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霞
[摘 要] 中职化学教学体系中,无机化学主要包含生物、化工、材料及制药等众多与工业领域关系较为密切的基础性课程,同时该部分化学知识对其他模块教学的顺利开展有重要影响。其原因则是无机化学属于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及分析化学等各项课程之间的联系纽带,而微观理论则是该模块中的关键性内容之一,其对化学反应过程理解有一定推动作用。基于此,为将中职类院校无机化学中所涉及的微观理论教学进一步提升,主要对其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中职;无机化学;微观理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1-0084-02
无机化学内的微观理论,所涉及的内容过于抽象,中职学生对其无法具体观察,进而影响其深入理解。并且对中职学生来讲自身想象力有限,学习方法尚不完善,所以在对该知识进行学习时通常会认为其难度较高,同时对教师来讲,授课也存在一定难度。基于此,如何能够将复杂知识简单化、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化学教师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创新。微观理论学习难度极高,所以教师为让中职学生熟练掌握,必须将该知识内容加以突出,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群体兴趣,引导其利用科学思维对化学本质进行探索,并促使其能够对化学作用有正确认知。
一、注重探究与讲授并重
传统中职化学课堂讲解多以单一性知识传授为主,教师负责主讲,学生群体被动接受,该方式下学生确实能够接受系统化的知识教学,但极不利于中职学生了解并认识客观世界的各种知识,同时也十分容易对学生思想进行固化,导致其在面对各种类型知识学习时皆采用机械性背诵的方式,对其知识背后的含义则无法理解。例如,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以及现代价键理论间的关系、杂化轨道理论讲解时,教师为让中职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其皆是立足于电子配对基础上,并且能够对分子空间构型进行正确判断以及对共价键形成本质加以阐述,可提出引导性问题,即硫和氧元素可组成SO3,且S与O之间存在化学键连接,尝试性判断出SO3分子内中心原子S的杂化方式,并对SO3整体空间构型进行书写。鉴于此问题,化学教师可要求班级内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并且可通过放纵方式搜集与其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结束后,中职学生即可发现其解决方法,通过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快速得出平面三角形是SO3分子空间构型,也可发现仅依靠杂化轨道无法得出S的杂化方式,更不可由此得出其空间构型。
二、加强问题式及互动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与传统化学授课不同,该教学方式更注重为中职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堂思考时间,同时该教学模式也有助于中职学生群体加强自身对微观理论的理解与认知。例如,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可在结合本节课内容与下节课知识前提下针对性设计多个问题,并要求学生进行课后思考。该问题设计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既做到巩固旧知识,同时也可对新知识加以预习,并将两项知识内容进行有效连接。随即下节化学课上,教师则可选择学生对预留问题进行回答,也可以小组形式推选代表进行解答。此外,教师也可引导中职学生以论文写作的方式将所要回答的内容进行计划性书写,并通过一一罗列,表明解题思路,该方式可有效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并使其个体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当中职学生围绕化学教师所提问题查阅资料并寻找解决方法时,则是其了解无机化学微观理论学术用语的过程,通过问题式教学可发现中职学生化学课堂参与性有明显提升。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传统中职化学课程板书教学是常见的授课手段之一,但随着教学创新,该教学方式的弊端日渐凸显,主要体现于板书书写耗费时间过长,尤其是针对作图相关的化学内容,以往化学课上教师若想为学生呈现结构性十分复杂的图形通常需要占用较多课堂时间,并且所画图形也不够规则,此外,因该种教学手段直观性与真实性都有所欠缺,常会使学生在学习阶段丧失热情,进而对整堂化学课的教学效果產生一定影响。而从微观理论内容角度讲,无机化学中的该项知识点因其内容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课堂讲解时存在较大困难,此时若化学教师仍沿用传统板书进行教学,必然会使中职学生产生一定的枯燥感,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其学习质量及课堂参与积极性。而在信息技术的普及之下,各种多媒体电教设备逐渐衍生和应用,中职院校教师也可对相关技术功能与优势加以探索和应用,从其优势讲,多媒体设备可在化学课堂中为学生群体展现真实且形象的教学环境,并为其呈现立体化的微观图像以及环境,学生在课堂中则能够真实地体会到微观粒子所产生的真实立体感,并由此认真观察物体中原子是如何进行组合的。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辅助之下,中职学生面对所学的各种微观知识形象及直观印象也可理解得更为深刻,而且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可将化学课堂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微观理论教学环节对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使课堂授课模式趣味性更强,而且可有效吸引中职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其课堂互动质量及参与热情。以“甲烷分子”讲解为例,正四面体构型若仅是依托语言进行描述则会导致其教学难度升高,并且中职学生也难以理解该分子空间构型究竟是何模样,而此时若教师将其利用多媒体课件加以呈现,则可使甲烷分子结构更直观地展现于学生面前。Flash技术能够使教学情境更为逼真,以“金属晶体构型”讲解为例,该类型晶体内粒子皆是以密堆积形式而存在,以往针对该知识内容,教师通常会选用图片加语言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但该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产生强烈立体感,难以对这种离子堆积形成方式进行理解,而通过Flash技术则能够将每个金属原子的堆积过程直观展现,且每个原子的具体配位数都能够清晰可见,并可以让中职学生群体对面心密堆积以及立方密堆积的区别和特点充分了解,大大提升化学课堂的效率,并且如此动态感十足的教学手段可深入激发其求知探索欲望,将其学习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无机化学中实验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具体实验能够使中职学生对原子及分子科学有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可加深其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但微观理论中所涉及的实验仪器皆过于昂贵,如原子光谱仪等器材,众多中职院校因其资源有限,不具备做该项实验的基础条件,因此,以往通常会进行口头讲述或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教学,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使化学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简单的实验模拟,以此将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加以弥补。
四、增加类别教学方法应用
类别法通常被应用于语文教学中,而在无机化学中对微观世界进行描述时同样可以运用。例如,为让中职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原子结构,在上个举例中将其比喻为操场上的苹果,该教学方式下,学生群体能够对其了解得更为详细且清晰,或以雨滴下降对雨伞所形成的压力进行举例描述,可使其所承受的压力更为直观。而通过将化学现象与社会生活进行紧密连接,可推动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容向分子运动知识进行迁移和过渡,由此即可发现在微观理论教学中,通过对類别方法加以合理运用,可促使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极大改善。
中职化学课程中无机化学作为重点课程之一,其学习成果对后续知识学习有重要影响,且微观理论知识在无机化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将其与宏观世界相连,通过多种手段进行类别和比喻可辅助中职学生对其理解,与此同时,该种方式对学生正确理解无机化学理论及研究方法有重大帮助作用。
综上所述,在微观理论授课中,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并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对教学模式加以完善和创新,促使中职学生能够在具体探究过程中加强对该类型知识的深入理解,且使较为枯燥、难懂的理论内容变得更形象有趣、具体直观,同时也将其难度降低,让学生群体切实感受无机化学的真正意义,同时在多媒体辅助下,着重于培养学生个体的科学态度,激发其学习主动性,确保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牟新利,向鹭,谭泽纯,等.无机化学混合式课堂教学实践分析[J].山东化工,2021,50(14):226-227.
[2]孙小琳.中职院校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分析[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4):156,158.
[3]胡向阳,崔玉民.浅析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21,48(7):284-285.
[4]单连伟,王春艳,吴泽,等.新时期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21,41(3):99-101,110.
[5]邢彦军,张琳萍,杨常玲,等.“无机化学”课程混合式在线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建设[J].纺织服装教育,2020,35(6):531-534.
[6]屠珍珍.中职无机化学中微观理论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183.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