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需平衡机制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策略分析

2021-01-09 18:30王晋芳刘艳丽陈莉军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250355
护理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人才

王晋芳,李 燕,宋 洁,刘艳丽,陈莉军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250355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展,我国养老问题面临的挑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日趋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专业老年护理人才紧缺的供需失衡问题,成为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领域管理者及教育者关注的重点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 年,全国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67 亿人,占总人口的11.9%,远高于国际上对于老龄化社会定义的“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这一标准,且2018 年我国的老年抚养比已达16.8%[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87 亿人,占总人口的34.9%[2]。这也预示着我国在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照护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我国医护人员长期处于紧缺状态,老年护理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严重的供需失衡矛盾给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带来较大的风险。专业素质教育作为老年护理专业人员人力资源补充的有效手段,在缓解我国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从我国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与供应现状出发,从构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落实人才培养细则、保障老年护理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可能缓解我国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紧缺的策略,为我国老龄化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1 老年护理服务需求巨大,供需失衡现象突出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窗口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然而我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较为严峻,且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呈现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趋势。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巨大,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文件指出,预计2020 年底,我国80 岁以上老年人将增加到2 900 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 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3]。而且,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2014 年底,我国失能老年人口接近4 000 万人[4],预计到2030 年,我国失能老人将达到6 168 万,到2050 年会达到9 750 万人[5],无疑加剧了养老服务的压力。以北京市为例,按照《北京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标准》执行的“9064”(90%居家养老、6%社区养老、4%机构养老)养老模式发展规划,林雷等[6]测算得出,到2030 年北京市户籍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550 万人,其中80 岁以上老年人超过80 万人。在这样的测算前提下,北京市机构养老床位需求量将达到220 596 张,医护人员需求量达到4 412 人,护理员的需求量为49 838 人,而且该数据是以北京市老年人失能率4.86%~5.53%为测算值得出[6]。但是实际上,张文娟等[7]利用2010 年—2011 年的3 项老年专项调查数据分析得到,中国城乡老年人的失能率为10.48%~13.31%。丁志宏等[8]通过2015年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得出,我国城乡有照料需求的老年人比例为14.27%,且上门看病、康复护理、日间照料服务需求率分别为54.4%、22.4%、19.5%,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服务需求率也高于11.0%。因此,在未来数十年内我国老年护理服务需求非常之大。然而在供应方面,专业养老人才的缺口十分显著。孙鹃娟等[9]研究指出,以2015 年全国范围内在养老服务机构的214.7 万老人为服务对象,按照失能老人和自理老人与专业护理人员分别按3∶1 和10∶1 的配置标准,所需的服务人员约为35 万人,但实际的服务人员仅为19.56 万人。并且,由于我国老年护理专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为老年人服务的护士大多没有系统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背景,护理员的老年护理相关知识更加缺乏。因此,我国老年护理服务供需失衡现象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较突出。仍以北京市为例,据测算自2018 年起,每年至少需要培养340 名专业养老医护人员和3 200 名养老护理员,才能满足2030 年达到“9064”的规划要求[6]。

2 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供需失衡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影响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其对社会的影响逐渐凸显,加之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严重不足这一问题,使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社会伦理层面,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任何社会时期都要对老年人获得正常生活和尊重的权利予以重视,如果缺乏综合性的长期照护系统来确保尊重老年人的基本权利、自由与尊严,其后果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负担不起的”[10]。社会生产力层面,老年抚养比数值增大不仅意味着相同的劳动年龄人口要赡养更多老年人,也预示着如果老年人无法得到专业人员照护,其家庭成员可能因必须照护老人而降低劳动率。杜鹏等[11]利用2014 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得出,12.54% 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能自理问题,92.71%的照料者是家庭成员,其中照护者是儿子、女儿、儿媳的比例分别是23.77%、15.24%、12.24%,使得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劳动年龄人口的生产力。卫生健康层面,对有照护需求的老年人而言,专业的指导更能降低其完全失能或发生疾病的风险,从而降低卫生成本支出。以老年痴呆病人为例,研究指出养老机构老年痴呆病人吞咽困难发生率为52.5%[12],如果吞咽困难不能被有效识别与科学管理,会增加吸入性肺炎等一系列的风险[13],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4],并增加医疗耗费[15]。而没有专业照护知识与技能的家属,在照护特殊症状老年人健康问题上存在盲区,不利于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因此,从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角度出发,储备专业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成为必需,所以亟须剖析人才紧缺的原因,并积极探索相应的人才培养策略。

3 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老年护理专业起步晚,人才培养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与欧美等国家以及泰国、日本等的老年护理专业相比,我国的老年护理专业方向起步较晚。查阅中国知网文献显示,首篇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的护理类中文文献发表于1965 年,关于老年护理教育培训相关的文献发表于1986 年,比国外老年护理起步晚近40 年。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老年护理专业虽然快速发展,但是人才培养体系仍有待完善。在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方面,老年护理的学科定位依然需要进一步清晰,一方面医疗、康复、营养等专业与护理专业相互交叉,使得老年护理学课程教育内容在广度上不断拓展,但在深度上又不足以应对临床工作;另一方面,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层级划分不甚明确,未能完全满足我国对养老护理多层次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体系方面,需求量最大、承担基础生活照料的护理员队伍,其培训一般由非政府机构承担,培训内容、培训质量、考核认证、质量监管等尚需一套完整的配套体系来保证[16]。专业教育中,虽然一半以上的院校都开设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独立开设老年护理方向的院校较少[17]。部分院校采取“护理学+老年护理”方向模块的课程体系[18],但有时存在广而不精的问题,使得多数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老年护理基本技能,但尚不能应对老年人健康评估、营养膳食、康复训练等多种层次的照护需求[19]。培养层次上,虽然现在形成了“学士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体化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但大多数高学历层次的老年护理方向人才是通科护理学毕业,随后涉猎老年护理方向相关研究,部分人员甚至并未接受过系统的老年护理课程体系教育。而且在高水平老年护理专业的培养实践中,我国尚没有出台涵盖“注册护士到临床护理专家”的阶梯型的老年护理人才胜任力标准体系可供参考,使得具体的培养要求以及培养层次缺乏明确的指导。因此,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无论从内涵的横向挖掘,还是在发展层次的纵向进阶,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2 培养规模及质量有待提升,人才流失现象明显老年护理服务供需失衡另一个原因是供给量不足,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及人员流失现象也比较明显;护理员准入门槛较低,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过专业培训和持证上岗人员均不到30%[20]。而且养老护理员的劳动强度大、收入比较低,在日均工作时长>9 h 的情况下,半数以上人员的工资低于2 000 元,加之社会福利待遇比较低、社会认可度不高,使得养老护理队伍流动性大、人员不稳定[21]。老年护理方向护生培养层面,目前院校的培养起步晚、规模较小、生源有限,且多为职业院校。山西省18 所涉医类院校仅有1 所学校于2015 年开始招收老年护理方向班[22]。陕西省开设老年护理方向实验班的院校,老年护理方向的学生人数只占护理专业学生总数的10%[23]。部分学校即使广泛宣传、一再降分也无法招满学生[24]。而且就目前大多数院校采取的“护理学+老年护理”方向培养模式,许多学生只是对老年护理相关课程比较感兴趣,但是一半以上的学生因为薪资待遇、发展机会、工作环境等原因不愿意进入综合医院老年科或老年专科医院实习,且将来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不太理想[25]。因此,需要从保证人才来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减少人才流失等多方面保证老年护理人才的供给。

4 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困境的缓解策略

4.1 对标国家战略需求,构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指导方针 在政策层面,教育部等9 个部门2014 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较好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并力求到2020 年基本建立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相互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26]。该意见为广大教育培训机构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为了在具体操作中更具指导性,仍需要明确国家需要的人才应具备怎么样的素质能力。针对这个问题,广大学者对老年护理从业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及专业能力进行了研究,如法律伦理素质、临床护理能力、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个人专业发展及教育指导能力、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等[27]。相比而言,美国于2000 年就发布了《本科生老年护理胜任力标准及课程指南》[28],并于2010 年、2016 年陆续制定、完善了《成人—老年初级保健方向执业护士胜任力标准》[29]、《成人—老年方向执业护士急性疾病护理胜任力标准》[30]、《成人—老年方向临床护理专家胜任力标准》[31]等一系列涵盖初级保健到高级实践的执业标准,明确了不同层次老年护理人员的职责及执业要求。但是我国在这方面仍有待完善,因此,亟需根据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人员培养指导方针,为我国老年护理人才有序、分层次、高质量的培养提供指导。

4.2 创新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机制,高质量落实人才培养细则 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胜任力标准的指导下,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落实培养细则是保证人才高质量输出的关键环节。在培养模式方面,针对护理员往往通过职业培训来完成,但无论委托企业还是依托教育机构,培训内容、考核认证、质量监管、持续改进方案都需要形成完整的流程与机制。针对老年护理方向的学历教育,应做到育人单位与用人单位的协调合作。培养机构不仅要考量毕业生就业率,还应该考量毕业生就业后的胜任情况及发展状况,用人机构也应打破只负责选拔人才的壁垒,参与到人才的培养环节,如“企业教室”教学模式[32]、订单式培养[33]等模式。培养细则方面,应细化培养方案,根据胜任力标准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在固有老年病学护理、老年护理知识及技术课程基础上增加人文及康复等方面的课程,如长期照护、康复护理、老年营养、安宁护理、老年社会学及社会保障、健康管理及机构管理、伦理与法律等方面课程[34]。运用混合式教学、在线开放课程、翻转课堂、校内外集中培训、养老机构实践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9]。根据我国老年人生理疾病特征、生活饮食习惯,结合我国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引进目前最佳循证证据,不断开发适合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的高质量教材。加强现有师资力量培训,引进临床护理专家或养老机构管理人员,不断壮大老年护理教师队伍,培养一批专业扎实、观念创新、富有人文情怀及领导力的教师队伍。这样可以从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多个要素着手,以实现高水平教学、高质量人才的输出。

4.3 增加老年护理行业吸引力,夯实老年护理队伍建设 从长远来看,保证老年护理服务需求的关键还是要从保障机制方面着手,让老年护理行业具有强有力的吸引力,这样才能确保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并且不会流失。因此,在社会导向方面,应该宣扬老年护理职业的崇高价值,使从业者摒弃老年护理工作者社会地位低的认识误区。激励与保障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劳动硬件及软件条件,提高待遇水平,建立工资增长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发展职业福利[35]。人才培养体系方面,扩大招生的同时,施行学费减免或专项奖学金政策;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完善的实习、就业指导。职业发展方面,明确各层级人才的岗位义务,提供明晰的职业发展道路及晋升机制,并提供不断学习进步的学习培训平台,使得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就业潜力。而以上措施均需有相应的政策文件予以保证并落到实处。

5 小结

在全球护理专业人员缺乏的背景下,如何吸引专业人才加入老年护理行业是亟须解决的议题。目前,我国在宏观政策引导方面显示出老年护理行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尚需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案,以满足我国老年护理服务需求。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人才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人才云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