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壮族布洛陀文化品牌构建研究

2021-01-08 15:12曾雅莉彭国斌
工业设计 2021年12期
关键词:品牌壮族构建

曾雅莉 彭国斌

关键词:新媒体;壮族;布洛陀文化;品牌;构建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12-0142-02

布:老人;洛:山谷;陀:财富。布洛陀:在山谷中创造万物的老人、智者。布洛陀是岭南壮族口述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壮族的人文始祖(如图1)。布洛陀文化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积淀,逐步形成了以布洛陀祖公祠和《布洛陀经诗》为载体,以布洛陀神话、布洛陀传说故事为体系的核心要素,以及以布洛陀祭祀仪式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布洛陀系统文化体系[1]。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日新月异的传播媒介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不断冲击着传统信息的传播方式,这对于传统民族文化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文章通过运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优势构建民族文化品牌,探索布洛陀文化品牌的有效发展路径,力求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民族文化的永续传播。

1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有着全新的信息交流模式,通过网络将信息传递给电脑、手机、电视等数字化终端,实现信息的高速、实时、无阻碍传递[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新媒体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会,不管是从传播方式还是传播内容上都展现出了其强大的影响力,这也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在传统文化与大众之间架起了一座隐形的桥梁。

2布洛陀文化研究现状

据知网检索数据显示,检索时间范围为1984—2021年,检索日期为2021年6月9日,搜索关键字“布洛陀”,共获取443条论文记录,其中有406条结果以期刊形式展现、5篇以博士论文形式展现、32篇以硕士论文形式展现。2006年之前对于布洛陀相关主题研究的论文98篇,占比22%,2006年有了显著的提升。通过对“布洛陀”和“品牌”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剔除重复和与主题不符的文献,结果显示共1篇,其中期刊1篇。通过对“布洛陀”和“媒体”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剔除重复和与主题不符的文献,结果显示共9篇,其中期刊4篇。从检索情况来看,布洛陀自入选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以来,国内外大批专家学者逐渐开始重视布洛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3新媒体时代下壮族布洛陀文化品牌构建意义

布洛陀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大多依托口传心授来传递,这样的传播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深入挖掘布洛陀文化的内涵及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来构建文化品牌,可以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合理的输出,力求得到大众的情感认同,同时品牌也可以依附于文化增加其产品的附加值。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布洛陀文化品牌依托新媒體传播方式进行推广是必然的选择,新媒体具有及时性、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门槛低等优势,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众的需求,也能凸显品牌的核心价值,还能增强品牌的文化依附性。

3.1拓宽民族文化的传播路径

布洛陀文化汇聚了岭南壮族独特的人文风貌、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1)。通过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构建布洛陀文化品牌,不仅能体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还能直接影响大众对文化价值的认知,及时与目标大众建立情感共鸣,同时对潜在受众形成吸引力。新媒体行业的高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的升级加速,不仅影响了大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颠覆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为文化品牌的传播开启了新的思路[3]。通过微信、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建立布洛陀文化品牌公众号、论坛,定期输出布洛陀文化相关资讯,并不断输入用户信息反馈,为文化品牌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新媒体时代下布洛陀文化品牌的构建,能够针对不同的受众对象建立合理的传播机制,不断拓宽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3.2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民族文化品牌在本质上区别于其他商业品牌,始终承载着本民族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历史底蕴,是民族文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产物。通过打造布洛陀文化品牌,建立差异性品牌形象,将无形的文化价值转化为有形的品牌价值,产出符合大众文化品位和个性的文化创意产品,并潜移默化地与受众建立品牌情感共鸣,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在输出布洛陀文化的同时,同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4]。

4新媒体时代下布洛陀文化品牌构建思路

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最耀眼、最引人入胜人的金字招牌,承载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内涵和理想信念追求[5]。布洛陀文化品牌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需要在新媒体时代下找准时机、抓住机遇。因此,文章试图从四个方面阐述其构建思路。

4.1建立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指品牌在商业市场上向消费者输出的个性化表征和独特性内涵,消费者在接收到品牌信息后,于头脑中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对品牌的评价认知[6]。壮族文化能够蓬勃地发展到今天,无不得益于其祖先卓越的创造能力,壮族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人工种植的民族之一,同时也发明了其特有的劳动工具、虫文字、壮族文字等。布洛陀作为壮族文化的根源和精髓,不仅代表了壮族人民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和淳朴的德行修养,也是探究岭南一代文化历史变迁最有力的依据。通过新媒体将民族文化信息进行资源整合,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品牌形象,才能真正地将布洛陀文化根植于大众心中,形成潜移默化的记忆点。

4.2开发布洛陀文化创意产品

布洛陀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除了要积极挖掘其经典文化内涵外,还要依托政府、设计院校、相关企业、新闻媒介的相互配合。如当地政府通过组织筹办“设计创新,布洛陀文化传承”相关活动,并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宣传将活动落实到相关设计院校,通过学校审核筛选出富有创新性、可实施性的地方文化创意产品,为文化创意产品注入新鲜血液,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授权企业自主研发文化创意产品[7]。目前,市面上已有的可供布洛陀文化创意产品参考的成功案例,如:故宫文化创意产品、豫游纪文化创意产品、大英博物馆文化创意衍生类商品。此外,不能忽略的还有消费者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类别需求,只有能真正开拓销售市场的文化创意产品才能立足于当下。从文化向商业市场的转变是每个文化创意产品需要历经的过程,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要坚守文化的本真。

4.3拓宽宣传和销售渠道

布洛陀文化创意产品除了要做好人群定位外,还要加大题材创新力度、增强工艺感和科技感。同时,可以整合宣传推广力度,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社群、植入广告、制作短视频、动画、搭建大型情景表演等方式达到推广的目的;也可以通过元素采集、分类建立布洛陀数据博物馆,实现民族传统文化与人的交互性,以科技为媒介达到更有效的传播。

4.4加大力度培养布洛陀文化传承人

传承人断层是大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困境,大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都是一项技术活动,需要传承人有一定的知识、技艺基础。同时,整个传承过程不仅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其传承过程也多乏味,仅凭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很难坚持下去。除了需要政府加大对布洛陀文化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外,还可以在高校开设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选修课,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兴趣班。同时,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自媒体等受年轻人喜欢的平台来进行呼吁和号召。

5总结

新媒体时代下布洛陀文化品牌的构建,是以提升本民族文化自信为首要目的,以带动当地经济的有效发展为根本任务,将文化永续的传承为重要核心,新媒体的广泛参与为最好的催化剂而进行的。此外,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不仅需要本民族的积极推进,更多的是需要得到大众对于该文化的认可和喜爱,将传统的形象和文化内涵经过品牌的构建和新媒体的双重加工,相信会让更多的民族传统文化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让更多人接受历史的熏陶和文化的洗礼。

猜你喜欢
品牌壮族构建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旅游经济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