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021-01-09 07:17田子欣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徒导师校企

◎田子欣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学院,河南三门峡472000)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实践证明,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第三批遴选批准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试点专业是与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合作实施的。实施近两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个别突出的问题。为全面系统分析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实施路径,有效避免当前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为例,结合教育部验收通过的第一批和第二批中部分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实施做法,深入分析,总结经验,为全面推广实施现代学徒制提供参考。

一、现代学徒制概况及基本特征

经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可知,国外很多国家有推行现代学徒制相关的研究或实践,特别是国际上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部分国家,已经形成了特色或制度。如德国实施“双元制”,英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家颁布有关法律,在教育领域实施“新型学徒制”,明确了校企共同培养技术人才的任务和职责。瑞士在实践过程中,将“双元制”转变到“三元制”模式[1]。这些探索,为我国实施现代学徒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

我国职业教育中研究现代学徒制最早是由教育部职成司委托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牵头开展的,系统总结出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特征、运行机制、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条件保障等,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理论体系。

通过公开发行的研究成果及笔者所在学校实施来看,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特征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双育人主体[2-3]

现代学徒制是深层次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学校、企业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单位。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学校是校内教学实施主体,企业是校外教学实施主体。双方在学生从入校到毕业进入企业期间,学校和企业担负着共同培养学生的职责,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企业提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领域,并主导制定岗位职业标准。学校根据岗位职业标准,主导并制定人才培养职业标准,进而确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二)双身份[2-3]

“双身份”是现代学徒制区别于订单培养、传统学徒的重要依据。目前,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主要生源来自高中或中职学校,部分生源来自退役军人、企业在职职工等。现代学徒制不管是先招生后招工,还是先招工后招生,一旦进入学校,通过双方遴选学徒并签订协议,这些学生就拥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学徒)。当毕业后进入企业,身份才唯一化,即企业员工。

(三)双导师[2-3]

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每名学生都将拥有一名校内导师与一名校外导师。两名导师对学生专业学习负责。在校内学习或实践中,主要以校内导师管理为主,在企业实习或培训过程中,主要以校外导师管理为主。校企导师互聘,学校为遴选上的企业师傅颁发聘书,聘为学生企业导师,参与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课程标准。企业将校内导师聘为企业学徒导师,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学习并实践相关岗位职业技能,更好了解学徒未来就业的岗位技能,更好在课程中明确重难点。

(四)校企共同管理

校企双方参与到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全过程,从发布现代学徒制招生开始,校企共同制定招生方案,然后共同面试确定学徒。之后进行导师的选拔、导师工作量的认定与考核、学徒在企业学习或实习等。校企共同担负着学徒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校企制定有利于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一些规章制度,如招生招工制度、导师选拔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

(五)校企共同考核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考核标准,针对学生(学徒)每门课程、实习环节等进行考核。考核过程,由校企双导师共同完成,给出成绩。当学生所有应修课程的成绩合格,符合企业用工标准,不用再经过试用期,即可在毕业时正式成为企业员工。

(六)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是实现现代学徒制育人目标的重要方式。“学中做”“做中学”则是工学交替的具体表现。学生通过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不仅把学校学习的知识与企业岗位实践技能相糅合,而且通过岗位操作及时反馈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把欠缺的知识补上。工学交替可以是“大交替”,也可以是“小交替”。“大交替”是指以学期为单位,一个学期在学校,一个学期去企业进行交替学习与实践;“小交替”是以天为单位,一般执行“3+2”或“3+3”模式,即前三天在学校学习校内导师安排的素质课程或基础理论课程,后两天或三天去企业进行在岗实践。

二、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路径

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实施路径主要包括:学校选择合适企业或企业选择合适学校,商谈具体培养岗位及合作细节,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招生(招工)、遴选导师及签订聘任协议,工学交替开展教学,双方共同考核等几个环节。

(一)遴选合作对象[4]

现代学徒制作为校企深入合作的典型形式,就必须有合适的合作对象。一般来说,学校和企业在同一区域。但如果实施以学期为交替周期的话,可以选择不在同一区域的合作对象。企业要具有一定规模,一般为大中型企业,能够提供足够的岗位,小型企业不列入合作范围。同时,企业具有发展的潜力,有一定比例的高级技术人员等资源。

(二)确定岗位及岗位职业标准[4]

企业依据自身岗位需求及发展需要,遴选出与专业相近的职业岗位来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一般遴选的是企业的初级岗位,同时也要遴选出初级岗位工作者未来3至5年后晋升的岗位等。企业提出这些岗位对应的职业标准,从人员要求、职业素养、技能要求等方面细致逐条列出,便于在后续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精准对照或转化为相关课程标准。

(三)签订合作协议并编制招生方案

学校与企业就开展现代学徒制进行协商,明确具体岗位、培养人数等,同时就培养过程中为学生(学徒)购买保险、支付实习工资标准、企业导师聘用及工作量核算、工学交替等有关事宜达成共识。待双方同意后,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有关内容,来提出招生方案,明确招生对象、要求及宣传策略等。

(四)制定配套制度文件并遴选双导师

校企双方根据协议有关内容,尽快制定现代学徒制配套规章制度文件,作为保障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的制度依据。同时,各自从本单位中遴选经验丰富,能够胜任指导学生(学徒)工作的人员作为导师,互聘互认,并定期开展导师考核及优秀导师评选活动。

(五)校企编制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执行文件,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化文件,一旦制定后不能随意更改和调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要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专业教学标准》,结合着企业岗位设置及要求,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毕业要求等。一般来说,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总课时不少于2800,实践课时要超过50%,达到一定的学分要求,同时要拟定专业课程在学校多少课时,企业多少课时。实现以岗育人,以岗训人,校企结合,共同培养。

对于课程来说,现代学徒制主干课程一般应对应岗位所需的工作任务。在进行任务提炼时,最好由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操作员工、高级技术人员与学校一起来进行。明确现代学徒制所培养的岗位中,初级任务(基本素养)是什么,中级任务是什么,高级任务是什么,以对应岗位中的能力递进要求。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就业,所设置的工作任务应具有普遍性、完整性和重要性。

(六)招生招工一体化

根据校企制定的招生方案,成立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技术管理部门和学校专业教研室、辅导员等共同组建的招生考核组,对前期经宣传报名参加现代学徒制的学生进行面试选拔,按照协议中明确的人数进行遴选。凡被录取的学生,与企业签订准员工培养协议或校、企、生三方培养协议。签订学习安全责任书。学生与校内导师、企业导师配对,形成每名学生都有校企各一名导师进行教学指导。

(七)工学交替开展教学

根据校企实际情况,考虑到课程学习规律及企业生产情况,工学交替一般从第二学期开始。第一学期主要以文化基础课为主,同时开设1至2门专业基础课程。有条件的可以安排到企业认识实习,提前了解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及生产产品情况等。在工学交替期间,校企双导师应进行对接,掌握学生学习状况。任务开始前,下发任务通知书,让学生了解课程学习任务,做好课程学习记录,最后有综合性考核(过程性与终测性考核为主)。课程结束后,学生要对导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导师的依据。在去企业跟岗实践或参加生产实习中,学校和企业都要给学生购买保险,学校一般购买意外伤害险或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险;企业给学生购买工伤保险等。

(八)学徒培养成效测评[5]

完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计划,学生(学徒)身份转换成准员工,然后经过第六学期企业顶岗实习在岗培养后,身份则正式变成企业员工,实现了“学生→学生/学徒→学生/准员工→企业员工”多次身份转变。每次身份转变,都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考评或测评。现代学徒制实施结束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现代学徒制学徒培养成效进行测评,重点对学生家长、用人部门等进行满意度调查,以此来检验现代学徒制的成效。

三、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案例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于2018年4月与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签订现代学徒制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合作协议,约定从2018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新生中遴选30名学生,培养高档数控机床操作与程序编制员及焊接机器人操作员两类人才。为了确保现代学徒制实施工作顺利进行,我校先后起草了一系列制度文件,如《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设考核与动态调整的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印发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试行)的通知》等8个文件。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学徒制专业培养目标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其培养目标为: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适应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掌握数控机械加工与机器人操作、维护与编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较强的机器人操作与数控加工实践能力,面向从事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修与管理领域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人才培养目标既要贴合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岗位人才需要,又要考虑学生未来可能从事其他工作的就业需要。

(二)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在制定课程体系时,根据机电行业的发展要求,以企业提出的现代学徒制培养岗位——焊接机器人操作、维护、调试和数控加工等为核心岗位任务,按照教育规律,对职业“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形成13个典型工作任务,基于专业技术服务一线岗位工作过程,构建突出专业能力、岗位工作能力和岗位拓展能力的课程体系(见下表)。

根据现代学徒制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及依据认知规律对学习领域进行排序,实现企业和学校交替、递进式人才培养效果,从而构建出三阶段职业课程体系。第一阶段主要是基础能力培养,主要在学校完成。该阶段以文化素质课、专业基础课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第二阶段为专项能力培养,主要在校、企间交替完成。一般从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主要开设专业技能课程;第三阶段为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主要在企业完成。第五学期就到企业进行跟岗实践,同时,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在岗位实践中进行毕业设计。第六学期则开始进行顶岗实习,按照准员工身份进行企业考核。

(三)现代学徒制课程考核

1.企业课程考核。企业课程的考核由企业制定相关考核标准,以过程性考核为主,一般包括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项目参与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和终结性考核[6]。

典型工作任务表

2.学校课程考核。校内课程的考核把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般包括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项目参与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和终结性考核。

最终的考核是把学校考核和企业考核结合起来,综合测量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就,从而为学生学习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建设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1.对现代学徒制认识不到位,致使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偏差

虽然现代学徒制已经在我国实施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这些经验仅有部分教师掌握,很多教师不是特别理解和清楚现代学徒制的特征与内涵。第一种情况:个别院校将现代学徒制实施成了“订单培养”的高级版,学生完全在学校上课,企业派人来学校讲授企业文化、生产工艺等,学生自始至终不到企业实践。第二种情况:个别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环节就已经出现偏差,不能明确企业的职责,与常规专业培养方案无异,在实施过程中,随意更改教学计划。第三种情况:企业对现代学徒制了解很少,也不清楚其运行规律,在无法获取更多收益前,企业参与热度不高,致使推行现代学徒制任务更多落在学校身上。

2.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制定不严谨,没有考虑企业运行特点

3.学校与企业在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上的目标不一致[7]

作为学校来说,推行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工作是对职业教育的一种探索,探索校企合作育人的方式方法,弄清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优势路径。同时,通过现代学徒制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入学即实现“点对点”就业,进而提升专业影响力。作为企业来说,通过与学校合作,提前介入来培养自己生产或发展需要的技术工人。学校的出发点是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企业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忠诚与实用。目标有一定偏差,实施起来问题非常多。企业积极性不高,学生培养成效不明显,学生毕业后留在企业工作的就少。所以,企业为了留下更多学徒,学校为确保项目实施顺畅,必须目标一致,那就是培养符合企业岗位职业素养与技术要求的合格员工。基于此,企业向前推进一步,学校向企业目标靠拢一下,这样就能达成一致,形成推动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合力。

4.学生对双重身份特别是企业学徒认可度不高

现代学徒制讲究的是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出于学生惯性思维,觉得自己就是学生。在企业实践中,也认为自己是一名学生,而不是企业的学徒。对于企业师傅分配的任务要么不干,要么打折扣。有的学生不遵守厂规厂纪,随意上下班,不按规定出勤或参与企业活动等。这些都是学校与企业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缺口,没有加强学生学徒意识培训。这也有校内教师上课与企业实践特点不一致等原因。所以,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必须加强沟通,了解学生在校与在企业期间的学习、思想状况,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双重身份,以便能够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诚信度。

5.导师业务素质低下,不足以有效指导学生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与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过程中,缺少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培训计划,存在部分校内导师职业技能水平不高与部分企业师傅教学水平不足以有效指导学生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的合作机制。另外,因导师业务素质低下,无法有效将企业岗位核心技能有效传递给学生,无法编写教学讲义,充实教学资源等。

6.校内课程与企业课程(实践)衔接不上,形成教学两层皮现象

校内课程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来增强其操作技能。校内理论与实践授课能够有效衔接,实践目的性与课程要求一致。当进入企业后,更多是以实践为主,企业师傅限于教学能力很少讲解有关理论知识。另外,限于企业岗位培养的需要,存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罗列多门课程,在企业实践中重复一种实践操作的现象。这都是衔接不好,形成了教学两层皮的现象。

(二)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1.科学合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方案

应根据企业需求、运行特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同时依据企业考核要求,制定符合现代学徒制发展的、能够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的考核制度。校企共同制定岗位考核标准、学生学习评价记录手册、教师评价记录手册、师傅评价记录手册[8]。积极实施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并进行过程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建立学生与企业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2.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

积累经验,找出不足,建立经验分享机制,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纳入课题研究,组织教师们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并吸收企业导师或相关人员参与,分析总结规律,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3.积极在现代学徒制工作中融入“1+X”认证制度

“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学生毕业时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社会认可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利于拓展就业本领,提升学生整体职业素养。现代学徒制工作中应积极融入“1+X”认证制度,发挥证书引领作用。

4.加强现代学徒制教学团队建设

现代学徒制教学团队建设是保障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重要基石。可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引进来”是引进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现代学徒制试点班课程的兼职教师;“走出去”指我们的教师要到企业去挂职,了解企业岗位职业标准与技能要求,提高现有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企业和学校加大对现代学徒制工作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被聘为导师的人员,各项政策适当予以倾斜,发挥制度激励作用。

5.进一步扩大合作试点,积累丰富经验

应该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与更多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在符合现代学徒制特征情形下,学校与企业可以创新性尝试多形式的项目实施途径,为下一步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积累丰富经验。

猜你喜欢
学徒导师校企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魔术师的学徒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V eraW an g
导师榜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