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尾购物季、长假期陆续来临。玩具是节日里寓意最深的礼物,它们向年轻一代传递了上一代人的价值观和期望,也向父母诉说着年轻一代寻找的认可和自由;它们是成人返回童年的避风港,也是个性、品位和消费能力的独特象征。
给孩子的玩具,一开始就承载着陪伴和性别塑造的“亲子”功能。“特种部队”打造出了惟妙惟肖的美国战士,芭比娃娃则传递出小女孩模仿“成熟女性”的内心渴望。
玩具的主要魅力,就是还原大千世界,给玩家极大的主动性。丹麦玩具巨头乐高已经花了超过70年时间,打造色彩缤纷的“积木世界”;玩家可以利用无穷无尽的组合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宇宙”。
模型玩家以成年人为主,他们的终极目标是还原所喜爱的人物、机械、场景,获得细致入微的工艺美感,以及身临其境般的沉浸体验。
“盲盒”的快乐来自抽取的“随机性”,“养娃”的幸福则更不拘一格。换体、换装、布置家居,以及出门“遛娃”,寄托的都是操劳的“家长”的爱与期待。
疫情弥散两年,中外的玩具消费市场不冷反热,说明社会上的焦虑情绪需要一种出口。缘分,就是这样注定的。