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措施研究

2021-01-09 09:41武迪
科教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干预措施心理健康

摘要我国农村大学生占高校学生的一半以上,其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着整个大学生群体,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才的质量。目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经济贫困已全面消除,为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本研究通过分析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究提高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措施,针对性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推动农村大学生心理品格成长,助力乡村振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农村大学生 心理健康 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2.058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of Rural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ntervention Studies

WU Di

(Hebei North University,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AbstractRural college students in my country account for more than half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mental health affects the entire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alents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my country’s poverty alleviation battle has been fully won, and economic poverty has been completely eliminated. In order to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furtherimprove the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mental health of rural college students cannotbeignored.Thisstudyanalyzesthementalhealthofruralcollegestudents,exploresinterventionmeasurestoimprove the mentalhealth ofrural college students, andproposes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ndsuggestionstopromotethegrowthof rural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character and help rural rejuvenation achievea multiplier effect with half the effort.

Keywordsrural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measures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其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影响其自身成长成才,还影响到今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为国家贡献力量。我国高校大学生中一半以上为农村大學生,其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到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1]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的当下,农村大学生大大减轻了经济上的负担,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当人在满足基本需要之后,追求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因此,对于农村大学生,不仅要缓解其经济压力,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真正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通过探究当前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理论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探究提高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促进农村大学生全面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农村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1人际关系敏感

农村大学生,由于与其他同学存在生活水平的差异,与人交往时,常表现出高自尊,怀疑、嫉妒甚至虚荣心理,人际交往方面容易出现障碍。面对生活环境的变化,农村大学生进入到大学,相较于原来相似性较高的社会群体,新的环境接触到不同社会阶层的同学,不同经济条件的落差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并且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农村大学生在个人能力及特长方面与其他同学存在一定的差距,进入到新的群体,对比优秀的同学,容易出现自卑心理,在人际交往中不愿主动接触别人,往往采取回避态度,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敏感的态度,容易让对方产生心理负担,不愿继续交往。而这些在人际交往中遭遇的挫折使其更加逃避与人交往,形成恶性循环,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1.2焦虑心理

农村大学生面对经济与学业的双重压力,[2]容易产生焦虑心理。经济上的压力使他们期望可以早日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经济报酬,而作为学生,学业与兼职本身存在一定矛盾,他们既期望通过兼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又期望通过学习改变自身命运,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并且由于农村大学生相较于其他学生社会资源有限,面对未知的未来,容易产生就业焦虑,担心自己无法找到心仪的工作,改变自身命运。过度的焦虑使其以消极的心态面对未来,产生无名的忧虑,沮丧、恐惧,既影响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又影响其学习效率,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及自身发展。

1.3抑郁心理

农村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够,普遍存在自我评价偏低,无法悦纳自己,不满和悲观情绪经常出现,人际关系敏感使其很难获得同辈群体的社会支持,而家庭给予的社会支持有限,面对老师由于较强的自尊心不愿主动寻求帮助,较少的社会支持更加剧其抑郁心理,负性情绪更加强烈,影响其身心健康及正常的学习、生活。

1.4强烈自尊心

农村大学生由于面临生活上的窘迫而自卑,但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内心极为敏感。自卑与自尊的矛盾引发其敏感的心理状态,面对学校、老师、同学们给予的善意帮助无法坦然接受,甚至采取回避态度,抱有抵触心理,容易造成孤僻与抑郁。且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希望通过成功来证明自己,根据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动机与行为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过高的动机使农村大学生在面对一些对于他们较为困难的任务时容易失败,强烈的自尊心及挫折教育的缺乏使其容易出现心理失调,引发心理问题。

1.5环境适应不良

农村大学生由于原来生活环境较为单一,进入到新的大学环境中,面对更多的机会和诱惑,环境转变较大,难以适应。[3]在学习上,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内容由原来语数英等基础课程的学习转变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内容更加专业化,相较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对于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并不多,一切需要从头学习,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容易出现适应不良,而在学习中的适应不良使贫困生难以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进而影响其学习动机。在生活上,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和经济情况有所差异,由于虚荣心理,容易出现攀比行为,有些学生自控能力较差,面对一些诱惑,甚至出现极端行为,严重危害其发展。

2农村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2.1个人

农村大学生自我评价较低,存在较为明显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对于自我形象相对敏感,过于关注他人对自身的评价,自尊心强,在人际交往中采用防备及回避态度,人际关系紧张,社会支持较少,消极负面情绪较多,对未来担忧焦虑,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2.2家庭

家庭环境导致农村大学生物质上不能得到应有的满足,使其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最基本生理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很难实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甚至自我实现的需要,影响其健康发展。并且农村大学生家长较多精力投入与挣钱养家,容易忽略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与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农村大学生相较于其他学生获得较少的引导与关爱,社会支持较少,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2.3学校

目前资助体系尚不完善,“减、勤、补、助”力不从心,覆盖范围还不够广泛,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确实存在经济压力但由于特殊原因无法开具相关证明的学生关注程度不够,勤工助学岗位有限,资金有限很难覆盖全部学生,奖学金来源较为单一,只能满足少数学生需要。且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薄弱环节,资助與育人未能有效结合,造成部分学生形成依赖心理,无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且关注程度不够,容易忽略其心理健康层面关注,未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日常教学及管理当中,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2.4社会

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社会资源较少的农村大学生来说,面临较大压力,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且某些“金钱至上”的观念,冲击农村大学生认知,认为金钱决定地位,容易造成农村大学生心理失衡,敏感、自卑,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3对策与建议

3.1优化资助政策

农村大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归根结底来源于家庭经济上的压力,因此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当前资助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优化资助体系,建立“奖、贷、补、免、捐、勤”多元资助体系,完善资助政策,大力推进勤工俭学,让学生在锻炼、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获得经济报酬,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奖学金的资助,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其通过自身努力缓解经济压力,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3.2调整工作方式

在学生工作中,要深入了解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对于一些确实存在经济压力但情况特殊无法开具证明的学生予以关注,采用灵活的方式综合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在校表现等多方因素进行帮扶。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隐私,给予学生更多生活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辅导,避免由于帮扶工作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3.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农村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通过思政课程和第二课堂及团组织活动、班级活动等方式,[4]帮助农村大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开展挫折教育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寻自己生命的价值,学会感恩,增强社会责任感,[5]在艰苦的环境中实现人生理想。

3.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由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转为预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安排固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切实发挥第一课堂的作用,在课堂中传授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学会自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与各个院系通力合作,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农村大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切实发挥心理委员及辅导员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心理上的关爱,增加农村大学生社会支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必要时,建立农村大学生心理档案,不定时对其进行心理筛查,切实掌握学生心理状况,根据筛查反映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3.5营造良好氛围,加强人文关怀

在全社会、全校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农村大学生由于与其他同学攀比加大心理压力;辅导员及教师对于农村大学生加强人文关怀,给予其更多生活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关爱,引导其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3.6加强家校合作,协力提高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农村大学生家庭社会支持较少,而教育离不开学校、家长、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在工作中应与农村大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针对性给予帮助,与家长加强合作,针对农村大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教育理念和意识缺乏的情况,可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相关知识,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展特点的相关知识,提高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增加农村大学生家庭社会支持,使其获得更多情感上、经济上的支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3.7发挥朋辈互助,增强农村大学生社会支持

朋辈互助具有交往较为频繁,空间距离接近,思维模式接近等特征,而且兼具互助与自助的双重功能。[5]相较于家长、辅导员、专业教师,农村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同学、朋友、学长学姐的接触更为密切,为增强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应充分发挥朋辈群体的作用,通过朋辈群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氛围,减少其由于老师和家长的说教产生的抵触心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可将农村大学生纳入朋辈群体当中,使其在帮助、教育别人的同时,达到助人自助,丰富其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其的心理健康意识,获得更多社会支持。

3.8自我调整,保持积极心理状态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习到心理健康知识,进行自我调整,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不自卑也不自大,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并学会寻求社会支持,面对现实苦难及问题,积极应对,不逃避,寻求老师、同学、家长帮助,增加社会支持;树立信心,提高自身素质,化压力为动力,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通过自身努力打破现状,保持积极乐观态度。

3.9灵活运用网络新媒体,加强宣传教育

灵活运用多种新媒体平台,结合当下大学生对于网络内容更易接受的特点,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宣传教育,增加灵活性和吸引力,加强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促进农村大学生在碎片化的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总结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人的发展,国家的未来需要青年人书写,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希望,其发展备受重视,农村大学生作为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數,其全面发展同样不容忽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关注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把握农村大学生心理特点,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推动农村大学生心理品格成长,建立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切实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为国家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文婷.社会变迁视角下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

[2]黄桂玲,颜剑雄,林佳丽,等.大数据背景下农村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及其干预路径研究.农业经济,2021(04):131-133.

[3]陈驰,张凌彦.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正确引导.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07):813-814.

[4]石曼,武迪.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创新路径研究——基于“三全育人”.现代商贸工业,2021(19):66-67.

[5]程肇基.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高教探索, 2015(03):27-30.

猜你喜欢
干预措施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9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
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强迫症现状分析与干预措施探讨
高职生网络依赖的不良症状与干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