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龙
(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中心卫生院,江苏 徐州 221124)
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由于患者的下肢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导致突然的扭转,从而出现强力内收或外展的情况,一般会发展为粉碎性骨折[1-2]。我院为了探究PFNA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我院展开了对比研究,现在将对比研究结果整理后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计6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0~87岁,平均(74.31±3.18)岁,其中左侧胯骨骨折患者13例,右侧胯骨骨折17例。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60~88岁,平均(74.86±3.67)岁,其中左侧骨折患者15例,右侧骨折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医学影像表现和《股骨颈和转子间骨折》[3]中描述的一致。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均签署了知情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已经通过本次研究申请。
(1)对照组DHS固定方案:患者取平卧位,实施全身麻醉后牵引患者的伤肢让其外展,在髋关节外做10~14 cm长的切口,在暴露骨折断端后进行复位操作。一般选择大粗隆定点下2~4 cm的位置置入导钉。在股骨1/3处打入DHS主钉,一直到股骨头关节面下5~10 mm处。使用套筒钢板接上钉尾,置入加压螺钉后冲洗伤口,做好引流后对患者进行缝合。
(2)观察组PFNA固定方案:患者前期准备工作和对照组类似。在患者骨折暴露后,在患者的粗隆顶点做4 cm长的纵行切口,在内侧开口后插入导针和扩髓,将主钉置入后观察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并进行复位调整。再将患者的髋部螺钉导针和股骨颈螺钉沿着患者的股骨颈方向打入。将患者的远端锁钉和近端锁钉锁住后套上钉盖。最后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冲洗,做好引流之后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缝合处理。
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进行记录并对比。同时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为优秀、良好、中、差4个层次。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
研究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版本)分析,若P<0.05则可认为本次研究两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围术期各项指标对比(±s)
表1 围术期各项指标对比(±s)
观察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3.33%,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患者髋部功能恢复对比[n(%)]
股骨粗隆间位于人体的股颈干交汇处,是人体下肢承受力最大的部分。在伴随快速且强烈的扭动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骨折情况。在骨折疏松病人上,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格外高,患者常常会在髋部出现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情况[4-5]。
由于骨折疏松患者的骨骼相对于正常患者来说更加脆弱,手术风险较大。但是保守治疗往往伴随着长期的康复时间,在恢复时间中患者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情况[6]。DHS在临床应用较广,但是该类手术的创伤较大,且固定板的抗旋能力差,不仅会提升患者的畸形率,还会导致内固定脱出等不良事件[7]。而PFNA属于髓内固定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外部创伤较小,手术过程中的切口相对更小,且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对更短,患者出现意外情况的几率随之降低。同时PFNA中股骨头的负重轴线较短,在承受应力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对应力进行内部转移,避免了对股骨头的压力,不论是患者的固定板还是髋部都能够承受更大的作用力,以保证骨折部位的稳定[8]。同时由于在进行PFNA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扩髓操作,规避了对患者的骨髓稳定性的降低作用。稳定的骨质情况能够保证患者在面对在面对压力和旋力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加良好的表现,避免患者出现固定板脱落等不良事件[9-10]。
综上所述,对于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进行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在围术期的各项指标,提升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