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霞
鸡群饲养过程中,要想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对蛋鸡的养殖技术需要达到较高水平,才能充分发挥鸡群的生产性能。因此,根据本人多年从事鸡群饲养的实践经验,参考相关资料,提出管理五要素,希望能够为从业者科学开展蛋鸡养殖提供参考。
1 科学投喂饲料
蛋鸡在一个饲养周期共耗料50 kg/只左右,占养殖成本的70%以上,因此,产蛋鸡在整个周期中的饲喂管理是反应鸡群生产性能及生产效益的直接体现,所以为保证鸡只发挥最大的生产潜能,必须关注鸡只的饲喂管理。按鸡群不同生长阶段合理投喂饲料,应提供足够营养物质满足鸡群生长发育需求,同时使鸡群生长保持较高均匀度。从入舍开始,利用开食盘提供饲料,蛋白质含量达到19%,让雏鸡自由采食,少喂勤添,吃八九成饱就可以撤掉饲料,让其保持旺盛的食欲;适当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增强抵抗力。经过1周饲喂后,可以更换料槽,定时定量添加饲料,根据一段时间现场观察应确保每天料槽中剩余饲料在预期范围内,避免因投喂过多引发饲料霉变。进入到育成期,应适当提高饲料中能量水平,促进能量积累,使鸡的腹部脂肪在开产前达到需要的沉积水平。育成鸡转入产蛋舍后,应饲喂产蛋前期饲料,日粮中的钙需要量由1%增加至2.25%,自由采食,以满足其营养需要。当鸡群产蛋率达到5%时,开始饲喂产蛋高峰期饲料,即预付营养,这样有利于鸡群达到产蛋高峰,解决因饲料营养水平不足不能达到产蛋高峰的问题。产蛋高峰期饲料要全价、稳定,不可轻意改变,同时必须保证鸡只的日耗,并通过饲喂方式刺激增加鸡只采食量,尤其注意喂料时间,要避开上午鸡群产蛋集中的时间。产蛋高峰期过后建议根据鸡群的日龄结构、日耗以及产蛋情况,适当减少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并适当增加饲料中钙的含量。
还可以按不同季节进行饲喂。夏季炎热,在把采食量不下降作为高温时段喂料管理的重点;要确保给鸡只每天饲喂不发霉变质的新鲜饲料;调整喂料时间,在夜间和凌晨凉爽时段增加喂料次数和喂料量。冬季寒冷,维持营养需要增加,鸡采食量增多,要适当增加能量饲料,减少蛋白饲料;随着采食量增加应降低饲料中蛋白质与钙、磷、食盐的水平,以免采食过多造成蛋白质与钙、磷的浪费。
2 注重鸡群饮水
饮水也是影响鸡群健康发育的管理要素。入舍前就需要将饮水器灌满,要求饮水洁净无污染,符合饮用水国家标准,水温适宜,确保雏鸡能够尽快开水,刺激其消化系统发育。饮水器高度应适中,避免太高造成弱雏无法饮水,也要避免过低造成鸡绒毛打湿。随着鸡群逐步长大,应对水线高度、压力等进行调节,避免因水压过高造成水资源浪费、水压过低造成鸡只饮水不足,导致鸡群发育受到影响。进入冬季,天气寒冷,气温低,最好给鸡饮温水,一是鸡爱喝,二是也能减少体热损失,增强抗寒能力。水温在10~20 ℃之间,可在鸡舍内放置盛水的大容器使之与舍温接近。使用水槽供水,应设置栏防装置避免鸡进入槽内,并经常清洗水槽,定期检测和消毒,保证水质清洁。鸡群缺水不仅会影响食欲,也会造成产蛋量下降,为此应确保饮水充足,让鸡群自由饮水,满足鸡的发育需求。一般情况下,每只鸡每天需水量,冬季为110 mL左右,夏季为280 mL左右,春秋季约为200 mL。当产蛋率升高时,需水量也增加。因这时鸡产蛋旺盛,代谢加强,不仅形成蛋需要水分,而且鸡食量越大需水越多。在鸡产蛋高峰期要特别注意供水工作,更不应缺水。特别是在早8点、中午12点、下午6点,这是一天内3个饮水高峰时间段,如果产蛋鸡在此期间内喝不上水或饮水不足,会影响其产蛋和健康。
3 调节适宜的温湿度
鸡群在舒适环境中可获得快速生长,而温湿度是影响鸡舍环境是否舒适的主要因素。考虑到鸡舍内温湿度随着季节改变而发生变化,需要根据鸡场所处的地点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节。一般鸡舍在春秋季节都可以达到适宜温度的范围。为避免鸡群夏季发生热应激,应在中午气温较高时打开风机进行纵向通风,避免横向进风导致对流产生,引发鸡群不适。纵向负压通风是目前封闭鸡舍应用广泛的的通风方式,纵向正压通风是立体多层笼养鸡舍使用的通风方式。如果通风仍然无法降低到所需的温度,应通过湿帘降温、增加绿植面积、屋顶涂成白色等其他方式辅助降温,注意避免因降温过快导致鸡群出现冷应激问题。冬季外界气温较低,应确保鸡舍保温性能良好,因此鸡舍墙壁、屋顶选用保温材料,做好门窗等缝隙的封闭处理,避免漏风和贼风出现。不严实的缝隙通过修补和加挂棉垫方式处理,防止舍内热量向外扩散,避免温度过低导致鸡体质变差、生产性能下降、发生疾病等问题。
湿度过大,会导致舍内病原微生物繁殖增多;过小导致空气干燥,诱发鸡群呼吸道疾病。在湿度管理方面,育雏期需要控制在60%~70%之间,长成后应控制在40%~70%之间。我国北方冬春季节降雨偏少,湿度容易偏低,可以用喷雾设施定期喷雾增加鸡舍湿度,还可以往里加入消毒液起带鸡消毒的作用。夏秋季节的湿度容易偏高,需要加大通风降低湿度。注意一点是不能通过增加鸡粪含水量来增加鸡舍湿度。降低湿度的方法有加强通风换气、在室内放生石灰块、及时清理粪便、定期检查供水系统滴漏等,可保持环境干燥。
4 改善环境卫生
改善空气卫生状况可以采用净化和消毒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空气过滤器、空气电离、化学消毒等。近年来为了预防气源感染,广泛采用紫外线消毒鸡舍空气,以及利用化合物气雾消毒和臭氧改善空气卫生。在改善环境空气卫生时,也要保持环境卫生,特别是有效防止有害气体(重点是氨)的产生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保持鸡舍周边环境干净、卫生,可在鸡舍周围栽种绿植,净化鸡舍周围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养鸡生产小气候;二是日常饲养过程中,鸡群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及时排除鸡舍中的粪便和污水等,可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源;三是加强通风换气。冬季鸡舍的环境相对封闭,舍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升高,同时空气中的粉尘颗粒较多,刺激鸡的眼睛、呼吸道,引发各种炎症或疾病。由于冬季鸡舍内、外环境温差较大,因此在保持鸡舍适宜温度情况下加强通风、缓慢通风可为鸡群提供新鲜空气,同时避免给鸡群带来冷应激问题;四是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益生菌液,既可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还可以减少蛋白质向氨及胺的转化,使粪便中氮的排泄量大大减少,改善了鸡舍内的空气质量,也节约了饲料。
5 加强疫病防控
我国蛋鸡养殖经过几轮发展,当前大部分蛋鸡场实行规模化养殖,一个养殖场饲养成千上万只蛋鸡,甚至几十万,确实节省各种有限的资源,而且方便进行日常的管理。但是要知道,由于当前流行疾病的复杂性,加上一些疾病的难控性和不可控性,饲养如此多的蛋鸡数量面临的养殖风险同样是巨大的。一旦在疾病的防控上出現漏洞,将会给这些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打击。有人曾对规模化蛋鸡场生物安全量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化鸡场外部生物安全约占总体权重的7成,内部生物安全约占2成,免疫体系占1成左右;外部和内部生物安全权重高达9成,生物安全在规模化蛋鸡场疫病防控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完善生物安全措施,执行“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原则,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将会减少疾病的发生。完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在鸡舍基础建设和养殖设施上加大投入和改造,自动通风控制温度系统、自动供水系统、自动喂料系统、自动集蛋系统以及自动清粪系统等设施设备的使用进一步改进鸡群小环境,同时也为疾病的控制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建立完善的病死鸡无害化处理的配套设施;针对我国主推品种,研究并建立准确的疾病控制方案,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及技术规范;完善禽病监测平台和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大学和研究院所的技术优势,加强其与企业在疾病防控方面的合作。
此外,准确消毒也是规模化蛋鸡场疫病防控中重要的一环。在鸡群饲养期间,根据不同养殖条件规范蛋鸡场消毒技术,为鸡群创造舒适的环境。在雏鸡入舍前5 d,使用火碱溶液对育雏舍进行彻底清洗;关闭门窗,提前增加鸡舍温湿度,选择甲醛、高锰酸钾等高效消毒液进行蒸熏消毒。利用不同的消毒方式对进入鸡舍的人员和用具等消毒。鸡舍内外也需要定期消毒,交替使用不同消毒剂,如需带鸡消毒,应选择无毒、刺激小且无腐蚀作用的消毒剂,以免给鸡群呼吸道粘膜带来损伤,诱发呼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