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鑫
(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骨外科二病房,辽宁 阜新 123000)
四肢长管骨折属于一种创伤性疾病,临床当前主要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着缺陷。有研究指出[1-2],患者在进行骨折固定时极易由于护理不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如针孔感染、骨折再移位等。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时加强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文主要研究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为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为30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7.14±10.78)岁;原因:14例车祸,9例坠落,4例挤压,3例其它。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7.05±10.13)岁;原因:16例车祸,7例坠落,6例挤压,1例其它。2组基线资料(P>0.05),可比较。
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保持医院和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开窗通风;做好术前准备,严格备皮;基本的药物指导、生活护理等。观察组接受系统化护理,主要措施为:(1)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治疗。(2)术后24小时对患者的尿量和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3)了解患者的疼痛位置、时间等,给予其相应的疼痛护理。(4)指导患者以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为主,增加蛋白质、纤维含量丰富及高营养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使自身抵抗力提高。(5)指导患者进行仰卧,抬高患肢30°-40°以促进静脉血液循环,帮助消肿。(6)定期观察患肢的肿胀程度、颜色,并进行记录,消毒清理受伤部位,避免感染或复发。(7)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鼓励其进行早期的下床活动,在此过程中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护理后,对比2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包括心理活动、管理行为、限制行为、状态管理4项,分数越高说明其自我管理能力越好[3];同时比较2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针眼外渗血、针眼处感染、螺针松动骨折再移位等。
5 结果
5.1 2组自我管理能力对比: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2组自我管理能力对比分)
5.2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四肢长管骨折在骨科中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车祸、挤压等原因导致[4]。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四肢长管骨折的发生几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若未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将会引发功能性障碍,对其身体、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程度的影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5-6]。
此研究显示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高,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表明系统化护理应用于四肢长管骨折手术患者中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7]凸显护理的重要性,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手术预后效果。常规的护理模式仅按照传统的步骤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护理效果不佳。系统化护理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相较于常规护理来说更为全面化、优质化、系统化,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主要优势体现为:接待入院患者时面带微笑,并带领其熟悉医院、病房环境及相关医护人员、病友等,可使其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通过播放舒缓轻音乐、讲趣味故事等[8]方式转移其疼痛注意力,在其出现剧烈疼痛时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告知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及必要性,详细讲解手术过程、注意事项等,认真倾听并积极解答其提出的疑问,可使其增加配合度,更好地接受治疗和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积极鼓励与安慰,并邀请同期手术成功者现场说教,相互交流,有利于获取其信任度与配合度,有效缓解负性心理,减少内心的紧张、焦虑、害怕,从而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定期按摩其受压部位,指导其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可增强其身体抵抗力,促进骨折愈合。由于受到时间、样本量等因素的限制,关于2组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等情况,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证明。
综上所述,给予四肢长管骨折手术患者系统化护理可使其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