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2021-01-09 08:35张金立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存活率颅脑血肿

张金立

(锦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锦州 121000)

颅脑损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占据各种创伤性疾病的首位,一旦治疗不及时,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会进展为重型颅脑损伤,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曾有相关调查显示[1]: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极高,竟高达30%左右。因此,临床选取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必要。据相关文献资料表明[2]:针对重型路脑损伤患者,临床采用亚低温脑保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存活率,预后改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故本次实验将对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1月间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旨在进一步探究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计60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纳入病例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病例14例,女性病例16例,年龄区间36-79岁,平均年龄为(55.85±8.53)岁,损伤类型:硬膜下血肿3例、弥散性脑肿胀6例、脑挫伤伴脑内血肿9例以及脑挫裂伤12例。观察组:男性病例13例,女性病例17例,年龄区间35-78岁,平均年龄为(55.81±8.50)岁,损伤类型:硬膜下血肿4例、弥散性脑肿胀7例、脑挫伤伴脑内血肿8例以及脑挫裂伤11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损伤类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资料具备可比性。纳入标准:(1)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3],且所有患者经CT和MRI检查已确诊;(2)入院时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8分,且预计生存期在8个月以上;(3)征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协议书。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患者;(2)合并严重慢性疾病患者;(3)合并低血压或者体温过低患者;(4)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例如通过脑室内置管,脑室外引流颅内压监测术来密切监测患者颅内压情况,并注意使用脱水药物;采用常规方法为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为防止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现象,每天应予以患者适量的糖分、氨基酸、电解质、水以及乳化脂肪,同时每天需通过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的方式来预防感染;定期检测患者血压水平,并根据血压检测结果予以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如果患者ICP值超过15mmHg,应及时使用20%甘露醇和速尿来减轻患者颅内压压力;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选取合适的吸痰方式,通常为气管切开吸痰或者气管镜经气管插管吸痰,必要情况下,可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注意将呼吸末CO2分压设置在30-40mmg之间;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躁动不安、肌颤现象,若有,应予以适量的镇静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具体内容如下:利用机房式大功率空调机调节病房温度,一般情况下,室温应保持在17℃,同时将患者安放于控温毯上进行物理降温,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为患者注入冬眠合剂或者镇静药物,其中冬眠合剂为0.9%氯化钠溶液500ml、氯丙嗪100mg以及异丙嗪100mg,镇静药物为0.9%氯化钠溶液100ml和咪唑安定50mg,以此保证在6小时内将患者直肠温度降低至33℃-35℃。针对温度高于35℃的患者,可将500mg硫喷妥钠或者8mg万可松静脉推注患者体内,并辅以呼吸机治疗,与此同时,持续性静脉滴注冬眠肌松合剂,即0.9%氯化钠溶液500ml、氯丙嗪100mg、异丙嗪100mg以及万可松40mg。在用药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要根据患者心率、肌张力以及血压等变化情况调整药量和静脉给药速度。正常情况下,ICP在24小时后会缓慢回温,将控温毯温度调高,保证患者直肠温度在12小时后上升至36.5℃-37℃。另外,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给予心电监护,如遇深度昏迷和舌根后坠的呼吸困难患者,应及时使用呼吸机帮助其呼吸。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一般会在伤后3-24小时内实行亚低温治疗,连续治疗3-5天。

3 观察指标:(1)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作为评估标准,对2组患者预后改善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以及死亡5方面,对比2组患者存活率,存活率=(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总例数×100%。(2)观察记录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含肺感染、应激性溃疡以及脑心综合征3种,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4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实验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采用α=0.05作为检验标准,当P<0.05为差异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预后改善效果对比:经分析实验结果:对照组共计21例患者存活,其存活率为70.0%,观察组共计28例患者存活,其存活率为93.3%,经比较显然观察组患者存活率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组患者预后改善效果比较(n,%)

5.2 2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经分析实验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讨 论

近年来,颅脑损伤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最为常用的诊断方法便是头颅CT,该方法能够为患者早期诊治争夺更多的治疗时间,但是重型颅脑损伤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且病情极为严重,大多数患者难以完全治愈,因此,及时进行有效的临床抢救工作十分重要[4]。另外,此类患者入院时多处于昏迷状态,临床医师较难确定患者病情状况,使得诊断受到阻碍,所以临床多通过常规胸、腹、膀胱穿刺来确定患者是否出现其他合并症状[5]。如果患者合并脑疝,可通过手术治疗来清除血肿;如果患者合并脑内血肿或者脑挫伤,可通过大骨瓣减压术来清除血肿;如果患者出现多发血肿现象,可通过开颅手术、大骨瓣减压治疗[6]。

实验中所用的甘露醇属于高渗性脱水剂,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渗透压,加快脑组织水分的移动速度,并通过肾脏排出,以此降低患者颅内压压力;速尿属于利尿性脱水剂,能够有效浓缩患者血液,使渗透压增高,加快患者脑组织脱水速度,继而达到降低颅内压压力的目的[7]。亚低温脑保护是现阶段临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常用方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8]:(1)对兴奋性氨基酸和一氧化氮等有害物质的产生起到抑制性作用,缓解对脑组织的伤害程度;(2)保护脑细胞蛋白,利于早日恢复神经细胞结构及其功能;(3)防止堆积脑组织乳酸,减轻脑功能代谢功能;(4)降低颅内压,对血脑屏障起到保护性作用;(5)有助于缓解Ca2+内流和钙蛋白Ⅱ激酶活性。秦保平[9]等人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结果显示采用亚低温脑保护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且伤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亚低温脑保护早期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显著的脑神经保护作用,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经季雪亮[10]等人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一文发现:对照组(常规治疗)存活率73.5%,显著低于观察组(亚低温脑保护治疗)88.2%,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5%,显著高于观察组11.8%(P<0.05),表明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本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存活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且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P<0.05),足以说明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采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存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该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极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存活率颅脑血肿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存活率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日本癌症10年平均存活率为57.2%,胰腺癌最低仅5.3%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温度对克氏原螯虾苗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人工扩繁异色瓢虫幼虫和蛹最适贮存条件研究
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