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与思考

2021-01-09 06:39吴海博李俊智江张忱
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 2020年5期
关键词:京津冀流程科技

吴海博,李俊,智江,张忱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北京 100190

引 言

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都将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现代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依托先进科学技术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科技服务业依靠知识与技术手段,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介产品或服务[1],可服务于社会各种行业,进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广和应用。其科技服务业有知识密集、附加值高、专业性、系统性等显著特征[2]。

随着科技服务业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业态,为借助互联网更好地开展服务,国外已逐步出现并形成了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科技服务业平台[3-5]。就趋势而言,这些专业科技服务业平台都在围绕自身专业领域不断延伸和扩展服务环节,并向着综合科技服务业平台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在“互联网+”背景下,全国各地已建成一批区域共享服务平台,包括首都科技条件平台[6]、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7]、科易网[8]等。然而整体而言,我国科技服务平台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不同区域间科技服务能力落差较大、互补性不强;(2)科技服务资源分散、区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3)区域内部存在科技资源闲置,企业创新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4)多个区域存在资源重复购置、相关技术领域重复研究,区域协同和资源共享有待完善和加强;(5)科技服务资源与需求的匹配效率不高,以科技服务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支撑力度不足。

随着京津冀协同创新逐步走向深入,特别是随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的《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2016年6月)等一系列政府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京津冀协同创新、特别是京津冀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已势在必行。为实现京津冀区域间协同,主要面临以下突出问题和困难:(1)目前缺乏区域一体化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具备明确合理的服务功能和流程,以开展跨区域科技服务;(2)需要研究完善的科技服务模式,例如资源汇聚、服务、运营、商业等模式,以保证跨区域服务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3)为实现跨区域供需精准对接,需研究高效匹配和智能推荐技术,以提高平台服务功效;(4)缺少区域协同的政策性抓手,难以调动区域联动的积极性;(5)由于缺乏对潜在科技服务机构的认识和了解,难以准确定位资源汇聚方向。

为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并设置“京津冀协同创新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京津冀综合科技服务平台(www.jjjkjfw.cn,简称京津冀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是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牵头,二十余家参与单位共建的区域性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平台旨在突破跨区域、跨领域、跨平台的资源集成、协作共享等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京津冀科技服务资源池,搭建京津冀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态环保等典型领域开展应用示范,推动北京科技服务资源向津冀地区的辐射和共享,支撑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京津冀平台致力于打造跨区域、跨领域、跨平台的服务体系,其中跨区域主要是指覆盖京津冀区域;跨领域主要是指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态环保等领域;跨平台主要是指京津冀总平台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态环保分平台间的集成。前期资源主要基于项目成员单位自有资源,后续将借助平台宣传推广和服务模式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平台通过设计服务流程和功能,完善服务模式,结合精准技术转移、创新券一体化、潜力资源挖掘等方法,力争解决当前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本文结合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现实需求,探讨三地科技服务业协同发展前沿,并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京津冀协同创新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为例,对科技服务平台的相关建设及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1 平台架构及功能

1.1 平台架构

京津冀科技服务平台由总平台以及众多领域分平台共同组成。总平台对所有资源和管理提供整体性支撑和服务,各分平台聚焦新一代、装备制造、生态环保等具体领域,提供定向性资源及服务。平台架构如图1 所示,总分平台间通过科技服务接入管理系统和服务总线等相互协同和打通。通过汇集基础服务、数据服务、业务服务等相关资源,形成科技服务资源池。科技资源共享模式与机制以及科技服务资源体系,贯穿平台资源的各个方面。科技资源共享模式与机制保证源自不同领域、不同来源的服务资源的相互融通和共享;通过构建科技服务资源体系,规范化科技资源分类方式和服务目录组织,同时标准化数据规范和属性描述。借助科技服务数据分析以及运营管理等服务流程设计与实现,最终通过WEB、APP、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向用户提供科技服务。

图1 平台层次架构图Fig.1 Hierarchical diagram of the platform

图2 资源池架构Fig.2 Resource pool architecture

资源池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资源池便于对科技资源进行统一存储、提取和管理。平台相关资源池架构如图2 所示,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的资源数据层对所汇集的各类资源进行存储和组织。数据功能层,主要侧重于数据的功能性实现,包括数据差异屏蔽、聚类、加速、抽取、关联等,为上层数据应用层提供支撑。数据应用层为上层业务提供科技资源创建、录入、审计、分析、匹配等操作。与此同时,数据管理层通过目录、权限、元数据等层面对数据进行全面管理。

京津冀平台截止目前已初步汇集多种类型科技资源及服务。包括涵盖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态环保等领域的三百余家服务机构;五百项科技服务产品,涉及研究开发、科技咨询、检验检测、科技金融、科学普及等;两万多条标准信息,可提供全文下载;五万余名专家资源,可提供预约服务;十二万余项专利等技术成果,便于开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服务;十五万台仪器信息,可提供预约和服务。这些优质的科技资源及服务为后续大规模开展平台的应用示范奠定了良好基础。

1.2 平台构建技术

平台旨在突破跨区域、跨领域、跨平台的资源集成、协作共享,涉及若干共性关键技术,以下列出几个代表性关键技术。

(1)服务推荐

由于资源和服务众多,如何快速准确地筛选出用户关注的内容变得尤为关键。因此为提高供需对接的准确性和智能性,平台实现了基于用户画像和知识图谱的精准科技资源推荐,能够围绕平台的资源,结合用户兴趣和历史行为,进行实现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推荐。一方面基于用户行为数据构建用户画像,刻画用户喜好;另一方面基于资源和服务间的关系构建知识图谱,挖掘潜在联系。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数据训练模型,为用户进行相应推荐。

(2)集成技术

由于平台涉及资源众多,分领域平台众多,如何将多个分散平台整合成统一服务平台,需要集成技术作为支撑。平台总分平台间的衔接和集成,主要体现在资源的共享与集成,涉及统一认证、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等几个层面。统一认证是指总分平台中用户只需一次登录即可访问各总分平台中的资源与服务,无需二次登录。总分平台间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平台间服务资源数据互通、双向同步。总平台通过底层分布式数据集成技术与各分平台进行对接,从分平台获取相应资源及服务。同样分平台也可通过与综合服务平台共享资源及服务。服务协同是指总分平台在业务层面,通过合作、联动、整合等有机的配合方式,面向平台所有用户提供服务应用集成和科技资源聚合共享的模式,从而达到科技资源和科技服务整合融通的目的。

(3)潜力企业挖掘

为保证平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吸引用户,特别是潜力服务机构。为此我们聚焦于成立时间较短,且未来可能快速发展,有望成为相应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企业。通过挖掘和发现此类企业,为平台深入运营推广指明方向。通过研究科技服务业潜力企业挖掘模型,基于聚类、时间序列等数据挖掘建模理论,从企业、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角度入手,获得科技服务企业的潜力指数,进而对候选机构进行层层遴选。平台基于京津冀企业数据库,目前已侦测和筛选出京津冀科技服务业潜力企业近千家。

1.3 平台功能

京津冀平台旨在建设“互联网+科技服务”综合平台,并面向京津冀等区域开展科技服务。平台功能如图3 所示,主要核心模块包括展示模块、供需匹配模块、发布模块、支付模块、推广模块、管理模块等。

展示模式主要实现对平台各种科技内容的展示,包括机构、服务、资源、仪器、专家等。供需匹配模块便于实现服务请求方与服务提供方之间快速建立关联,包括用户内容检索、平台导向性推荐、基于用户历史行为的个性化推荐等。发布模块支持用户的需求发布,服务机构需求对接,以及平台广告发布和内容推介等。平台支持在线支付功能,支持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第三方等多种交易方式。在线支付的支持,为实现部分科技服务的全流程在线服务的实现提供可能。推送模块具备包括短信推送、邮件推送、制定对象的特定推荐等功能。管理模块负责对平台所有对象进行统一管理,包括用户、机构、服务、权限、内容、数据等多维度管理。

平台服务主体和用户类型主要分为个人、企业、服务机构、专家等群体。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为平台服务对象,服务机构为资源和服务的提供方,通过平台认证后可在平台完善店面信息并发布相关服务。专家主要提供科技咨询服务,同时也可协助开展技术转移、创业辅导、地方引智等服务。

图3 平台主体功能模块Fig.3 Platform main components

2 平台相关服务及流程

2.1 平台服务

京津冀平台中的资源及服务主要包括服务产品、仪器、专家、科技成果等内容。

(1)服务产品

服务机构入驻平台后可自主发布相关服务产品,涉及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科技金融、科技咨询、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科学普及、综合科技服务[9]等内容。服务产品主要提供平台用户对接类服务,根据具体情况常采取多种服务模式。基于服务产品可结合用户需求,开展基于某项服务产品的服务,同时也可按需组织多项服务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益的综合性服务。目前平台已汇集各类服务机构三百余家,聚集科技服务产品近六百项。

由于科技服务本身特点的影响,大部分科技服务需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服务。然而为突出平台作用,便于服务的开展,平台力争将尽可能多的科技服务流程和环节在线实现,我们把这些多环节在线的服务称之为推荐服务。比如,信息化服务中的云计算服务,从前期的用户服务预约、机构审核、在线支付,到中期的线上申请开通虚拟机,到后期的服务凭证上传和服务评价等,原则上可实现全流程在线服务。平台目前已初步汇集各类推荐服务几十项。

(2)仪器租用

仪器租用服务主要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测试方法与标准研究、分析测试服务等为对象,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化等通信技术,通过合理布局、开放共享、配置协调,提升仪器设备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设备重复购置和过渡采购,加强区域性协作共享,特别是实现北京优质高端仪器向津冀地区的辐射,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为政府配置仪器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目前平台已汇集仪器资源十五万余台,仪器设备服务主要表现为线下仪器租赁,同时也支持基于仪器设备的检验检测、开发研制、安装调试及保修等服务。同时为保障方便、快捷的仪器设备运行服务,有可能涉及相关耗材、试剂、标样的采购配送,仪器维修与改造升级,仪器调剂服务以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咨询等服务。

(3)专家资源

平台通过汇聚各行业、各领域有资深技术积累和实战经验的专家智库,建立高效供需途径,打破专家资源壁垒,打造企业与资深专家间绿色快捷通道。目前平台已汇集专家资源五万余项。专家咨询服务包括创业辅导、技术研发、企业运营、创业孵化、员工培训等诸多方面的技术服务活动。在平台的相关运营团队协助下,企业与专家进行沟通达成合作协议后,可邀请专家进行线下服务。

(4)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主要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的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某种被公认的学术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着重聚集在可转移转化的成果。目前平台已汇集专利等科技成果十二万余项,标准信息二万余项。科技成果服务主要是面向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自然人等不同角色,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物理空间、市场需求对接资源服务、转化基金扶持等,通过市场化需求分析直接对接大型企业技术短板,接通各创新技术团队及科研院所的研究通道,从而解决技术成果转化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

2.2 服务流程

由于科技服务本身特征各异,服务流程难以全部统筹一致,为便于在京津冀平台统一设计实现,我们将服务流程整体分为通用服务流程和专用服务流程两部分。抽取共性流程形成通用流程,同时在专用流程中体现差异化的特性。

通用流程一般集中于服务的一首一尾,基本通过线上实现,具体而言包括前期资源浏览、用户需求提交、服务机构同意对接以及最后的交易额反馈、服务评价等。专用流程集中在中间环节,可能通过线上、线下实现,视具体服务而定。有相当一部分服务的通用流程是在线上实现,中间专用流程在线下实现,例如专家咨询服务,服务初始环节和最后环节在线上实现,中间环节需用户线下与专家实际对接。此外,例如检验检测等服务,由于在线支付、检测报告返回等中间环节均可线上实现,此类服务原则上可全流程在线实现。

图4 总体服务流程示意图Fig.4 Overview of service process

平台科技服务一般性服务流程,如图4 所示。用户访问平台,通过浏览、搜索或推荐等方式锁定所需的资源和服务,并在平台提交服务预约申请。服务机构同意对接后,便可获取用户联系方式,并可直接与请求方进行初步对接。如果双方均有意向,则进而开展具体服务。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结合三种方式进行,期间可能会涉及签署合同、支付金额等内容。待服务完成后,服务机构完成服务凭证上传,同时用户可根据具体服务情况对服务机构相关服务做出评价。

此外,平台支持在线支付功能,采用类似于第三方支付方式进行。用户或企业首先将服务金额拨付到平台进行监管,待服务正常结束或成功交付后,再将金额拨付给服务机构。平台中间收取部分手续费,以维持平台运营等开销。如果交易失败或未能达到服务预望,服务金额将由平台退还给用户或企业。此支付环节通常会出现在图4中“线上服务”部分。

3 平台模式及典型应用

3.1 平台模式

京津冀综合科技服务平台模式[10],定位于京津冀科技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高校院所资源转化与互联网平台支撑模式为基础,以专业基础科学平台资源为特色,聚集中国科学院产业服务资源、分平台资源,建立“线上平台资源展示对接+线下基地服务挖潜解决”的服务体系,依托专业化运营服务团队的市场化运营,服务于京津冀区域内的相关企业。

(1)资源整合

平台资源体系首先来源于中国科学院体系内相关高端优质科技服务资源,同时也来自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态环保等各分领域相关资源导入和汇集。此外,随着平台宣传和推广活动的不断深入,平台相关资源将从多种渠道汇入,通过服务机构自主入驻并发布服务等多种方式在平台展现。

(2)服务模式

服务实施环节由资源供给方、服务需求方和平台监管机构共同组成,平台机构将对平台所有服务过程进行全流程监督,力保服务的顺利开展。如上所述,根据服务内容和方式的不同,会有全流程在线以及线上线下结合两种服务方式。例如,云计算服务,从前期的用户服务预约、机构审核、在线支付,到中期的线上申请开通虚拟机,到后期的服务凭证上传和服务评价等,可全流程在线服务。除此之外,大部分服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如前所述,一首一尾的公共环节在线上实现,中间环节需服务机构与用户线下进行实际对接。

(3)运营模式

平台运营采取分级管理的方式,构建分级运营团队。通过总体组进行项目整体把控,各分平台及服务单元建立各自运营组,各个运营组再细分为对接、推广、运营、运维等具体小组,进而形成梯队式、层次化管理团队。

平台运营推广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方式开展。一方面,线上借助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多种形式进行推介宣传,方便用户移动端普及和应用。借助搜索引擎,对国内外主流中文搜索引擎进行站点登记,便于用户高效检索。此外依托专业服务机构,向指定企业中层以上领导周期性推送微信公众号以及今日头条等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在线下基于所构建的分级运营团队,结合京津冀三地园区、相关企业开展实地对接、主题活动、专题培训等相关宣介活动。线上和线下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扩展和实现平台全方位运营推广渠道。

(4)商业模式

结合平台运营规律及渐进性发展的特点,采用初期免费推广、中期差异化服务、后期服务抽成的推广思路。平台运营初期免费推广,对平台内部用户和机构不收取费用。建立激励机制,用户注册、评价、发布服务、请求服务等均可获得不同积分(或代金券),积分可抵扣部分商品的服务额。平台运营中期将采用差异化服务,平台用户可选择性享受不同质量的服务,如广告和会员制广告包括首页大屏轮播、热门服务推荐、同类服务竞价排名等。借助会员制提供差异化服务向高级会员服务机构提供精准推荐与主动宣传,高级会员可享受部分服务的低价优惠;在平台运营后期,随着资源、服务以及用户群体的不断扩大,将对平台上交易及服务机构店面相关收益进行抽成和计费。服务抽成将作为平台的主要盈利点,同时平台将提供个性化服务为补充,如提升排名、优先推荐等,收取一定服务费用。此外随着人气的提升,首页大屏轮播、公众号推送等多种广告形式也将带来相关收益。

3.2 典型应用领域

京津冀科技服务平台着重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态环保等方面开展应用示范。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服务机构和企业基于平台开展相关服务和业务,现有促成近千万的科技服务额。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分平台为依托,提供专家咨询服务、科技创新研发评价在线服务、信息技术产品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支撑等服务。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典型企业,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方案推广等领域开展示范服务。同时基于典型行业,在政府、金融和公安等行业领域开展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和移动警务等行业解决方案的应用示范。

在装备制造领域,依托装备制造科技服务分平台及项目参与单位已有服务资源,根据区域装备制造业科技服务需求特点,选取具有转型升级迫切需求的重点领域和企业进行应用服务示范。通过服务建立稳定业务和一定知名度后,在其中选取有一定工作基础的样板发展成为区域服务示范点。构建综合科技服务区域服务中心,重点开展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规划咨询、区域重点装备企业研发能力构建指导、设备改造与研发技术支撑、标准制修订、检测设备仪器共享等服务示范。同时积极推进绿色工场、常态化设备健康状态评估、智能制造评估服务等特色服务,完善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生态环保领域,目前已初步搭建完成京津冀生态环保分平台,其中资源库涉及生态环保技术资源库、生态环保专家资源库、生态环保企业资源库、生态环保信息资源库等众多资源。分平台包括环境信息子系统、环保技术子系统、环保装备子系统、绿色金融子系统、环保企业子系统和交流展示推广平台等模块。围绕京津冀生态环保领域,正在探索和开展绿色产业园集成方案及优化运行示范、大气污染智能环评、生活垃圾检测、工业废水处理、城乡生态建设服务等内容的落地及应用。

4 平台的创新点

京津冀平台在满足相关服务需求和广泛借鉴现有平台相关优势的基础上,为优化服务和突破创新,在整体协同、服务定制、高效供需匹配、创新券协同、潜力企业挖掘等方面开展大量创新探索和尝试工作。

4.1 区域整体协同创新

面向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科技服务流程、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服务模式创新,支撑京津冀三地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的打通与融合,增强京津冀科技服务整体性和协同性。已建立“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产业特征为导向”的统一服务流程。已建立“分散运营、协同联动、数据互通”的服务资源协同应用方案。已形成“信息共享、数据开放、服务协同”的京津冀跨区域创新服务模式。搭建以北京为重点、津冀为补充的高端科技资源共享、共用、共建的科技服务资源体系,解决京津冀跨地区跨行业的科技服务发展瓶颈问题。

4.2 灵活定制服务流程

为适应科技服务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平台支持服务机构按需灵活重组和编排相应服务的步骤和次序。为此平台将服务流程拆分为多个基本功能模块,原则上所有服务流程均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集成为不同的服务和流程。例如,传统服务流程由服务请求提交、在线对接、线上支付、结果返回、凭证上传、服务评价等环节组成。通过将这些功能模块进行划分和封装,服务机构可按需重新进行编排和组织,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定制形成不同的流程及服务。

4.3 创新券跨区域协同

调研京津冀三地创新券开展情况,总结京津冀三地创新券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以支撑协同创新为目标的京津冀三地创新券/服务券协同模式。同时基于京津冀三地创新券系统现状,按照统一平台、互联互通的要求,形成京津冀三地创新券/服务券跨区域协同应用的解决方案,提出创新券/服务券在京津冀综合科技服务平台上的应用模式。具体而言,首先将创新券相关服务机构、服务、相关政策等内容在平台展示,特别通过打标签的方式对支持创新券的服务产品进行标记,便于用户对接和相关业务开展。同时安排专员提供创新券/服务券在线实时咨询服务,及时满足相关用户的创新券咨询需要。此外,平台将通过相关设计和实现,加强三地创新券互认互通工作,充分开展区域间科技资源的互访和共享。结合三地关于创新券互认后本地政府补贴本地企业的相关政策,在三地企业进行跨区域资源访问时,便于企业找寻支撑三地互认的服务产品,以创新券为抓手,激励跨区域资源共享和服务。

4.4 潜力科技企业挖掘

科技服务潜力企业是指成立时间较短,但未来有可能快速发展,有望成为相应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企业。这部分企业无疑是平台深入运营推广所吸纳的重要目标服务机构群体。为此通过研究科技服务业潜力企业挖掘模型,基于聚类、时间序列等数据挖掘建模理论,从企业、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角度入手,获得科技服务企业的潜力指数,进而对候选机构进行层层遴选。平台基于京津冀企业数据库,目前已侦测和筛选出京津冀科技服务业潜力企业近千家。

5 思考及展望

5.1 一站式综合服务

平台目前所提供的大部分服务往往仅聚焦于某项产品,尚未形成服务体系,难以向用户提供一站式综合科技服务。后续平台计划针对用户所提的服务诉求,特别是具有多领域交叉或整体性服务属性的需求,依托中国科学院相关专家智库团队对相关需求进行整体规划和合理拆解,将任务分解为若干子任务,进而分别找寻相关子任务的服务提供方。当各子任务完成后,再将相关结果进行集成和重组,向用户实现整体系统性服务交付。

5.2 激励措施完善

目前平台具备一定的激励机制,然而为更好地提供平台用户参与度,最大化平台效能,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举措。为更好地吸引新用户,平台计划后续将开放部分服务进行免费试用活动。同时引入积分机制,用户注册、登录、发布服务、预约服务、上传凭证、发表评论等均可获得一定积分,积分可用于抵扣服务费用,并可免费下载部分平台相关资源。积分机制也可结合代金券等虚拟货币共同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对于行业内有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为发挥其引领作用,入驻平台可以免费获得一段时间的大屏轮播及其他平台免费广告服务。总之从服务方和被服务方等角色多方入手,充分激发平台相关机构和企业的积极性,提高平台吸引力和影响力。

5.3 加强宣传推广

平台前期工作重点是资源汇聚和平台建设,虽已汇集一定数量的机构和资源,但仍需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平台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后将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媒介,线上和线下结合。通过微博、微信、软文、自媒体、视频、搜索引擎等多种途径开展线上推广。同时加强与三地主管部门、相关园区、协会、联盟等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展和打通线下宣传渠道。

5.4 可信服务

由于平台参与团队以及管理部门众多,基于平台集中管理架构下的可信体系弊端日趋明显,因此有效实现平台资源、服务、交易的可信、易溯源、防篡改等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其具有去中心化、自治性、不可篡改、匿名性[11],基于区块链技术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可信性已成为大势所趋。首先可实现资源信息上链,即可将平台大量仪器、专家、文献、机构、服务等资源信息上链,从而便于实现对数据的追踪和溯源,加快共享速度,扩大共享范围。其次可实现服务流程和相关信息上链。平台用户注册、订单信息、支付管理、服务评价等过程均可记录在区块中,进而加强参与者间的互信,提供透明性,防止篡改、刷单等作弊行为。

6 结语

本文结合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现实需求,聚集三地科技服务业协同发展前沿,依托京津冀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系统性地介绍了平台架构、功能、服务、流程等方面的设计和实现,同时围绕平台模式和典型应用领域的探索和实践进行阐述。未来将进一步增强平台综合服务的质量和能力,同时围绕激励措施完善、加强平台宣传推广、提升可信服务等方面对平台模式深入开展相关优化和完善工作。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关系。

猜你喜欢
京津冀流程科技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科技助我来看云
京津冀协同发展
科技在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