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杜光婷 黄树君 欧阳树森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在国内取得有目共睹的效果,发展突飞猛进,让人民群众更加向往高质量的生活以及教育。对校方而言,不断增强自身办学质量和教学竞争力,提高大学生大学生活的满意度、获得感等话题日渐提上议程。如今许多大学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自我定位与认知不清晰,对大学、对人生目标方向感觉迷茫等,这导致他们在完成学业之余,对自身大学生活感到迷茫,无法明确前进方向,获得感偏低。根据高校以及学生反馈,该问题已经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获得感”一词,国家的重视也使学者以及社会各界慢慢对教育行业更加关注,更加注重对当代大学生获得感的研究。本文将针对广州市15 所本科高校进行校园大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获得感,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能帮助学校完善管理体制,实现学校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调查问卷数据回收情况
本文将以广州15 所高校为研究样本(如下图所示),包括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研究针对“95 后”大学生群体,主要将社会关系、经济条件、人生规划、学习力、经历与经验、机会与权利平等作为研究因素,思考在公平认知条件下提升大学生获得感的方法措施。采取线上线下双向问卷发放的方式,发放问卷1500 份,回收问卷1324 份,其中有效问卷1093 份。
调查数据分析情况
通过对调查问卷回收的数据(如上表所示)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显著性水平均在0.01 下时,六个因素与获得感之间相关性分析的Sig 值小于0.05,因此根据相关性分析的计算方法和原理,得出社会关系、经济条件、人生规划、学习力、经历与经验、权力机会平等和获得感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5、0.500、0.688、0.704、0.621 和0.674。这 些 相关系数大于0,并比较接近1,因此确定这些影响因素分别和获得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相关度比较高。因此,可以确定上述六个因素的确可以影响“95 后”大学生在公平认知下的获得感,并能为研究提高“95 后”大学生获得感的建议和方法提供依据。可以将六个因素作为研究“95后”大学生获得感的研究依据和切入口,由此可以得出学生在获得感方面凸显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层面,塑造引导不力。在如今社会和国家多元化的发展形势下,学校层面教育弊端逐渐显现。学校的机制并没有社会竞争的残酷和激烈,因此学校层面对学生的刺激相对社会层面而言并没有很强烈。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进步,而是更应该与时俱进。如今生源量逐渐增多,扩招情况在大多数高校并不少见,可是教师数量却没有跟上。在学校内部,教师与学生的架构存在问题,而大学生在学校遇到的多方面问题,如心态层面、学习层面等问题,都需要得到教师的引导和塑造才能得以较好的解决。而且解决上述问题如要达到一定效果,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但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学生需求得不到满足,获得感就会下降。
2.家庭层面,关注重视不足。在进入大学之后,因为现在的大学基本都是全日制教学,因此对于相当多的大学生而言,在校期间少有回家与父母沟通的机会。另外,如今社会认知会让父母家人认为子女已经是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能力,并不需要帮忙解决太多学习、成长、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家人对子女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会逐渐下滑,只要不出现人身安全问题,很多情况下父母都会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其他方面。家人并没有发现子女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多种问题缺乏自我解决能力,如果学生也缺少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就会对其个人能力、心态、知识方面的成长进步有不同程度的打击。并且,家人容易忽略作为子女的大学生还是需要来自父母的关怀与关注。
3.学生层面,认知定位不清。大学生在大学的获得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主观的和客观的。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定位是决定大学未来人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属于学生的成长期,并非是进入社会之后的知识能力展示期。在校期间,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提高,可相对提高的空间会有所局限。如若大学生对自我定位与认知不清晰,缺失真正的社会经验经历,就会导致奋斗目标与方向模糊,同时对自身情况感到不满,不甘现状但又无法寻找突破口。因此,从原因分析,大学生更应该主动克服问题、攻克难关,明确奋斗动力,不断提升自身获得感。
学校资源对于学生学习有直接影响,学校应该在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相关资源,利用管理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合理的课程资料和社会实践环境。可以尽量满足大学生提升获得感的基本要求,让其学习力在校园和企业里得到增强,使其经历与经验同步。开设更多专业性和兴趣性课程,让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学习,有选择性地培养自身兴趣,增强学习力,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在校园的实际获得感。这不仅能使大学生在物质方面得到一定的满足,精神方面也会有更好的升华,进而提高大学生获得感水平。
教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要从思想、学习、生活多方面、全过程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做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习方面,需要与学生在学习方面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因类施教。生活方面,亦需加强引导,加强与学生的生活交流,引领学生健康发展。通过教师个人的修养、道德和信念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使学生产生更强的获得感。
大学生要想提升获得感就必须激发主观能动性,明确获得感是自己给的,不是从他人处得来的。作为一名大学生,应端正态度、主动积极,在学校努力学习,积极参与活动,树立正确的目标,主动适应环境,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把自己的能力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提升自身获得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