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琴 李丽
【摘要】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技术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门诊诊疗随访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按摩及盆底肌肉锻炼治疗,观察组增加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筋膜按摩等盆底康復技术综合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及盆腔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盆底陷窝病、膀肤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发生率0.00%、3.33%、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20.00%、13.33%,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疼痛治疗中采用盆底康复技术综合治疗可快速缓解疼痛症状,治疗效果良好,且预防盆腔功能障碍发生,治疗价值较高。
【关键词】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筋膜按摩;慢性盆腔疼痛;盆腔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7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1-0214-02
慢性盆腔疼痛属于常见的妇产科疾病,是指患者非周期性、长期盆腔疼痛,且对非阿片类药物治疗无效,多表现出下腹部疼痛或后背部疼痛或会阴、肛门坠胀,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可采用止痛药、抗炎、热敷等对症处理及盆底肌肉锻炼促进血管扩张,减轻水肿,起到一定缓解疼痛作用,但效果有限。为促使患者疼痛快速减轻,避免复发,需重视盆底康复治疗技术的应用,如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盆底肌筋膜按摩疗法等,可进一步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增强免疫力,利于控制炎症,消除水肿[2]。本研究对盆底康复技术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门诊诊疗随访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30例,满足《妇产科学》相关诊断标准,停用止痛药>1周[3]。对照组年龄25~51岁,平均年龄(33.09±2.92)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1.84±0.46)年;观察组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33.17±3.08)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1.81±0.45)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排除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神经肌肉病变患者及疼痛反应低下患者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止痛药、抗炎、热敷等对症治疗,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以缩紧肛门锻炼为主,2~3次/d,3s/次,重复15~30次,连续治疗6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增加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治疗,探头放置阴道内,调节电刺激强度,阴道盆底肌肉被动收缩,结合肌电图、压力曲线指导,促使患者形成条件反射,隔天1次,30 min/次;配合盆底肌筋膜手法按摩,2-3min/次,连续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 疗效:痊愈为疼痛消失,至少1个月无复发;有效为疼痛明显减轻且维持1个月;无效为疼痛无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观察盆腔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包含盆底陷窝疝、膀胱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t检验,计数数据用%表示,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盆腔功能障碍比较 观察组盆底陷窝疝、膀胱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发生率0.00%、3.33%、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20.00%、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临床认为慢性盆腔疼痛发病机制复杂,与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关系密切,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粘连均易导致盆腔疼痛,引发下腹部疼痛或后背部疼痛或肛门坠胀,部分患者伴随隐匿性躯体疾病和精神源性疾病。慢性盆腔疼痛具有发病慢、病程长、疼痛发作不规律等特征,经药物止痛、盆腔肌肉常规锻炼等治疗措施,可促使盆底肌松弛,改善盆腔充血,增强组织抗感染能力,减少炎性渗出作用,具有一定治疗价值,但主要为短期止痛,但疼痛仍可能反复发作,为充分减轻疼痛,需采取盆腔康复技术综合治疗[4-5]。生物电反馈治疗主要借助阴道内的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完成,利用盆底肌肉的肌电活动反馈给患者,促使患者正确开展盆底肌肉训练,提高治疗效果。盆底肌筋膜按摩促使受累肌肉放松,恢复柔软度,缓解疼痛。扳机为患者最强压痛点,集中在筋膜,肌肉等部位,可依据患者诉说和反应明确具体位置,按摩可触及条索,经按摩后可理筋散结,加速血循环,减轻疼痛。
多种盆底康复治疗技术可从多个作用机理发挥止痛和治疗作用,增强盆腔功能,预防盆腔障碍发生,保证最佳疗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盆底陷窝疝、膀胱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发生率0.00%、3.33%、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20.00%、13.33%,差异明显(P<0.05),提示采用盆底康复技术综合治疗对消除疼痛症状有良好效果,尤其可减少盆腔功能障碍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技术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可获得满意的效果,确保明显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利于良好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让丽,胡孟彩,吴惠琰,等.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ENS)及盆底康复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3):12-15.
[2]陈新明.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0):143-144.
[3]袁莉敏,李蕾,刘冬霞,等.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研究14现代医药卫生,2020,36(6):918-919.
[4]杜文琰,周元芬,袁怡婷,等.Kegel运动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20,41(2):203-205.
[5]石乐冬.阴道放置补佳乐+盆底电刺激在盆腔手术后所致慢性盆腔痛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14哈尔滨医药,2019,39(3):230-232.
*通信作者:李丽,泰兴市人民医院产后盆底康复中心。E_mail:8934539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