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娜
一例牛球虫病的诊治体会
张娜娜
(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平邑 273300)
牛球虫病是由美耳科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在牛的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引起的一种以肠炎、血痢等为主要特征的寄生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对养牛业危害很大。通常情况下,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犊牛,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成年牛常呈隐性感染,以季节性地方散发或流行的形式发生。本文主要结合一起具体病例,就牛球虫病的流行病特点、主要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措施等谈一下体会,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牛球虫病是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通常在温暖、潮湿、多雨的夏秋季节最易发生。由于这两个季节外界温度较高,湿度较大,能够为球虫卵囊的孢子化发育提供适宜的条件。渐入冬春季节之后,由于外界温度逐渐下降,不利于球虫卵囊的孢子化发育,放养的牛群一般冬季不发生球虫病。能够导致牛发病的球虫种类很多,其中致病能力最强的是牛艾美耳球虫和邱氏艾美耳球虫。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牛都可以受到球虫病的危害而导致发病,其中对两岁以下的犊牛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临床症状最为明显,死亡率最高。通常情况下,放牧养殖的牛比舍饲养殖的牛更容易感染该种疾病。
2018年7月13日,临沂市平邑县一养牛场主向乡镇畜牧兽医站报告,反映其养牛场从外地购进育肥架子牛126头,陆续有15头牛在2周内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腹泻、粪便带血等症状,期间曾用清热止泻剂和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连续治疗7 d,病情未见转好,并有1头牛于7月13日死亡。
2.1 临床症状 接到求助后,兽医立即赶往了该养殖场,通过询问观察,发现患病牛发病精神萎靡不振,被毛杂乱无光泽,鼻镜干燥,体温升高到40.5 ℃左右,可视黏膜苍白无光泽,瘤胃蠕动停止,反刍消失,肠道蠕动显著增强,食欲废绝。发病牛排出的粪便中夹杂很多血液,并混有纤维素性假膜、伪膜,恶臭难闻。患病不愿意站立,后躯肢体和尾部被粪便严重污染,肛门不能自主控制排便,向外开张。患病牛消瘦,表现明显的脱水和贫血症状。
2.2 剖检变化 对1头病死牛进行剖检,发现尸体脱水明显,肛门表面及周围有很多粪便及血液污染。直肠内容物呈褐色,恶臭难闻,有纤维性薄膜和黏膜碎片。直肠黏膜严重增厚,尤其是盲肠、结肠后段,小肠病变最为严重,并存在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变化,散布有点状或索状出血点和大小不同的白点或灰白点,并有直径6~15 mm的溃疡。
2.3 病原学检查 取病死犊牛的肝胜、肺胜、脾脏作涂片,用美蓝和瑞氏染色,镜检未见细菌;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和鲜血琼脂培养基,37 ℃培养48 h,未发现细菌生长。刮取直肠黏膜,与生理盐水等量混合,取混合液1~2滴于载玻片上,加盖坡片,在10×40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少量的椭园形卵囊。取新鲜带血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涂片,10×40倍显微镜检查发现大小约20~30 μm左右、多量的圆形、椭圆形卵囊,卵囊中央有一团深褐色的颗粒状物,周围透明,整个卵囊外面有双层壳膜,符合球虫卵囊形态特征。
综合以上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病原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诊断为球虫病。
(1)病牛隔离饲养,及时清理牛舍粪使,每天用03 % 百毒杀消毒用具,5 % 苛性钠消毒场外附近环境,料槽每天用0.01 % 高铺酸钾消毒,连用1周。(2)对发病牛使用磺胺六甲氧嘧啶,首次使用加倍,剂量为0.1 g/kg体重。第2天,使用量控制在0.05 mg/kg体重,2次/d,连续使用5 d。同时选择使用磺胺噻唑、鞣酸蛋白,使用量各1 g,使用500 ml的温开水混合之后灌服,2次/d,连用5 d。针对患病牛脱水较为严重的现象,使用5 % 的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50 ml、5 % 的碳酸氢钠注射液150 ml、10 % 的安娜卡注射液10 ml、10 % 的维生素C注射液10 ml、2.5 % 的维生素B1注射液10 ml,混合后静脉注射,1次/d,连续10 d。(3)对未发病的牛,拌入莫能菌素33 g/t饲料喂牛,连用7 d。
采用上述综合手段防治10d后,患病牛逐渐恢复健康,没有再发生病牛死亡,养殖场病情基本得效控制,未继续出现新发病例。
(1)典型的犊牛球虫病诊断并不困难,一般根据发表年龄、发病季节及临床症状可做出初步判断。在具有腹泻、下痢、粪便带血等肠炎症状情况下,采用粪便或肠内容物涂片镜检,查到球虫卵囊即可确诊。一般严重感染时,直接涂片即可查到大量球虫卵囊。中轻度感染时,可采集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也很容易查到卵囊。在症状上应注意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和犊牛大肠杆菌病进行鉴别诊断。牛病毒性腹泻除表现排出带有恶臭和血液的稀便外,尚有流延,口腔黏膜和舌面出现溃烂等症状,粪检无球虫卵囊。犊牛大肠杆菌病多发生于生后1月内的小牛,尸体剖检时脾脏肿大,粪检无虫卵,而牛球虫病多发生于1个月以上的犊牛,脾脏不肿大,粪检时可见球虫卵囊。(2)寄生于犊牛的球虫有十几种,致病力较强的主要有牛艾美耳球虫和邱氏艾美耳球虫。不同种的艾美耳球虫其形态大小差别不大,显微镜下很难鉴定到种。一般对生产实际中防控球虫病而言,也不需要鉴定到种,只要确诊球虫病就可以了。常用的抗球虫药有多种,表现不同生抗球虫机制。已报道的牛球虫几乎对现用的所有抗球虫药都有产生了一定抗药性,所以临床治疗中,应以多种驱球虫药联合用药、轮换用药效果为好。在应用抗球虫药的同时,辅以补液支持治疗,可增强犊牛体质,加强抗病力,提高治愈率。(3)球虫病的传播是通过孢子化卵囊污染饲料饮水等途径,而球虫卵囊必须在外界环境中一定条件下(主要是温度)才能进行孢子化发育。低于15 ℃ 时,球虫卵囊不能发生孢子化,未发生孢子化的球虫卵囊不具有感染性,故放养的牛群冬天一般不发生球虫病。在夏秋季舍饲的牛群及时清粪消毒是防控球虫病的关键,球虫孢子化发育所需要的时间因虫种及外界温度不同而异,一般2~4 d,所以只要在球虫卵囊孢子化之前及时清扫消毒,防止污染饲料饮水、用具等就可有效地防控球虫病。牛舍地面定期喷洒1 % ~ 2 % 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将可能存在的卵囊杀灭。对于泥土地面,可将地表土铲去,换成新土,不仅能够抑制卵囊发育,还能够改善环境。另外,成年牛通常作为带虫者,必须与犊牛分开饲养,且在不同牧场进行放牧。(4)从外地调入牛只时,应在调入前做好调入地的相关下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收集和分析,有针对性地驱虫并加以净化,确保引进的牛是健康的。调进来后,应先与其它牛隔离饲养1个月以上,以防止相互交义感染。同时在每年春秋两季,可以在饲料中加入氨比林、莫能霉素和尼卡巴嗪等抗球虫类药物进行预防。
[1] 石传林. 规模奶牛场爆发犊牛球虫病的诊治[J]. 中国奶牛, 2011(3): 55-56.
[2] 马洪宝. 牛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 养殖与饲料, 2017(2): 79-80.
[3] 张勇. 牛球虫病的诊治[J]. 中国畜牧业, 2018(17): 86-86.
[4] 蔡永华, 丁云龙. 犊牛球虫病的诊治及类症鉴别[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3(3): 69-69.
(2021–02–05)
S858.23
B
1007-1733(2021)05-00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