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旦住在洪都拉斯

2021-01-08 09:22陶恺
看世界 2021年25期
关键词:秃鹰洪都拉斯香蕉

陶恺

2021年11月24日,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拾荒者与秃鹰争夺废料

当地时间11月24日,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一处垃圾场内,正发生着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幕:

在布满了废料、细菌的垃圾中间,成群的秃鹰与前来捡拾垃圾营生的人们发生冲撞。秃鹰的呼啸、众人的驱赶、垃圾站场的颓唐,在辽远晴空的映衬之下显得残酷又无奈。

对大多数人来说,洪都拉斯是一个遥远又渺小的名字。许多人对这个四字国家的唯一了解,都来自三毛在其作品《万水千山走遍》后记中的描绘:“洪都拉斯是一个景色壮丽、人民有礼、安静而有希望的国家。他们也有水准极高的工业、城镇和住宅区。”

遗憾的是,若从此刻评价洪都拉斯,观望这个国内超过1000万贫困人口的国家,我们也许不得不承认,三毛可能说谎了。

如果你是小说爱好者,读过欧·亨利一系列基于现实的批判作品,便一定会知道一个并不存在的国家:香蕉共和国。

在1904年《卷心菜与国王》这部小说中,欧·亨利虚构了一座香蕉共和国—它的原型,就是曾经被美国的“香蕉需求”控制,至今仍未能走出阴影的洪都拉斯。

1952年8月,洪都拉斯湾岛,一名采摘香蕉的男子

不是用钱来购买人,而必须是“交换”,用来交换的“人”,必须是女人。

香蕉改变国家的命运,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事情要从美国的南北战争结束之后说起。彼时美国内乱平息,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许多中美洲的小国家都在经济发展上严重依赖美国,美国因此拥有了这些地区大量的铁路经营权—一边为这些小国修铁路,一边夺取这里的大量土地。

漸渐地,开始有铁路企业家发现,修铁路赚不到太多钱,反而是在中美洲这些闲置土地上种植香蕉、再卖回美国本土,可以赚到最多10倍的差价;同时,种植的香蕉还能为修铁路的工人提供部分口粮,一举两得。于是,联合果品公司成立了。这家以生产并出口香蕉为主的水果经营公司,在中美洲大肆开拓版图,洪都拉斯便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站。

如果说仅仅是“发现了农业特色”“生产与出口”,似乎也没什么不合理,这波新的需求或许还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与就业水平,但资本家们显然是要“敲骨吸髓”的,他们要的不仅仅是香蕉那么简单。

除了让当地人被迫投入香蕉种植之外,联合果品公司还干涉洪都拉斯的内政。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求洪都拉斯政府必须向美国贷款,用以支付基建设施的费用—如果洪政府不听话,那联合果品公司就干政换人。

在这样的状态下,洪都拉斯的政府完全成为了傀儡。而即便是傀儡,也常常鸡犬不宁。每隔三五年,就有新的政变发生,新旧政府毫无衔接可言,各种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持续,内忧外患,国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和秃鹰一起在垃圾堆里寻找食物的惨烈景象,其实早已不是新闻。如果有持续关注洪都拉斯的镜头,这样的“习以为常”或许每一天都在这个国家的不同角落上演。在这组摄影新闻的照片里,被拍摄到的捡拾垃圾的人们,脸上挂着漠然的表情,而更多受苦受难的国民,甚至已经不惜用徒步走到美国的方式来摆脱这个国家带来的苦难。

“香蕉共和国”没有什么“共和”,剩下的只有“难民之国”的悲鸣。

“难民之国”,最难的还是妇女、儿童这些本就处于体力下风的弱势群体。在洪都拉斯,有一项臭名昭著的习俗—“人集”。

“人集”顾名思义,是贩卖人口的集市。在如今的现代社会,这样的词汇依旧存在本就显得匪夷所思了,而在洪都拉斯,“人集”居然还是普遍的、明面上的“正统”存在,令人胆战心惊。

“人集”并不随便贩卖人,它有着严格的规定:首先,不是用钱来购买人,而必须是“交换”,以人换人;其次,用来交换的“人”,必须是女人。

每到“人集”开市,洪都拉斯的男人就会将自己“现在的”妻子带到集市上去,在集市中一边“陈列”自己的妻子,一边物色别人的妻子,如果双方达成了交换意向,两个男人就像交换一样物品一般交换妻子。

从这个“交易”过程也能够看出,洪都拉斯的女性被完全物化,完全失去了对自身命运的主宰权与话语权,任由丈夫处置、交换。对当地男性来说,女人是一件“常换常新”的外衣,如果现在的不够好,就去交换成“更好的”下一个;同时,交换妻子的次数也彰显着某种实力—如果哪个男人一直都没有换过妻子,还会被周围的人嘲笑。

这个美其名曰延续于“古代玛雅习俗”的陋习,在如今的洪都拉斯依然存活。在国际社会的谴责与人权组织的干预之下,当地政府也曾试图颁布命令禁止“人集”的举办,但本就羸弱的政府既无法抵御外侮,也无力扭转所谓的“习俗”。“人集”一度从明面上的交换转成了私底下的交易,某种程度上滑向了更不可控的深渊。

如今,控制“人集”只能从降低集市频率来调控,从之前的每天都有,变成了每三个月举办一次。只是这样的措施,依然无法改变洪都拉斯妇女的命运,在她们的一生里,“自我”是完全丧失的部分,她们只能等待着被支配、被交换,没有能力建造自己稳固的生活,更遑论接受教育与创造事业—到底是每天、还是每三个月被交换,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了。

殡仪馆是24小时开放的,仿佛超市般门庭若市。

首都特古西加尔巴的贫民在垃圾场和秃鹰争抢废料,而在洪都拉斯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工业中心圣佩德罗苏拉,死亡是比饥饿更大的威胁。

这里被称为“世界谋杀之都”,除了炮火不停的中东和其他被战争占据的城市之外,这里是没有硝烟的、最暴力的城市。一项数据显示,在三年的时间里,包括圣佩德罗苏拉在内的整个洪都拉斯,平均每天都有约20人被谋杀,每10万个居民中,就有约86人死于他人的屠刀之下。

殡仪馆是24小时开放的,仿佛超市般门庭若市;最好做的生意是卖棺材和祭祀用品……每到夜幕降临,洪都拉斯的社区都会变成不同帮派的地盘,火并随时上演。那些冲突是十分微小的事:比如这一小块草地到底属于A帮派还是B帮派,比如作为A帮派的成员要路过B帮派所在的街区……火并的人,都还是青涩的、对生与死都了解甚微的少年。

但手中的枪让一切都不同了。天亮以后,街上散落着战败者的尸体。没人追责、没人痛哭,甚至连一道警戒线都吝啬“装饰”—见多不怪的警察们将尸体拖走,送入永不打烊的殡仪馆。

洪都拉斯无时无刻的帮派混战源自1990年代。随着美国对国内治安的管理、整肃,一些在美国被抓获的洪都拉斯罪犯都被驱逐出美国,回到了洪都拉斯故乡。

重归故里,政府无能,没有合适的管教与疏导,这些人只能再拾起老本行。贩毒、谋杀、贩卖人口与军火,再次成了他们的营生;而“黑帮老大”迫切需要的就是“随从”,是新鲜的劳动力。

于是,那些无处上学、忍受饥饿、日后也找不到什么工作的街头少年,为了吃饱饭加入不同的帮派,从此成为守卫一块草地或是运送一样毒品的亡命之徒—直到某一天,在无意义的火并里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而他们的母亲,已经在三个月一次的交换中不知所踪;他们的父亲,或许也早已消失在某个枪声响过的街头。

在洪都拉斯,有这样一句谚语是:“撒旦本人住在圣佩德罗。”

撒旦又何尝不是住在整个洪都拉斯?

洪都拉斯的悲剧,不是模糊的撒旦降临,而是资本主义铁蹄搅局之下的无力回天。那些渴望平静生活的人,又该怎样走出绝望的天罗地网,找到能够安度此生的天地?

特约编辑姜雯 jw@nfcmag.com

猜你喜欢
秃鹰洪都拉斯香蕉
用母爱战胜秃鹰
用母爱战胜秃鹰
快手香蕉饼
逃出濒危名单的秃鹰
洪都拉斯香蕉出口额增长1.5%
瓶里有香蕉
雨后的秃鹰
香蕉
洪都拉斯香蕉出口量增长6.3%
洪都拉斯临时总统暂时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