所[20]。然而临床方面大多认为PTC可实现较好预后,因此,在手术进行时需采取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处理与否尚未达成共识。一些研究人员提出,术中实施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处理,可导致阴性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现今针对PTC的术式,临床领域尚缺乏统一标准,全球大部分研究人员基本形成下述共识:(1)不能应用小于一叶的术式;(2)存在高危因素、两侧肿瘤病人,应采取近全切术或者全切术治疗[22]。大部分研究人员对预防性颈部淋巴结廓清除的实施持否定意见[23]。然而对于临床淋巴结阴性病人,需采取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与否有不同意见[24]。近些年,基于前哨淋巴结和淋巴结转移特征的研究结果,一些研究人员也提出,手术进行时,可对中央组淋巴结实施冰冻病理检查,若显示阴性,那么无需清扫,若显示阳性,应实施清扫术。基于此次研究复发风险分析结果,在PTC-HT组65例病人中,高、中、度低风险的例数依次是2例(3.0%)、33例(50%)、30例(46.1%)。另有5例复发,为7.6%占比。在单纯PTC 组的252例病人中,高、中、度低风险的例数依次是50例(19.8%)、133例(52.7%)、69例(27.4%),另有19例复发,为18.9%占比。前者的风险分级较低,表现出显著差别。在PTC-NG组60例病人中,高、中、度低风险的例数依次是10例(16.0%)、22例(36%)、28例(46.6%),另有3例复发,为5%占比,相较上述单纯PTC 组的252例病人,表现出较低的风险分级,且存在显著差别。此次研究表明,在PTC-NG组中,84.8%的病人颈部淋巴结转移在5个以下,预后风险等级中,低风险型为较高占比,达46.6%。对于PTC-HT病人而言,78.7%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在5个以下,预后风险等级方面,低风险型为较高占比,达46.1%。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处理的盲目实施,有过度治疗可能。在对PTC手术区域进行明确方面,应谨慎面对,基于此次研究相关经验认为,合并不同良性疾病的PTC各有其特点,针对不同PTC病人,应基于其高危因素,术前FNAB结果、颈部高频彩超或CT强化薄层扫描结果、侧颈部位淋巴结活检与冰冻结果、术中纳米炭淋巴结示踪表现等进行全面分析,对颈部淋巴结清扫区域进行初步设定。为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相较于单纯PTC,PTC合并不同良性病变在临床特征上有所区别。PTC-HT更多发于女性,且TPOAb、TSH水平较高,肿瘤直径较小;PTC-NG发病年龄偏大,好发于55岁以上人群,且此群体不易出现多灶癌,癌灶大多出现在单侧叶腺体内。对比单纯PTC,上述两者复发率相对较低。

猜你喜欢
良性发病率淋巴结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